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童年受的傷,用一生治癒⋯接受父母的不完美,與自己和解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25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童年受的傷,用一生治癒⋯接受父母的不完美,與自己和解

童年受的傷,用一生治癒⋯接受父母的不完美,與自己和解
許多人在成年後,對父母的過錯無法釋懷。這個狀況的背後,隱含著子女內心深處對理想化父母的期待。​​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趙昱鯤
精選書摘 2022.12.28
摘要

1.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大部分來自他們原生家庭、成長環境、文化等因素交互而成。

2.許多父母在為人父母前,就意識到原生家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因此他們下定決心,不要讓子女承受自己經歷過的痛苦,但卻很難做到。

3.許多人在成年後,對父母的過錯無法釋懷。這個狀況的背後,隱含著子女內心深處對理想化父母的期待。​​

客觀看待原生家庭帶給人的傷害,是再給自己一次成長機會。

父母也是大環境的受害者

許多我們認為是父母過錯的問題,其實是以現今社會文化衡量的結果。這種做法對父母來說並不公平,因為他們也是大環境的受害者。

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大部分也是他們原生家庭、文化和社會等因素交互而成的結果。當我們把自己受的傷害全怪罪到父母身上,其實是讓個體背負集體的過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人在打壓式的教育中成長,其實也是因為父母過去接收到的觀念是,謙虛是美德、驕傲自滿易壞事。當父母要求你不要冒險時,看似想控制你,但如果在他們成長年代,按部就班、穩定就是最好的生活。

許多父母在為人父母前,就已經意識到原生家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因此他們下定決心,不要讓子女承受自己經歷過的痛苦。但許多時候,雖然他們意識到上一代的錯誤傷了自己,卻還是延續這些過錯。

這種心理創傷在一個家族代代相傳的現象,在心理學稱為代際創傷。從「受害者」變成新的「加害者」,這個問題本身,需要整體社會一同面對和消化。

接受父母必然是不完美的存在

客觀的看待原生家庭,代表我們要收起對父母理想化的期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時候我們會很自然的崇拜父母,但隨著成長,我們會慢慢調整心目中「理想化父母」的形象。當我們意識到「父母不完美」,就是再經歷一次與「理想父母」關係破碎的過程。

許多人在成年後,對父母的過錯仍然無法釋懷。這個狀況的背後,正隱含著子女內心深處對父母「理想化」的期待,像是「我覺得我應該得到父母所有的愛與關注,但是我沒有」,或是「我覺得父母應該無所不能,但他們沒有做到」。這些落空的期待,最終演變成父母的過錯。

因此,理解父母的不完美,是客觀看待傷害、讓自己更好過的重要一步。如果你有孩子,有一天,你也得接受自己成為不完美的父母,你將面臨子女的失望和憤怒、你將成為讓孩子掃興的大人。

難逃受傷的小時候

童年時期,我們特別容易受到創傷,因為生存的本能,讓我們不得不依賴父母,也就很難逃避來自父母的傷害。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哈洛(Harry F. Harlow)在20世紀1960年代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恆河猴實驗」。哈洛的研究團隊在一個籠子裡放入2隻假的母猴,一隻是全身包裹著柔軟絨布的「絨布媽媽」;另一隻是全身纏繞著鐵絲的「鐵絲媽媽」,但胸前裝了一個24小時餵奶裝置。然後,實驗者把一隻剛出生的恆河幼猴放到這個籠子裡。除了喝奶,大部分時間,幼猴都趴在「絨布媽媽」身上,因為溫暖的感覺可以給牠安全感和歸屬感。

接著,為了觀察當幼猴受到傷害時會不會離開「絨布媽媽」,他們把「絨布媽媽」做了一番改造:當幼猴靠近時,「絨布媽媽」會吹出強大的冷氣,把幼猴吹得只能緊貼籠子的欄杆,並且不停的尖叫。

即便如此,幼猴還是會忍受有傷害性的刺激,一直留在「絨布媽媽」身邊,不會轉而尋找「鐵絲媽媽」。實驗結果證明,出於安全感的需求,即使會受到傷害。幼猴還是不願離開傷害自己的「絨布媽媽」。

這個實驗結果也被投射到人類的依戀關係。而人類的依戀關係也在許多實驗和歷史現象中得到證實。我們生存本能決定了,在能力尚未發展好以前,會很依賴主要照顧者,自然也就無法避開來自主要照顧者的傷害。 

書籍簡介

《無行動,不幸福》

作者:趙昱鯤
出版社:好人出版
出版日期:2022/12/21

作者簡介

趙昱鯤

中國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顧問委員,國際積極教育協會駐華代表。「清華—北大—柏克萊」聯合培養心理學博士,美國賓州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師從正向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教授,是中國最早思考應用正向心理學幫助大眾掌握幸福感的學者之一。

清華大學全球公開課《積極心理學》、學堂在線MOOCs《積極心理學》、中央電視台「文化視點」《幸福課》主講人,美國《積極心理學日報》(Positive Psychology News Daily)專欄作家。

已出版作品:《無行動,不幸福》、《自主教養:焦慮時代的父母之道》、《消極時代的積極人生》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原生家庭 父母 童年 創傷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