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養出有抗壓性的孩子,你該這樣做!如何當「鷹架父母」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養出有抗壓性的孩子,你該這樣做!如何當「鷹架父母」

養出有抗壓性的孩子,你該這樣做!如何當「鷹架父母」
如果平時沒有照顧到自己的需求,很容易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發生情緒崩潰的情形。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哈羅德.科普萊維奇
精選書摘 2022/12/01
摘要

1.凡事以孩子為優先的父母,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重視自己的感受。最終將會筋疲力竭,無法關心孩子的成長。

2.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做得很糟,因此對孩子發怒,或者為了孩子心煩,原因就是出自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

3.當父母只樹立「忙碌不堪」的榜樣時,孩子會學到:成年和「成功」、壓力大和不快樂畫上等號。

在我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我看著教養壓力越來越大,過去的父母沒有今日的父母這麼緊張,今日的父母在各方面(如財務、技術、個人和後援)都感受到壓力。你筋疲力竭、心煩意亂,都不是你的錯。但身為父母,你有責任化解自己的壓力。如果你的父母鷹架*不太牢固,一場強風就會把它吹垮,你將無法提供孩子所需的架構、支持和鼓勵,讓他們從你身上學習基本的應對技能,例如情緒控制和抗壓性。

鷹架支持

鷹架支持是本書作者哈羅德.科普萊維奇所提出的概念,指父母在教養孩子時,需要透過架構、支持和鼓勵等3大支柱,替自己搭建鷹架。將孩子成長譬喻為「蓋建築」,鷹架的作用是支持和架構,而非限制孩子往特定的方向成長。


你可能會哀號,該做的事已經做不完了,還得要「照顧自己」。坦白說,我現在主要是在對母親們說話,而不是父親們。今日的父親比他們自己的父親、祖父做得更多,但在照顧孩子上,他們仍舊做得比伴侶少。另外,職場媽媽還有一個額外的壓力,那就是她們相信自己應該要能處理好這個狀況。當然,她們很累,壓力很大!但是,當她們「應該」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時,卻「自私」追求事業的滿足感,這令她們感到內疚。內疚只會讓養育孩子更加困難。

照顧自己就是照顧孩子

「照顧好自己很重要」,如果沒能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你無法好好養育孩子,不過這一點卻被忽略到難以置信的地步。」兒童心智研究所自我照顧專家艾曼紐(Jill Emanuele)說:「這就像搭飛機聽到的廣播一樣,先戴好自己的氧氣罩,再去幫你的孩子戴上。如果你跑來跑去,做了很多事,已經筋疲力盡、招架不住,你將無法再關心孩子。壓力會隨著時間積累,等你爆發崩潰時,你會感覺非常懊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忙碌單調的日常生活中,你可能沒有精力追蹤孩子的情緒起伏,但毫無疑問,孩子絕對在追蹤你的情緒起伏,尤其是吃、喝、拉、撒都仰賴你的學齡前兒童。他們在看、在聽、在接收你發出的每一個訊號,甚至是你沒有意識到的訊號。當孩子用整整一個小時,告訴醫師他多麼擔心爸媽因為工作忙到焦頭爛額,這整個療程中孩子都不是在解決自己的問題,治療方面也沒有進展。他不敢告訴你一項重要的學校作業,或是吐露自己的問題,因為他害怕惹你心煩,或是增加你的負擔,孩子將會得不到支持,需要獨自承受著他的擔憂。

要支持孩子的情緒反應,我們得承認自己也有情緒需求,練習加強自我照顧。經由觀察你,孩子會學到情緒修復的寶貴價值。我們都希望孩子懂得如何放鬆,不是嗎?從來沒有父母對孩子的深切期盼是,長成一個竭盡全力卻愁雲慘霧、生活一團糟,對待自己、周圍的人都不好的大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何給自己搭建鷹架?

給孩子搭建鷹架,你需要提供架構、支持和鼓勵。給自己搭建鷹架,你也要有同樣的堅持。

可行的架構

你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一切,過著充實的生活。但假如你們的生活變成無止境的趕場、老是快遲到,常常面臨著時間安排出狀況就要毀全家的威脅,這就是一個無法維持的生活模式。即便你心裡還有疑慮,仍舊要減少行程,安排可行的時間表——其中要有陪伴孩子的親密時間,也有自己的休息時間。

顧好自己的健康

要衡量你是否支持自己、顧好自己,可以問問自己:「我會這樣對待我的孩子嗎?」你替孩子報名運動健身課程,但你自己有沒有抽時間運動呢?你要求孩子每天吃5種蔬菜,睡眠務必充足,為什麼不對自己有同樣的要求呢?如果你看到孩子為了作業緊張,你會建議他休息一下,不會逼他到筋疲力盡;如果孩子在學業上、身體健康上或情感上有了困難,你會求助於專家;那當你生病或陷入困難時呢?你能否不顧一切鞭策自己呢?

