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薪水有一半是用來支付情緒勞動!」遇到心情超支的事,就該勇敢拒絕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薪水有一半是用來支付情緒勞動!」遇到心情超支的事,就該勇敢拒絕

「薪水有一半是用來支付情緒勞動!」遇到心情超支的事,就該勇敢拒絕
職場並非是讓你交朋友的地方,而是競爭激烈的利益型社會。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金範俊
精選書摘 2022/12/20
摘要

1.想和職場同事拉近關係,首要之務是放輕鬆。我們在職場上碰到的人不是物品,並非你想要擁有朋友就能擁有。

2.公司不是交朋友的地方,而是競爭最激烈的利益型社會,大部分的人雖然彼此抱持警戒心,卻會在表面上裝熟。

3.薪水中有超過一半的比例是用來支付情緒勞動的。為了保護自己,如果那份情緒已經超過薪水的負荷範圍,應該勇敢說不。

我的個性一直都很急,職場中討論業務時,如果往來幾次後,沒能有重大的進展,就會讓我感到焦躁不安。要是見過1、2次面,對方沒有釋出好感,我通常會不想再跟對方往來。反過來,要是我想和對方趕快變熟,想給對方留下好人的印象,就不會拒絕對方。我的急躁似乎扭曲了人際關係。

俗諺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了拉近關係,首要之務是放輕鬆。我們在職場上碰到的人不是物品,並非你想要擁有朋友就能擁有;也不是事事都得按照你的想法,想這樣做就這麼做。若無法保持游刃有餘的心態,從其他人眼裡看來,我們可能會像電影《戰慄遊戲》(Misery)裡,舉著鐵鎚、盯著人看的凱西.貝茲(Kathy Bates)一樣可怕。

別太期待能和職場中的所有人維持良好關係。回想我自己的職場人際關係,很多時候,我被對方美好的第一印象所吸引,結果最後期待落空,跟對方變成比仇人更討厭的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城府不深也許是原因之一,更主要是,我太容易相信別人。也許是從那時候開始吧,我開始討厭「裝熟」。因為我體會到,太輕易變親近的關係,同樣也很容易變得疏遠。

你是來上班,不是來交朋友的

公司不是交朋友的地方,而是競爭最激烈的利益型社會,大部分的人雖然彼此抱持警戒心,卻會在表面上裝熟。有個英文詞彙叫「frenemy」(亦敵亦友),是由朋友的friend和敵人的enemy結合而成。

根據某間線上求職網站以上班族為對象進行的調查,每10名上班族中,有6名有過frenemy。其中,「本以為是站在我這邊的人,卻在背後說我壞話」,被票選為職場上最有壓力的狀況。

沒過多久就變得親近的同事,絕對要注意!我們別再有傻瓜心態,別再把聽從他人的所有要求,錯當成是維持關係的方式!職場上的所有關係,都是朝向將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走。我希望各位不要害怕拒絕,就算是為了保護自己,也得適時說清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有一個在金融機構工作過的後輩,曾經當過代理*,被自己組的組長找藉口踢掉。他非常憤怒、焦躁不安,不過在接受精神治療後,他勉強撐過痛苦的日子。他後來被轉調到其他部門,負責和之前完全不同的工作。

*編按:代理是韓國大型企業才有的職位,比最底層的幹部組長小一級。

某天,陷害他的組長被解職,降為一般組員,還調到他隔壁部門。這位後輩原本當個隱形人就好,沒想到那位前組長卻面帶微笑向他打招呼,「你最近怎麼樣啊?我變成組員後,負責新工作有夠辛苦的。」當初明明是他找各種藉口無情把自己踢掉,現在卻跑來裝熟,讓他不知所措。

後來有次,前組長突然打電話給他、向他提出邀約,說有空時可以吃頓飯、小酌一下。後輩問我該如何處理這個情況,他表示和前組長在工作上暫時不會往來,也不想跟這個人拉近關係,再加上過去不好的回憶仍讓他記憶猶新⋯⋯。他問我,是不是一定要裝沒事,跟新人聊天裝熟絡。

於是,我叫他這樣回覆,甚至幫他寫好台詞:「我最近因為一些私人事情,實在沒有心思赴約。」

如果你問我這樣會太小心眼嗎?以我多年經驗來看,我一定得這樣回覆。我的傷口都還沒好,造成創傷的當事人連一句真心的道歉都沒有,就想修復關係,我當然沒有理由要原諒他。

有一半薪水是用來支付情緒勞動的,超支的時候要說「不」

有人說,薪水中有超過一半的比例是用來支付情緒勞動的。為了保護自己,如果那份情緒已經超過薪水的負荷範圍,不是更該就此打住嗎?與其照顧別人的情緒,更應該優先讓受傷的自己不要再更難過才對。

其實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們會覺得,和被自己傷害過的人修補關係不重要?難道他們認為開開玩笑、露出尷尬的笑容,就能掩飾自己曾經帶給他人心理創傷?然後說著一點都不好笑的笑話、喝杯咖啡、小酌一杯後就能夠修復?

職場人際關係,並非是要和部門內的所有人維持表面說笑的關係,而是懂得對於會傷害自己的事情勇敢說「不」。我希望各位不是迫於無可奈何,而是從容的忍耐這些事。

反過來說,當你請同事幫忙時,別期望對方一定會說「YES」,或認為對方只能說「YES」。至少懂得觀察對方的表情和當下氣氛,再確認能否拜託對方幫忙。像是對著忙到焦頭爛額的同事說,「下班想吃燒烤,等下公司門口見」這種沒頭沒腦的話,拜託別再說了。現在已經沒有菜鳥會想跟這樣說話的前輩相處。

不過,這不表示我們不能私下主動邀約聚會,只要調整語氣為,「我有關於__的工作需要你協助,你有時間跟我聊聊嗎?」或是,「最近怎麼樣?這幾天要不要一起吃個午餐?」請表現出謙虛的態度,並且把對方拒絕視為正常情況。

想在職場上拉近與同事、主管的距離,就是如此複雜。我們不能放棄,把它當作一種長期專案,慢慢建立起來。

書籍簡介


《工作的DNA:比工作能力更易受肯定的做事模式。天資與學歷不是重點,工作的sense才是關鍵》

作者: 金範俊
譯者: 郭佳樺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22/10/31

作者簡介
金範俊

商務溝通專家。畢業於高麗大學經濟系,曾任職於三星集團和LG集團等企業,從事經營策略和法人業務相關工作。從職場溝通方法為主題開始寫作,至今已出版二十多本書,著作《專家教你會黏人的說話術》在韓國熱銷超過15萬本。

曾受邀於LG集團、三星集團、現代起亞汽車集團、KB金融集團等大型企業,以及首爾、京畿道、韓國科學技術院、國防部等公家機關,還有高麗大學、梨花女子大學等教育機構,舉辦溝通與讀書方法講座。

為拓展興趣,曾在韓國技術教育大學的人力開發專業研究所,學習培訓和領導力相關知識,並獲得人力資源碩士學位。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交際 職場 人際 主管 同事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