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她放棄主播夢、到英國當服務生⋯找到「前所未有的人生平衡感」,月存5萬元
1.張品萱28歲時前隻身飛往英國工作。儘管在異鄉生活、工作很辛苦,但遠高於台灣的薪水和生活平衡,讓她從只想打工,轉為決心留在英國工作。
2.對於給有意前往海外工作的朋友,張品萱以過來人的身分提供3個提醒:語言仍是第一要務、要放寬心、要認清跟接受自己。
3.如果要在跨文化的環境下從事服務業,還必須特別做到3件事:身體要夠好、保持情緒穩定、多吸收專業知識。
8月中旬的倫敦,天氣剛轉為炎夏的酷熱。一個尋常的平日下午4點鐘,來自台灣的張品萱,展開她每日的服務工作。
在這家坐落於多間樂劇院聚集的餐酒館,她熟練的招呼客人就座、介紹菜單、點菜、送單、上菜、說菜、收盤,還不忘跟客人閒話家常幾句。張品萱在這家餐酒館工作一年半,已經成為餐廳一百多位服務人員中,第三資深的工作夥伴;還肩負起協助新人的領班,既要服務客人,也要帶人。
28歲那年,隻身飛往英國工作
32歲的張品萱,4年前隻身飛往英國工作。原本她只想打工2年,加強語文能力、累積經驗。沒想到,到了倫敦之後,她從第一份托嬰保母工作,做到中國餐廳的服務生,再轉到西式的餐酒館服務,一眨眼4年就過去。
真正讓她決心留在倫敦的關鍵點,張品萱說,「應該是從中餐廳跳到西餐廳工作,從頭學起,真正進入英式文化。在那時候找到自己的定位,對自己想要的發展有更高掌握度,才決心留下來。」
其實張品萱說的定位,對她而言是「重新定位」。大學唸新聞系,學生時代就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活動主持工作,講話字正腔圓的張品萱,幾年前的人生定位還是新聞主播、記者、主持人,師長們也都看好她有機會在媒體圈發光。
沒想到這一「跳」,跨度相當大,不只從台灣跳到英國,還從新聞主播台轉戰餐飲業的服務第一線。
張品萱工作的餐酒館,在倫敦是排行榜上的名店,天天生意興隆,每張桌子一天要翻8到10次。營業時間從早上7點半到子夜1點,工作人員卻只分兩班,所以非常辛苦。
張品萱負責的大夜班從下午4點到晚上1點打烊,再搭1小時車回家,每天忙完都要4、5點才能睡;辛苦的代價,則是一張可以在英國居留的工作簽證,以及遠高於台灣、每月大約台幣10萬元的收入,省吃儉用可以存下一半,也讓張品萱能夠「打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給想到海外工作的求職者3個提醒
回首來時路,張品萱慶幸自己一路走來,遇到貴人相助;對於給有意前往海外工作的朋友,她則以過來人的身分提供3個提醒:
1.加強語言能力
想在國外工作,語言仍是第一要務,語言不夠流利很容易感到挫折。
2.要放寬心
國外的工作與生活,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如果心態上不能放寬,太過在意的話,會很難受。
3.要認清跟接受自己
到國外工作,不可能一步登天。很多事情的養成,需要時間累積,因此要保持耐心、認清自己的能耐,並接受自己的優缺點,樂觀期待未來。
在外地從事服務業,你一定要做到3件事
而如果要在跨文化的環境下,從事服務業,張品萱則分享,還必須特別做到以下3件事情:
1.身體要夠好
因為服務業的體力勞動很大,體力不夠很難勝任。
2.保持情緒穩定
假設你一次負責20桌客人,你對這20桌不同種族、國籍的客人都要做到一視同仁,讓客人有一致的享受。如果客人出現歧視或有試圖激怒你的行為,還要保持冷靜不受到影響。
3.多吸收專業知識
例如對食材、酒類的認識,以及在地文化,或其他有趣的事物,多吸收知識。並且在與客人互動時,正確的傳遞出去,把知識轉化成故事,可以讓服務人員跟客人的互動更愉快。
一邊工作、一邊享受生活,找到前所未有的人生平衡
20多歲時,遊走在活動主持場合的張品萱,原本就是個性開朗、笑容掛在臉上的女孩;在異國工作數年,經歷與不同語言的同事與客人周旋的歷練,應對進退依舊大方,卻多了幾分內斂。
留在倫敦越久,距離當年的主播夢越遠,張品萱說也許有那麼一點點遺憾,但自己不後悔;轉個身子,看到生活周遭充滿文化涵養的博物館、美術館,可以隨時走逛。
她在這份工作中,找到了前所未有的「人生平衡感」,讓自己能夠一邊沈澱,一邊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傍晚的倫敦街頭,艷陽完全沒有想要下山休息的意思,張品萱趁著短暫的休息空檔,悄悄鑽進了餐廳旁邊的美術館。這是她在倫敦的生活方式,也是她在而立階段的人生選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職場情場都是戰場,算盡機關難關叩關;
突破傳統觀念盲腸,打通血路思考順暢。
資深媒體人、企業發言人、專業講師、專欄作家。
粉絲團:蔡祐吉
著作:《求職力》、《說話力:表達、反擊、說服的技巧》、《先別急撞牆》、《見風轉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