當你忽視自己的感受時,就是在向孩子示範你「不重要」。孩子會記在心裡,到他們長大時可能做同樣的事。照顧自己,包括自尊、自重、自我同情和自我肯定;需要時向人求助、吃好、睡飽、規律運動,就是在支持自己。

鼓勵自己的努力

即使你的生活和你的孩子都不是「完美的」,你也要向自己保證,身為母親或父親,你做得很不錯了。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做得很糟,我敢說,如果你對孩子發怒,或者為了孩子心煩,十之八九是因為你覺得自己是不夠好的家長。

「感覺自己很失敗」,這個情緒一點都不健康,更不能讓人放鬆。為了你好,也為了孩子好,最好不要把它帶入家庭環境中。你難免有時在教養方面犯了錯誤,恭喜你!你是凡人。誰都有不順心的時候,承認這一點,接受它!你就能平靜下來,鼓勵自己下次試著做得更好。

自我照顧簡答表

搭建堅牢穩固的鷹架所需材料包含:
○ 運動
○ 睡眠
○ 營養食物
○ 感情
○ 漫步大自然
○ 帶孩子跟朋友的孩子一起玩
○ 獨處時間
○ 創作時間
○ 浪漫時光
○ 歡笑
○ 音樂
○ 嗜好
○ 志工服務
○ 冥想


讓自己休息一下吧!

我們的社會對父母很無情,即使父母已經竭盡全力。在網路上時常可見羞辱其他母親的情形,霸凌、批評他人的育兒選擇,從母乳餵養(或不餵母乳)、讓孩子吃糖、到重返職場或全職育兒的決定,統統都要管。

這種風氣造成許多不必要的不安全感和沮喪,讓父母開始擔心,如果他們哪件事和其他父母做得不一樣,他們的孩子就落後了。

由於擔心外界的批評,你剛學走路的孩子可能比你還要忙。光是猶豫要不要報名嬰兒瑜伽班,你可能就注意到親子社群的其他媽媽揚起了眉毛。

就如某個壓力很大的媽媽跟我說的,「莫莉如果在上幼兒園前沒有開始學華語,那就太晚了。」這位媽媽有一份要求很高的全職工作,她的2個孩子也是任務繁重,而她自己已經多年沒有進行健康檢查。她說:「為孩子盡所我能,那是我的首要任務,如果我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或者稍微放下我的責任,那我就是糟糕的父母。」

每次聽到父母說:「孩子的事優先。」我就想問:「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根本是陳腔濫調,是早就過時的觀念。

我們必須停止盲從著過生活,仔細想想自己的家庭此時真正的需要,如果你都沒錢吃飯了,找工作才是第一要務,如果「房子都著火了」,上空手道這件事並不急。

幾年前,一對年輕夫妻帶著自閉症幼兒,淚眼汪汪坐在我的辦公室,他們非常懷念2人單獨出門約會的夜晚,但這個念頭讓他們深感內疚。我鼓勵他們拜託家人每週照顧兒子一個晚上,或聘請一個專業保母來照顧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這位母親說:「保母很貴,我們請不起。」我說:「你們不請的代價更大!」

讓每週能有一晚,把婚姻擺在第一位。如果這對夫婦沒有共處時間,養育自閉症兒子的壓力,最終可能讓夫妻關係承受不住,落得分居或離婚、變成2個家庭,育兒費用也會增加。如果他們分手,情感和經濟生活會更加困難,為了兒子好,他們真的不能不照顧好2人的關係。

如果你覺得累了,最要緊的是休息一下,重新充電。在繁重職責的限制下,調整作息,加入你的「休息時間」。

我們都生活在全天24小時無休的工作文化中,這種文化讓我們以為休息時間不存在,當你只樹立「忙碌不堪」的榜樣時,孩子會學到:成年和「成功」、壓力大和不快樂畫上等號。

應該要讓他們知道,成功代表每天可以冥想5到15分鐘、可以靜心閱讀、坐在後院放空、外出散步,或刻意離開手機,遠離現代生活的轟炸。務必讓孩子明白,放下電子產品對精神健康很重要,每個人都應該保有與世界斷開連繫、和自己重新連結的時刻。

