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線上課什麼都能學,為何專業人士不怕飯碗被搶走?一個例子看專業和業餘差在哪
1.在YouTube與線上課程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學會新技能,已經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
2.作者為一名廚師,時常遇到朋友問他,難道不怕自己不再具稀缺性,而被搶飯碗嗎?作者認為,學會一件事,和專業工作者以該件事維生,是完全不同的思維。
3.在取得知識越來越容易的時代,想保持個人專業的稀缺性,應該要找到自己價值所在,並且不斷增進相關能力。
在YouTube與各種線上課程的教學影片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學會新技能,似乎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以「煎牛排」這件事來說,大家都有各自喜好的參考對象及流派,很多人也都靠教學影片,成功的在家或親友聚餐的場合中,煎出很棒的牛排。
這其實是一件好事,餐飲文化演進,本來就是因為服務端與被服務端的認知水準慢慢靠攏,而漸漸變好的。這一點,我相信大部分廚師都很樂見。
但偶爾,也有朋友會問:你們難道不怕嗎?
現在,很多人都能「說得一嘴」好牛排,也不乏真正能煎好牛排的人。難道,你不怕飯碗被搶,專業性再也不獨特、不具備稀缺性嗎?
老實說,我還真的不怕,因為本質上煎好牛排和廚師端出一塊好牛排,存在很大的差異。
「專業」和「興趣」的差距
興趣使然的人,能夠花大把時間好好煎上一塊或幾塊牛排,這沒什麼太大的難處。把加熱原理與熱傳導搞清楚、蛋白質受熱後的反應也搞清楚,煎牛排還真的不難。多去買點牛排回來試錯幾次即可。
但到了專業領域,你不只是要煎牛排而已,你有一整套的菜單得煩惱!要安排的事情之複雜,跟煎牛排已經沒有太大關係。一個餐期,你少說得煎上好幾十塊牛排;忙一點,甚至得同時煎上好幾塊。
每一塊或許都有不同的出餐時間點,甚至有不同熟度的要求,還得根據現場狀況去做出餐調整。
那麼,「會煎牛排」這件事就很基本了。當廚師、經營餐廳,更多時候是餐點先後順序的安排,以及你能夠偷跑什麼、什麼可以先做,好讓之後的出餐更順暢。
這些邏輯遠遠超出煎牛排本身,而專業廚師厲害的就是能夠因應現場狀況做調整。這些需要臨機應變的思考方式,才是一個廚師更深層的價值所在。
當學習技能變得越來越容易,你需要做的是⋯
前陣子,我熟悉的客戶說想吃「位上菜」,於是我久違的出了位上菜單。所謂的「位上」,就是每人吃自己眼前一盤菜的西餐模式。
這種模式對照中餐的桌菜模式,有很大的差異。首先,上菜前得先把上一道菜的餐盤收走,才能上下一盤菜。
更高級的服務,還會每一次都更換餐具。如果再加上酒水服務,那基本上,除了廚師與送餐的服務生外,你還得多請一位侍酒師、收碗盤以及擦拭餐具,以及更換餐具的人。
除此之外,出餐時得把一切安排好,這時節奏掌握更是重要。醬汁是先打還是後打、配菜是先上還是後上,盤子是否保持溫度等,有諸多問題需要考量。
因此,在取得知識越來越容易的時代,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並且持續增進相關能力。例如,我是專業廚師,那我就要在服務層面及心靈層面,增進自己的價值;試圖在多變的餐飲環境裡,持續提供越來越好的餐飲體驗。
*本文獲「廚師漢克 - Hank Cheng」授權轉載並修改,原文1、原文2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