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浪費時間比浪費錢更痛苦!這3種違背人性的事,不做更快樂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浪費時間比浪費錢更痛苦!這3種違背人性的事,不做更快樂

浪費時間比浪費錢更痛苦!這3種違背人性的事,不做更快樂
研究顯示,人們痛恨浪費時間的痛苦程度,超過浪費金錢。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凱西.霍姆斯(Cassie Holmes)
精選書摘 2022/11/21
摘要

1.檢視讓你最不快樂的活動,有助我們更明智的投資時間,並釐清自己不該花時間在哪裡。

2.如果你參加的活動違背「關聯」、「自主」、「能力」3種內在動力之一,很可能就會讓你感到不快。

3.研究顯示,人們痛恨浪費時間的痛苦程度,超過浪費金錢。時間不同於金錢,失去了就永遠賺不回來。

檢視讓你最不快樂的活動,有助我們更明智的投資時間,並釐清自己不該花時間在哪裡。我們常以為自己是獨自悔恨,但人們不快樂的根源通常都一樣,因為人性是可預測的。如果有一項活動違背以下3種內在動力之一:關聯,感到與他人有連結;自主,感覺握有自我控制權;能力,感覺自己能做到,很可能就會讓你感到不快。讓我們詳加探討各個面向,好知道哪些活動你最好避開。

1.孤單(關聯)

人類天生就需要歸屬感、與他人連結,所以社交連結活動通常會被排在最快樂之列。反過來說,單人的活動通常是最不快樂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獨處或獨自做一件事,不見得都是負面感受(在孩子和同事不間斷的騷擾之下,我非常珍惜難得的獨處時間)。不過,要是活動讓我們感到孤單,例如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別人的社交生活,那我們的情緒就會受到打擊。如同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在他的開創之作《孤獨》(Loneliness)中所述,感到孤獨是走向抑鬱最直接的道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避免這種感受,每天務必要參與一項社交性活動。可以很簡單,不用花太多時間,像是關掉手機上的社群媒體應用程式,直接打電話給朋友聊天。或是在進辦公室的時候,和同事展開一段真誠的對話,聊聊你最近碰到的事。若是你的工作場所沒有其他人在,就去一個有人的地方,在那裡找人說話。

研究顯示,找陌生人說話沒你想像的那麼尷尬,而且還能讓你和對方都覺得更有連結、更快樂。我知道對害羞的人來說,這種提議聽起來很嚇人,但請相信同樣身為內向族一員的我,這件事其實沒那麼可怕。請記得,這只是你在選擇更快樂時採取的小小舉動。

住家附近的咖啡店會是個好起點,請試著勇敢踏出第一步。下次想喝咖啡時別自己在家煮,穿上外套出門,在等咖啡時和排隊的人聊聊天。在與素未謀面的人聊天時,我不建議一開口就問私人問題,最好是聊點當下環境令人感到愉悅的事,比如天氣或旁邊的可愛小狗。雖然很老套,卻是輕鬆展開一段人際連結的好方法。

2.責任(自主)

我們都想在生命中握有主控權:也就是可以自由選擇如何運用時間。人們因此不喜歡被告知該做什麼,也討厭非做不可的活動。這也就是工作和家事這2項我們的主要責任,經常被列為最不快樂的活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我學生的反思指出,工作相關的活動帶來的不快不是因為工作本身。在他們的工作日中,最受制於人的、必須配合他人行程的那些時段,才最讓自己厭煩。在家的時候,則是因為不得不做,才讓做晚餐變成煩心事。

3.浪費(能力)

人人都想有生產力,達成目標或完成待辦事項時,都會讓人覺得自己很棒。因此,當我們把時間花在毫無意義、不能產生任何價值、不好玩的活動上,就會覺得這段時間被浪費了。

一想到過去花了數百小時,耐著性子安排婚禮的大小細節,到頭來卻是一場空、沒結成婚,我就心痛不已。那麼多的間,要是拿來做其他事該有多好。

研究顯示,人們痛恨浪費時間的痛苦程度,超過浪費金錢。虛擲光陰之所以如此讓人痛苦,是因為不同於金錢,失去的時間永遠賺不回來,一旦流逝,誰也喚不回。

就是因為把時間看成是浪費了,我的學生們才會覺得「不必要的工作會議」、「不自覺的滑看負面新聞」、「通勤」等日常活動最不快樂。

書籍簡介

《更快樂的1小時:UCLA爆紅的時間幸福學,教你聚焦於最重要的事》

作者:凱西.霍姆斯(Cassie Holmes)
譯者:蔡丹婷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2/11/01

作者簡介

凱西.霍姆斯(Cassie Holmes)

史丹佛商學院行銷學博士。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行銷學與行為決策學副教授。她研究快樂與幸福,強調時間在其中的關鍵效用,探討「時間為什麼比金錢更能帶來幸福?」「為什麼幸福的意義會改變我們的人生?」「人們可以從日常生活或是額外的體驗中得到多少幸福?」等問題。

文章散見於《心理科學期刊》《消費者研究雜誌》,《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也經常引述她的研究。商學院資訊網站Poets & Quants讚譽她是40位40歲以下最佳商學院教授之一。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投資 快樂 孤單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