與自己重新連結並不難,只要反思一下你的這一天,你的感受和想法,仔細看看你的腦子裡在想什麼,什麼讓你高興,什麼令你困擾。在理想情況下,你的孩子會看到你反思、表達你的想法,並試圖做出調整。透過觀察你,他會學到自己該怎麼做。

每天5分鐘,就能讓父母和孩子更親密、思慮更清晰

坐下來思考是面對世界的有用方法。如果每個父母和孩子每天都能坐在一起,盯著牆看5分鐘,他們會感到更親密、頭腦更清醒。

你必須接受「有權休息」的想法。如果你偶爾「收工下班」,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這麼做真的沒關係。

第一步:決定你需要什麼樣的休息。15分鐘的獨處?去散步或跑步1小時?要一整天還是整個週末的時間?

第二步:無論你的決定是什麼,安排好相關的人事物。你的教養鷹架不是監獄,它是用來提供支持的,你也可以支持自己。

然而,自由不是免費的,你的休息時間將取決於可用的資源。對雙親家庭而言,安排休息時間比較容易。如果你們負擔得起保母費或夏令營,或家附近有人能讓孩子寄宿一晚,那就太好了。說服家人、鄰居、朋友,提出你的需求,然後找機會回報。

孩子未滿12歲時父母的自我鷹架支持

讓身體休息一下:年幼的孩子非常需要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我不過是朝另一個方向看了1分鐘」,這句話是父母們的惡夢,難怪你覺得自己無法休息,甚至無法轉移視線。但是嬰兒和幼兒的父母也有權偶爾休息一下,這只是一個後援安排的問題,你去哪找來5分鐘的時間,坐著什麼也不做呢?

當孩子午睡或在嬰兒床裡靜靜玩耍時,抵抗「處理幾件事」的衝動,把時間用來照顧自己。很簡單,躺在床上、坐在椅子上,深呼吸5分鐘。這5分鐘的獨處時間,就足以讓你充飽下個小時所需的電。

不管你的孩子多大,告訴你的孩子,你需要休息一下。透過樹立自我覺察和重視恢復、放鬆的榜樣,你在教導孩子辨識自己不堪重負的感覺,也在告訴他如何面對與解決這些感覺。

孩子超過12歲時,父母的自我鷹架支持

讓情緒休息一下: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不高,但是他們可能會讓父母在情緒上感到疲憊。如果你的大孩子在學業或社交問題上掙扎,你也會經常感到痛苦。如果你有一個不快樂的孩子,你不會比他更快樂。

該怎麼做,才能從煩惱青少年問題的精神折磨抽身而出呢?
艾曼紐醫師說:「我會引導父母問自己:『此刻正在發生什麼?現在一切都好嗎?』你的孩子也許沒有那麼快樂,但在這一刻,他很安全,受到照顧、吃得好、並未受苦。這一刻,你可以打破先前的觀點。」

焦慮是因恐懼著、擔心著尚未發生的事,好比「我兒子會不會一直沒有朋友,一直這麼可憐?」嘗試讓自己立足於當下,對自己說:「現在沒有什麼問題,世界不會在接下來的5分鐘內毀滅。」如此便能在那段時間裡,降低情緒的衝擊。

書籍簡介


《鷹架教養:養成堅韌、耐挫、獨立與安全感,守護孩子長成自己的建築》

作者: 哈羅德.科普萊維奇 Harold S. Koplewicz
譯者: 呂玉嬋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2/11/07

作者簡介
哈羅德.科普萊維奇(Harold S. Koplewicz)

學歷:
艾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醫學士
馬里蘭大學心理學學士


經歷: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副院長兼資深副總裁
紐約大學醫學院兒童和青少年精神醫學系主任 
紐約大學兒童研究中心創始主任  
長島猶太醫療中心兒童和青少年精神醫學部主任
現任兒童心智研究所(Child Mind Institute)主席

科普萊維奇是美國頂尖的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2009年創辦非營利組織「兒童心智研究所」,於紐約市及加州舊金山灣區兩地設有臨床中心,他親自擔任主席與醫學主任。曾多次獲選為「美國頂尖醫師」(America’s Top Doctors)、「美國最佳醫師」(Best Doctors in America),以及《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紐約最佳醫師」(“Best Doctors in New York”)。在媒體上相當活躍,曾任「今日」(Today)、CBS新聞、CNN、「歐普拉脫口秀」(Oprah Winfrey Show)、「安德森·古柏360°」(Anderson Cooper 360)等節目嘉賓。《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今日美國》(USA Today)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章媒體經常引用他的說法。目前與妻子居於紐約市。

兒童心智研究所:childmind.org/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成長 兒童 教育 情緒 父母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