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對效率有莫名執著?出現這5個狀態,代表你對自己太苛求了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壯世代新40

職場 | 職場修練

對效率有莫名執著?出現這5個狀態,代表你對自己太苛求了

對效率有莫名執著?出現這5個狀態,代表你對自己太苛求了
人們總是希望在短時間內做出最好的成果、刪除所有不必要的任務、將做事時間縮到最短、盡可能的提升產值,但過度追求效率的結果是,內心感覺「一直都很匆忙」的全球人口不斷上升,有70%的人認為自己「被時間追著跑」。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鈴木祐
精選書摘 2023/10/12
摘要

1.大部分人即便學會各種如何「善用時間」的技巧之後,還是會時常覺得自己被時間追著跑、一直都很匆忙。

2.雖然人們嘴上喊著「沒時間」,但實際上,我們擁有的閒暇時間並沒有減少。會有這樣的狀況,其實是因為人們對效率過度苛求,希望在短時間內做出最好成果。

3.現代社會將「時間管理」奉為圭臬,一般民眾為了生計分秒必爭,商界的菁英份子為了維持生活和收入,也不斷與時間搏鬥,導致神經一直處在緊繃狀態。

如何「善用時間」的方法有很多,但大部分人即便學會所有技巧,還是無法解決一些棘手的煩惱,包括:

  • 感覺快要撐不住。
  • 經常被事情追著跑。
  • 工作做完了卻無法安心。
  • 覺得自己運用時間的方式沒有進步。
  • 一下感到厭倦至極,一下又緊張兮兮。

如果你也有上述問題,你並不孤單。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這幾年的調查,內心感覺「一直都很匆忙」的全球人口從1972年開始就不斷上升,且有70%都認為自己「被時間追著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被時間緊追的感覺,似乎是先進國家的共通現象。精工集團(Seiko Group Corporation)發表的《精工時間白皮書2020》顯示,70%的日本人認為自己「被時間追著跑」,數字從以前到現在都差不多,56%的人則覺得「一天24小時不夠用」。

神奇的是,雖然人們嘴上喊著「沒時間」,但實際上,我們擁有的閒暇時間並未改變,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根據日本總務省(譯註:相當於台灣的內政部)的社會研究,日本人每週平均閒暇時數為110小時(包括睡眠),這個數字從1940年代以來幾乎沒有變動。美國馬里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曾做過一份研究,他們收集各個國家的日記並進行分析,發現過去50年來,先進國家人民花在工作上的總和時數並未增加,反而有很多地區顯示為下降,閒暇時間也幾乎沒有變化。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感到沒時間,但大部分先進國家的閒暇時間卻沒有特別減少?不少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原因出在人們「對效率過度追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追根究底,問題其實在於人們對時間的苛求態度,總是希望在短時間內做出最好的成果、刪除所有不必要的任務、將做事時間縮到最短、盡可能的提升產值。

放下執著,釋放大腦匆忙感

回顧歷史,人類是從18世紀才開始追求運用時間的效率。工業革命後,資本家開始雇用大量工人,開始有人在時鐘加上秒針,以前所未有的精細度管理勞動時間。富蘭克林說的「時間就是金錢」,也在這個時期廣為流傳。

隨著資本主義發展,「時間=金錢」慢慢成為先進國家的共識,到了19世紀初,人們開始將「浪費時間」看作「浪費金錢」。

20世紀初出現「時間管理」的概念。美國管理學家腓德烈.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細分任務、幫任務計時可提升產值效率」的想法,因而成了時間管理問世的契機。汽車大亨福特(Henry Ford)基於該想法設計出生產線,造就出莫大的成功。沒過多久,泰勒時間管理的想法,從工廠擴展到個人生產力。

早在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時代就已經有時間的概念,直到13世紀歐洲才出現機械式的時鐘,並在18世紀發明了分針和秒針,才出現現代人「被時間追著跑」的感受。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帕爾默.湯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說:「時鐘在工業革命以前幾乎沒有意義」。

儘管如此,現代社會卻將「時間管理」奉為圭臬,一般民眾為了生計分秒必爭,商界的菁英份子、高學歷人士為了維持生活和收入,也不斷與時間壓力搏鬥。

人類在近代發展出凡事以「效率」為重的文化,甚至只認同有助提升產量的休閒娛樂。對絕大部分的現代人而言,「多多休息」、「好好睡覺」不過是幫助自己在職場上取得優秀成效的處方箋。

「玩樂」也有同樣的情形,近年來,孩子的玩樂變得十分「專業」,大部分人參與團隊運動是為了學習技能、贏下比賽,而非與夥伴共度愉快的時光;大人的世界也一樣,所有的遊戲都成了比賽,活動筋骨所得到的樂趣、與朋友間的溝通似乎已經不是那麼重要。

把時間花在他人身上,讓自己覺得更有時間

要擺脫效率和產值,「將時間花在他人身上」是個不錯的方法。看到這裡或許有人心想:「我連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完,哪有閒功夫去幫忙別人⋯⋯」這麼想你就錯了,幫忙別人才是讓自己感覺「更有時間」的方法。

美國賓州大學的一項實驗就是最好的證明,該研究團隊將150名男女分為2組:

1.為自己做事組:塗指甲油、稍微慢跑、閱讀放鬆、執行待辦清單上的任務等。

2.為他人做事組:幫鄰居清除門口的積雪、為孩子烹飪、到公園撿垃圾等。

研究團隊在受測者做完事情後,調查他們主觀時間知覺,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差異。「為他人做事組」的「體感時間」比「為自己做事組」多出2倍,許多人都認為當天比平常更有時間。

對於這個神奇的現象,研究團隊表示:「消除1~2個待辦清單上的任務,確實能讓人獲得些許成就感,但那也會提醒你還有31個任務在等著你。」

為自己做事雖然能暫時減少眼前的待辦事項,但也會讓大腦注意到還沒做完的任務,進而陷入「必須提升產值」的焦躁之中。相對的,為他人做事能幫我們避開效率和產值所設下的圈套,唯一留下的就只有「助人為樂」的自信。

幫忙的內容不拘,你可以幫人開門、請同事喝咖啡、告訴人家路怎麼走,只要是幫助人,再微小的行為都具有十足的意義。建議你可以先執行「助人為樂法」一週,觀察自己的時間知覺有無出現變化。

書籍簡介

《同步大腦思維的時間支配術:解密你的時間知覺+分析個性特質,超過30種技巧指引,做自己的時間設計師》

作者:鈴木祐
譯者:劉愛夌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3/09/08

作者簡介

鈴木祐

科普作家,1976年生,慶應義塾大學湘南藤澤校區(SFC)畢業,於出版社任職後獨立創業。迄今已閱讀超過十萬篇科學論文,訪談超過600名外國學者和專科醫生,專精於健康照護和提升生產力等主題,撰寫相關書籍與雜誌文章。同時經營部落格「舊石器時代男人」(パレオな男/Paleolithic Man),主要介紹心理、健康、科學等最新相關知識,月瀏覽量突破250萬次。近年來,也受邀至健康照護相關企業演講,講授科學證據的辨識方法。著有《無,生命的最佳狀態》、《最高專注力:讓頭腦清晰一整天的45項神級高效技巧》、《換個工作,更好嗎?》等多本著作。

網址:yuchrszk.blogspot.com/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職場 效率 產值 時間管理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