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工作資歷不滿一年是履歷硬傷?資深人資:「這個角度」說服未來老闆
1.「一份工作要做多久才算合理?」是常見的職涯問題,但其實這是假議題,真正要問的是現在的年資能否能爭取到面試機會、拿到Offer。
2.過去有一份工作做3年的觀念。因為通常第一年要熟悉業務與公司流程;第二年提升產值,開始獨立接小專案;第三年才能獨當一面。
3.與其擔心自己的年資不夠長,不如思考如何用工作成果、經驗與產值,說服未來老闆願意用低於業界認知的資歷雇用你。
「一份工作要做多久才算合理?」
無論時代如何轉變,這個問題應該可以排在職涯問題輯前10名,最近有學弟妹又問我同樣的問題,因此我決定把想法記錄下來。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大部分人在問這題時,是怕人資覺得他穩定性不夠。人們真正想知道的是以人資的角度,一份工作要做多久才看起來合理、漂亮,爭取到面試機會、進而拿到offer。
從招募的角度而言,人資在乎的是「你有沒有具備這份工作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其中,相關的技能包含你有沒有對應的能力,而時間是其中一個判斷的維度。
如果有人跟你說,一份工作最好要做幾年以上才行,我個人覺得可以不用太放在心上。原因不是因為時間長度不重要,而是招募人才是綜合不同因素考量後的決定。
在解釋如何看待時間這個議題前,我想先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以前會聽到「一份工作至少要做3年」的說法。
第一年,新人對組織和團隊都不熟悉,還在搞懂公司流程和業務內容,試著少犯一點錯。如果公司規模大一點,跑完一年,通常才能對一整年的運作週期有點概念。
第二年,已經知道什麼事該找哪個窗口,業務內容也比較上手;開始能接一些小專案,但還是需要主管在旁邊指導;開始思考如何花更少的時間,做到同樣的業績。
第三年,如果發揮穩定,能協助主管過濾許多事務,專案也能獨當一面,擔任統籌的角色,同事有問題會想到能問你,甚至能提出一些突破性的提案。
而能順利到達第三年獨當一面的階段,需要達成2個前提,第一個是累積一定的時間長度,俗稱經驗,第二個是持續提高每個時間單位的產值。
以朝九晚五的工作來算,每週上班45~50個小時,做到職務業務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混時間的薪水小偷,才能讓自己累積出獨當一面的能力;隨著工作經驗越來越深厚,遇到複雜的人、事問題,新人還在頭昏眼花、花半天以上才能解決,你可以好整以暇的泡杯咖啡,快速盤點資源、拿起電話找到主要對口商量,半小時內達成共識,推進專案。
有人可能會想挑戰這個觀點:現在的時代已經不一樣了,上面說3年達到的標準,有能力的人可以在1~2年內就達成。我不諱言,當然有可能。
科技快速發展,讓「知識取得和傳遞」這件事非常容易,在需要1個月當3個月用、要求自學能力高、需要快速學習迭代的公司,或是知識密集型的產業,非常有可能用更短時間達到上述的能力水準。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比起要問:「一份工作到底要做多久才合理?」真正該問的是:「你現在的能力、累積的經驗和產值,能不能讓未來的老闆願意相信你,用低於業界認知的資歷平均標準,給你這份工作?」
我有一位學姊從事顧問工作,大家只看到她年紀輕輕就拿到高階主管會議的席次,能跟企業CEO一同坐下來,討論制定客製化的薪酬專案。
沒有人看到她的工時是一週7天,每天平均工時14~15小時;工作時間需要腦力全開,快速對應不同產業客戶的需求和問題、開辦客戶工作坊;再加上輔導年輕的顧問,讓他們能夠準時產出客戶要求的分析資料;最後,這些溝通全是用英語。
我想說的是,我們看到那些用短時間就取得別人工作好幾年的成果的人,付出的時間和努力程度是遠超乎我們想像的。
下次當你打開履歷表,煩惱人資會如何看待你的履歷時,可以換個角度想想:就算這段工作年資很短,你這段經驗的成果,能不能說服未來的老闆,你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
*本文獲「曾耀葳 Sophie Tseng」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