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想嘗試職涯新可能?不做這件事,連機會都看不見
1.其實所有交集都有潛在的合作可能,但是因為怕炫耀、怕失敗、被動的3項心理因素,阻礙人們掌握機會。
2.不要怕真誠的展現自己,機會是自己創造的,你的出發點究竟是真心還是炫耀,每個人都看得出來。
3.如果你不喜歡刻意找機會,有一件你平常就能試著做的事:幫助有需要的人。
在我創業前,只會做2件事來行銷自己:在臉書寫文、和人建立輕度的連結。「輕度連結」是什麼?儘管我會主動認識新朋友,卻不會進一步發起合作;熟識人後,彼此就沒有交集。我後來才意識到,這樣很可惜。
經歷半接案、半創業的狀態後,我開啟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每次交集,都有潛在的合作機會。」現階段的我,同時有許多案子、社群、讀書會、合夥事業,在各種交集下,新書邀約、大品牌合作、新創業的機會陸續出現。
能開展這些合作,不只是因為我能力好、夠努力,何況台灣人普遍優秀且努力,而是因為我更懂得看見機會、把握機會、創造機會。但是,為什麼過去自己沒這麼做?我總結了3個原因:怕炫耀、怕失敗、被動。
1.怕炫耀:讓人連機會都看不見
過往我只在做出成果時,才會在社群分享,很少分享自己的努力過程。因為我擔心行銷自己會讓人反感,多數同輩的朋友比我更不喜歡張揚,連花費好多時間完成的作品,都很少分享。
但當潛在的合作對象需要人手時,他如何知道有你這個人才?你也不會有機會發現,有個合作機會從你身邊掠過了。
其實,你可以「不炫耀」的展現自己,只要真誠就好。你的出發點究竟是真心分享,還是炫耀,每個人都看得出來。相信你常看見有些人拍開車影片,寫著不著痕跡的文字,卻不經意露出汽車品牌,大家都能讀懂他的潛台詞。
但如果你大大方方寫著:我連續6年每週加班10小時,終於籌到買房頭期款(附上房間照),希望邀請好朋友一起來吃晚餐慶祝。我想,這樣真誠的文字,不論是買車買房,大家都會真心為你感到開心。
2.怕失敗:讓人無法把握機會
早期參加活動,當我看見想認識的作者、講者、分享者時,我總擔心自己唐突,因此錯過許多新契機。現在我參加活動時,會勇敢上前一步,和主講者多聊幾句,甚至交換聯絡方式;每當認識新朋友時,我除了交換聯絡方式,也會提自己的事業,探尋潛在合作機會。
有些人會擔心,這會不會讓人覺得煩?答案一樣取自於心態。你是想獲取對方資源?還是提出共利方案?這2種心態上的差別,會讓對方有不同感受。
例如我想出書,遇見出版商時會說:「我有意出書,但是不清楚流程,好喜歡你分享的專業,可以留個聯絡方式,之後付費請教你嗎?」如果充分運用這份思維,你會發現,身邊缺的不是機會,而是自己的勇氣。
3.被動:讓人無法創造機會
願意主動認識人,代表你已經會把握機會了,再更進一步,我們需要創造機會。例如我最近需要認識出版業的朋友,我會主動搜尋出版活動,在做好準備後刻意參加。我很明確知道自己參加活動的主因,是為了認識「特定人」,而非到場後才尋找機會。
每當看見一絲自己想要的機會,我會投注金錢、人力等資源努力爭取。接著就坐等它發芽茁壯,轉頭去做下一件事。播種10次,如果成功1、2次,就能回收過往所有投入。
別苦守單個機會,而是抓住每個機會,盡力爭取後,能否成功就看緣分。有無成功都沒關係,貴在嘗試學經驗。
更進一步播種:利他
如果你不喜歡刻意找機會,有一件你平常就能做的事:幫助有需要的人。
當你在社群、活動、朋友圈裡,看見有人需要協助,你可以多幫忙,多分享知識、資源給他。當有一天你需要對方幫助,或對方有好機會時,有高機率會想到你。
幫助的方式很多元,包含:互惠幫忙、引薦人才、引薦工作、解答提問、關心對方需求等。
但在積極尋找、把握、創造機會的同時,有一件常常事常常被遺忘,就是「為什麼需要機會」?當你能夠掌握方法時,機會只會多、不會少,如果每個機會都想掌握,只會累壞自己。希望你我都不忘初衷,才能走對方向,抓住自己真正需要的機會。
*本文獲「西打藍」授權轉載,原文:我以前怕炫耀、怕失敗、被動,送走了機會
西打藍,曾任媒體業文字記者、網站前端工程師。於2020年成為自由工作者,建立《西打藍》個人品牌,協助客戶建立品牌網站、採訪寫作。曾受央廣、教育廣播電台採訪,開設「西打藍好內容有限公司」。
2022 年出版《修煉——全民服務的數位轉型》、《看海記事:基隆港職人生活誌》。在社群上,共分享三百多篇轉職、接案、創業歷程文,目前固定在IG@sidd.blue分享接案與創業生活。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