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我跟新主管磁場不合」一個專業工作者,絕對不會這麼說
1.當有新主管或新同事到任時,與其擔心對方很難共事,不如學習「改變自己對待他的方式」。
2.若想讓另一個人改變對待你的方式,就必須給對方一個「公正公平的觀察機會」,而不是用第三者的主觀評斷,取代自己的親身觀察。
3.養成識人術,不僅能幫助你不會掉入騙局,也是晉升高階職位的關鍵技能。你將知道對方能否合作、信任,並掌握與他人共事的方式。
我們之所以看不見真理,是因為我們已經盲目。讓我們變得盲目的,正是心中那些虛假的信念。——Don Miguel Ruiz、Janet Mills《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
前陣子,有位朋友慌張的告訴我,他的主管換人了,他開始思考是不是該離職,因為這位新主管是位要求嚴格、做事一板一眼的人,之後與他共事,工作會變得非常辛苦。也因此這位新主管在前一個團隊時,員工對他的風評一直不佳。
我沒直接回答朋友的疑慮,而是問了他2個問題:「你覺得這位主管的做事能力好嗎?」「這位主管在老闆眼中是紅人還是問題人物?」這2個問題扭轉了他的焦慮。
我們的焦慮有時候不是來自於自己,而是來自周遭的意見。他人的意見可能不具備客觀性,也不代表一種智慧。別人認爲「不好」的事情,對我們本身可能是件「好事」。對於新主管,我們沒有辦法與能力改變他做事的方式,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是「改變自己對待他的方式」。
改變我對待主管的方式,也改變主管對待我的方式
在公司裡,總有幾個感情比較好的同事,常常分享彼此對工作的看法,這些看法包含各種評斷或轉述。像是一位新主管上任,就會有人打聽這位主管的背景與風評。若是風評佳、待人和善、很挺下屬,就會讓人覺得如中樂透般,感到開心愉快。反之,若新主管惡評連連,不免讓人感到坎坷不安、前途未卜。
回歸到事情本身,在尚未真正與這位新主管接觸前,就以第三者的意見作為評斷標準,這情況屬於未審先判。當你已經在主觀上建立不好的認知時,新主管上任後的所作所為,也會被主觀濾鏡加以評斷。一出現符合印象的情況,心裡就會立刻浮現「對,他就是這樣」,更加深你的成見。
當你以負面濾鏡看待主管,就會對這個人開始有所防備。這種緊繃感只會造成工作氛圍不佳,最後走向離職、轉調。
回到我朋友的狀況,為什麼這2個問題可以轉變他對新主管的看法?
「你覺得這位主管的做事能力好嗎?」
答案是肯定句,他嚴謹的做事方式,在策略規劃與執行面有比別人更優秀的地方,也代表他擁有可以學習的優點。在職場上,「直屬主管」的重要性不亞於父母,朝夕相處下,他的管理、做事方式,往往會形成工作上的「身教」,這種身教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反面,端看我們以哪種面向看待它。
「這位主管在老闆眼中是紅人還是問題人物?」
答案是肯定句,代表在現在的管理體系與風格下,這位主管的做事成果受到高層的賞識。這也表示,若你想繼續在這家公司順利升遷,這位主管會是個很好的典範。
就某種程度上,他會是職場上的貴人,雖然不見得是提拔你的人,但能從他身上學習做事的智慧。當我們透過觀察,改變對待他的態度時,「他改變對待我的方式」也會發生。
「我改不了他,但可以改變他對待我的方式」,這句話要能發生在源頭,才有辦法解決問題,若雙方已處於敵對狀態,要做到這句話很難。
舉例來說:過去參加例會時,你只需要報告目前的工作進度即可。但新主管上任後,堅持要求你提供數據分析,若數字往下掉,還得提出解決辦法。這代表每次開會前,你需要投入比過去多3倍的時間與心力。就算你跟主管解釋,這樣工作負擔太重,他也不接受。最後你離職,找了份薪水、職務差不多的工作。這種情況是兩敗俱傷,你沒從新主管身上學到任何東西,新主管也損失一名熟悉業務的下屬。
給對方一個公平公正的觀察機會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是要我改而不是他改?」問題是我們有辦法改變別人嗎?連朝夕相處的父母都很難改變個性了,更何況是職場上有從屬關係的主管?
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給主管一個公正公平的觀察機會」,這個觀察不是來自第三者的閒言閒語,而是透過親身相處,進行細膩觀察。
當新主管要求更深入的例會報告時,就該探究更深入的原因:「為什麼他要看這些?」你也可以直接詢問新主管。這些細緻的觀察會讓你知道原因,這些原因往往會是做好工作品質的關鍵。當你開始挖掘每一件事的背後原因時,就能為你的職涯帶來很大的幫助。
若你還可以更深入探索:「有什麼方式可以幫主管更有效的達到他想要的成果?」如此就能在例會時積極提供建議。
若你能做到這個層次,不只有助於降低工作量,還能讓主管對你刮目相看。多數主管欣賞的不是只會執行的下屬,而是能幫助他有效完成工作目標的下屬。如果這位新主管是公司的紅人,未來他升遷時,更可能會連帶提拔你。雖然你沒有改變他,但是你改變了他對待你的方式。
練就一身通心的功夫
若想讓另一個人改變對待你的方式,就必須給他一個「公正公平的觀察機會」,而不是用第三者的主觀評斷,取代自己的觀察。
如果這份觀察能越深入,越能公正的看待一個人。透過一層又一層的觀察,看到他的優點與缺點,並思考這些優點或缺點,在不同面向上又有另一種解讀。
這種細緻的觀察力,可以提升你的識人術。若你常常練習,就越能在小細節中掌握一個人的個性。養成識人術,不僅幫助你不會掉入騙局,也是晉升高階職位的必備技能。你將知道對方能否合作、信任,或是掌握與對方共事的應對方式。
識人術也是讓自己練就一身「通心」的能力,當你具備這項技能後,不論是職場或生活,總能事半功倍的進行任何事。
避免被制約的人生下坡路
回歸到職場上,我們總會遇到新主管、新同事。你必須提醒自己,「給對方一個公平公正的觀察機會」。一方面,你可以藉此練習如何運用智慧跟對方相處,另一方面,你也避開自己被外界訊息制約的情況。
茶餘飯後的八卦閒聊,雖然能讓我們知道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但當你把這些訊息當作自己做事判斷的依據時,你的大腦就被制約了。
當你被制約的頻率越來越高時,人生就會開始往下走。當你運用智慧的次數越來越少,生命也會越來越坎坷。
讓知識變成自己的智慧,最重要的是實踐。在練習這項能力時,你可以設定身邊的某個人,透過公正公平的觀察,改變你對待他的方式,也改變對方對待你的方式。透過這樣的練習,培養出「識人術」以及「通心」的能力。
*本文獲「PY CHEN 人生花滿院」同意授權轉載,原文:《我改變不了別人,但我可以改變別人對我的方式》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