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心靈成長
沒有人天生自律!想要學會自律⋯該捨棄這4種迷思,改用「空杯心態」看待自己
1.思維認知是阻礙我們發生改變的最大障礙,若能保持極度開放的態度,對快速學習和有效改變而言十分重要。
2.自律其實是一種有關大腦的生理活動,與前額葉有關,人類個體之間的前葉額發達程度相近,因此沒有「我天生懶惰」這種藉口。
3.自律,能幫助我們累積能力,面對人生中種種挫折與困難。如果抱持及時行樂的逃避態度,能力就會停滯不前,無法面對更多挑戰。
電影《露西》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台詞:「你的痛苦,你的恐懼,會影響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我們要記得:「認知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結果決定命運。」 一旦被自己的痛苦、恐懼束縛住認知,就很難付諸行動,無法獲得想要的結果。
該如何去面對這些痛苦和恐懼?答案是:極度開放。
保持極度開放,是掃除自律認知障礙的前提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在《原則:生活和工作》提到:「態度要極度開放、極度透明,這對增進快速學習和有效改變來說彌足珍貴。」
改變自己最大的障礙,其實不是行為,而是思維認知。至於改變思維認知最大的障礙,則是在於我們通常都很難保持極度開放——以一種空杯心態*來重新看待這個複雜的世界。
編按:空杯心態是指將杯子倒空,就能裝入更多的水,意指放下過去的知識與想法,接納全新的事物。
以前,我對賈伯斯的「求知若飢、虛心若愚」一直有點疑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是一種極度開放的態度,對所有新事物先不評判,因為在沒有真正嘗試前,不知道實際會如何。
落實到自律,只有擁有極度開放的思維,才可能讓自己發生改變,進入自律的狀態。因此,我們要把「極度開放」當作認識事物時的一個重要前提,在養成自律的過程,面對那些自律誤區,刻意提醒自己:
「我是不是又有偏見了?」
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就要和「自我」對抗,從最根本的思維層面打通自律形成的路徑。
4個自律認知誤區以及因應方式
當我們開始意識到要「保持極度開放」之後,接下來就需要客觀、開放、不帶偏見的去重新思考和看待那些經常對我們造成限制的自律誤區了。
這部分我會說明4個最常見的自律誤區,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類似的狀況,然後再試著以「極度開放」的心態作出改變。
「我天生就懶,根本不可能變得自律。」
自律其實是一種有關大腦的生理活動,我們所有的態度和行為,都可以轉變成大腦的刺激反應。
大腦中的前額葉,主要負責長期規劃和決策,並管理大腦其他的區域,換句話說,前額葉就是人類大腦的「腦中腦」。人的一系列行動,都是身體先接收各種信號,然後信號傳遞到前額葉,並做出相應的決策。
遇到感官誘惑,我們的前額葉都會理性的拒絕,因為前額葉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對長遠的未來做出規劃,是大腦中的冷靜器,能夠讓人延遲滿足感,更加理智思考,謹慎決策。
因此,我們所說的自律,依靠的就是以「前額葉」為核心的大腦自控系統。
與其相對的是大腦的另一個系統,叫作衝動系統,主要是透過分泌多巴胺,讓我們感受到快感,追求及時行樂,容易使人變得衝動。
絕大多數動物的衝動系統都非常發達,自控系統卻很薄弱。但是人類在數十萬年的演化過程,大腦容量增加將近1倍,主要增加的就是前額葉部分,這也就造成人類和動物的區別。
值得慶幸的是,人類前額葉的發達程度非常相近,沒有所謂的天生差異,人人都擁有一個強悍的自律大腦,只不過有的人硬生生把自律大腦丟在一邊。
「他們那麼自律,不見得多自由。」
一個人非常自律,但是並沒有多大的成就,真正去尋找原因後,發現是因為從事的工作是夕陽產業。因此,自律那麼久,還是沒什麼前途,財務自由也無望,又怎麼談自由?
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偷梁換柱」,把自由完全等同於財務自由。人生有很多層面,財富只是其中之一,財務自由不能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而且我們要達到的自由狀態應該是:對於自身的思考和行為,擁有完全的自主選擇權。
所謂真正的自由,就是對自己當下的思考和行為保持足夠的覺知,同時能夠理性看待是非與對錯,然後做出心智成熟的選擇,這才叫真正的自由,而這種成熟的選擇,就需要我們保持足夠的自律。
「自律那麼痛苦,何苦呢?」
關於自律,不得不提一本書《心靈地圖I:追求愛和成長之路》。這本書在最開頭就講了「眾生皆苦」這樣一個概念,看起來非常悲觀。
說實話,我以前很不認同這種說法,但愈長大愈發現,我們走在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和痛苦,其實就是一個打怪升級的過程,一路上有人被打倒,生命就結束;有人一路堅持挺過來,就會進入新的人生階段。
但因為「自律那麼痛苦,何必呢?」的及時行樂態度,讓我們的能力在年輕時就停滯不前,不敢面對痛苦和挑戰,隨著年齡增長,卻發現痛苦和挑戰愈積愈多,而因為總是逃避,我們的能力已經無法從容應對了。
戰勝痛苦的方法,關鍵工具正是:自律。
只有真正做到自律,才能克服人所遇到的痛苦,才能讓心智成長,而這種成長的累積才會讓人感受到自由,獲得更多的幸福。
「自律太麻煩,那麼多事,我怎麼能做得到呢?」
一提到自律,大家會想到什麼呢?例如,每天堅持運動、每天飲食控制、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一想到這些,就覺得無從下手。但現實是如何呢?或許我們只需要決定做微小的改變,像是開始每週慢跑3次,就能讓自己進入一個全新的狀態。
千萬不要把自律當作是一件難以達成的目標,這件事本身就充滿可能性,任何自律習慣的養成,都會帶動我們形成更好、更新的習慣,讓人成為一個更棒的自己。不要忽視小習慣的建立,一點微小改變,很可能會讓自己整個生活產生翻天覆地的正向變化。
《轉動自律飛輪:不費力完成最想做的事》
作者: Kris
出版社:好人出版
出版日期:2022/10/13
作者簡介
Kris
10年自律行動者,馬拉松愛好者,二寶爸。自律成長領域微信公眾號「Kris在路上」主理人。
曾服務於《財星》世界500強企業,目前為行動服務平台「一行DoMore」創始人,篤信並實踐「以生命影響生命,以行動啟迪行動,讓更多的人擁有改變的力量!」
平日在公眾號「Kris在路上」與60萬粉絲分享自己的自律故事,並且交流打磨自律系統方法論,形成本書的「自律金字塔模型」,並依此模型持續自律、不斷突破,打造個人工作與生活的動態平衡,與讀者一起實現自律蛻變。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