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和人聊天時,講不了幾句就沒話説?周品均:3步驟,常練習可以改善

1.你是個容易匱乏的人嗎?常覺得跟人無法交流,一下子就被掏空,還經常誤解別人的意思,總搞不懂別人話裡的含義。問題源頭可能都是:你腦袋裡的東西太少。
2.可以透過多看、多聽書籍和各式影片,並嘗試記住看到的、聽到的新知,從中建立起思考習慣。
3.持續吸收新知的人和沒有吸收新知的人,過不了幾年就會拉開差距。大家都是你的學習對象,別排斥跟任何人學習。
有網友提問說:「我發現我是個匱乏的人,很容易跟其他人無法深談,一下子就被掏空了。看過的東西也裝不進腦袋,請問,我是不是缺少思考能力?」
為什麼心靈很匱乏?為什麼跟人沒話聊?為什麼很難了解別人?
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誤解別人,為什麼只要別人不說,就會聽不懂他的意思?為什麼看完電影、影集、書籍,還是不了解這些作品想傳達的意涵?在職場上,問問題、解決問題時,為什麼經常誤解公司的指令?一做就錯,沒辦法舉一反三?
問題都是同一個,你的腦袋裡面東西太少。原因可能有這些:
1.資訊、知識吸收得太少。
2.東西看了就過去,沒有裝進腦袋。
3.不習慣思考,總是做很直覺的事。
改善方法有這些
1.多看
多看任何資訊,文字、影片都可以,多閱讀、充實自我,才不會「知識貧乏」,什麼都不知道。
2.看了要記住
資訊跟知識不能看過就忘,可以作筆記,用筆記本、記事本、截圖都可以,有空就拿出來複習。要確定自己有從中得到東西,並裝進腦袋。有需要用的時候,就要拿出來用,這樣知識、資訊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3.建立思考的習慣
做任何事情、講任何話之前,都要思考,要習慣讓大腦運轉,不要只做最直覺的反應,這樣大腦會被閒置,久了以後就會習慣不動。
凡事停3秒,練習先想過,也要習慣有想法、有規劃、有策略。如果要思考時,發現腦袋一片空白,請回到1、2點。腦子要多用,才會越來越好用!
一定要作筆記嗎?
如果不習慣用腦袋整理事情,很容易忘東忘西,建議還是先練習作筆記,不管用手機或紙筆都可以。先作筆記,再反覆咀嚼,習慣之後,就可以練習在腦袋內整理。
常練習,會發現自己變得能夠舉一反三、換位思考,這時,就不太需要每件事都作筆記,你很快就會get到重點,然後成為全新的自己。
習慣自己每天都在更新的感覺後,一旦沒更新就會不太習慣,會覺得腦袋空空沒東西,會開始主動找東西吸收。
提不起勁吸收新知,可能是⋯
1.沒找到有興趣的事情
如果對於「要吸收資訊」感到壓力山大,可能是因為那不是你有興趣的資訊。當自己有動機時,不會是壓力,而是渴求、是慾望。
2.尚未找到運用的地方
當沒發現這個東西對自己有什麼好處、缺少可以運用的地方時,就會覺得,吸收新知這麼累又沒好處,幹嘛還要做?
想辦法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並努力吸收
持續吸收新知的人,和沒有持續吸收新知的人,過不了幾年就會拉開差距,知識水準、薪水差距都會大大的拉開。
把自己當成海綿,能吸收就吸收,要用的時候提取出來,用不到也沒關係。看到自己不知道或別人做得很好的事情,就跟他學習。
誰都可能比你厲害,因為每個人擅長的東西不同,學習的對象可能是:一名小孩、你的員工、任何朋友⋯⋯,大家都是你的學習對象,別排斥跟任何人學習。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林易萱
周品均
台灣知名企業家,創業故事寫下電商界的一頁傳奇,
在創業、品牌、管理與人生觀上的思維,皆帶來深刻影響力。
現任 / 唯品風尚集團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