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職場務實學:懂求援不是推事、只有苦勞別想升遷
1.職場並非單打獨鬥,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運用資源完成重要任務。
2.職場新人先求穩、再求好。站在公司立場,工作是結果論,只要工作能夠壓準時間,如期完成,對公司來說這就是能用的人
我總以為職場就像實境秀《Survivor》(台灣譯:我要活下去),彼此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尤其是職位平行的同事,就越想要比他出色,不想被上司覺得是弱者,白天做不完,晚上心甘情願留下來處理,週一到週五做不完的事,甘願犧牲假日好跟上進度。
部門運作偏向專案管理,我沒料到菜鳥沒本事開大車,大型專案的脈絡太過複雜,導致得花好幾倍的心力才能跟上原訂時程。慢慢的,我陷入加班輪迴,天真以為用時間就能換得好表現,第二個月開始幾乎天天最早出現在公司,用勤勞作掩護。
不久之後,部門增聘一名新編輯D,約莫2、3年經歷,在應接不暇的時候出現對手,於是我拉起一條封鎖線,到職不到3個月,部門的人都感受到我對她特別冷漠,從相敬如冰到擺明不合,職責平行,D女卻顯得八面玲瓏許多,像隻花蝴蝶四處噓寒問暖,好幾次恨不得拿電蚊拍起來用力一揮,一口氣滅了她。
看不慣對方把麻煩事往外推的工作方式,最後落到身上都是些看似輕鬆的項目,總能很快交差。我像個莽夫使盡蠻力,很快就精疲力盡陷入頹勢,進公司不久後,D女也得面對如山大的工作量,不同的是她使出巧勁應戰,游刃有餘。
有對照組出現,接著我便面對職涯中第一次的勸辭,主管希望我可以自己提離職。對公司來說,我就像個不定時炸彈,原本工作量就已算緊繃,緊接著追求表現的企圖心展現,對任務來者不拒。沒過多久我手上的專案進度通通延遲,連環爆炸,那種心力交瘁的感覺一輩子都記得。
當天約談結束,部門裡的資深同事主動找我中午一起吃飯,午餐時間是吐苦水的好時機,點的麵都還沒來,話匣子一開,滿腹的委屈終於逮到機會釋放:「很明顯我的工作量高出許多,犧牲多少假日、瘋狂加班,仍不及6點沒到就先收好包包,補妝準備去約會的D女,這一點我很不平衡。」
平時受到這位資深同事不少照顧,也是他跟部門主管央求讓我留任,聽完一番抱怨,語重心長的說:「威廉,我很喜歡你這個同事,所以把話說白請不要介意,嘴巴一直說新同事、新同事,其實你跟D女也才差3個多月進公司,算起來都是新人,但你有發現自己狀況特別多嗎?」
D女的資質雖不至於出色,但終究幾年的編輯資歷讓她看起來狀態穩定,鮮少出錯就是我最欠缺的實戰力,懂得運用它人之手,也懂得適時的擋。起初,同樣陷入加班輪迴,不過幾個星期她就順利脫困,可以在正常時間下班,一定有道理在。可惜的是當時我拉不下臉請教D女,沒能化敵為友,花了一番功夫才領悟到。
求援不是偷懶,善用資源才能讓關關難過關關過
撐過「被離職」風波,我開始觀察D女的做事方式,她習慣向外求援,雖然一邊做事一邊喊累聽久有點惱人,但懂得求援就有機會將問題解決,逞強結果通常是一籃雞蛋全碎的慘況。
對內,向部門同事、主管商討解決方法,試著重新分配工作。對外,成本要是允許,會將多餘的工作量,以專案形式外發。鄰座的我,從企劃、寫稿、校對、印刷都想一手緊抓,不懂得該適時放手,這就是經驗值的差異。
職場並非單打獨鬥,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運用資源完成重要任務。身為同事會覺得D女很不討喜,她看過的稿子,通常我們得再看過一次,她知道自己文字能力不夠好,時常錯字或總是被重改標題,很聰明的找到資深寫手,降低被打槍的風險。
我像撞上冰山的鐵達尼,而她划著一艘小船抵達終點,態度一派輕鬆,這時我才明白新鮮人「先求穩,再求好」的作戰策略,剛到新環境務必把這6字刺在背上,奉為最高指導原則。
職場求生法則
站在公司立場,很多時候工作是結果論,過程再怎麼苦都不重要,只要工作能夠壓準時間,如期完成,對公司來說這就是能用的人,比我更能坐穩位置的人,新人適用與否通常會從這點判定生死。
《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打開職場天線,往理想的工作前進!》
作者: 威廉(William Tseng)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2/04/11
作者簡介
威廉(William Tseng)
出身臺南的鹽分地帶──北門,18歲踏進臺北城,大學畢業一頭栽進媒體產業,整整10年,做過雜誌也操作過新聞網站。選在青春耗盡的2017年,決定成為生活風格內容的自耕農,寫一本沒有盡頭的《Psycho 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並且在週日晚上九點放送 Podcast 節目《威年催眠秀》。
2019年出版《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
2020年出版《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2021年出版《我忙著孤獨》
Website:WilliamTseng.com
Faceboook:精神科觀察日記
Instagram:psycho_williamtseng
Podcast:威年催眠秀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