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讓自己沒有退路,你就會全力以赴!
「越困難的環境越能磨練一個人,讓自己越強!」說這句話的,是商周訂戶部的業務Joe。
最近我注意到,在商周共學圈的訂戶使用數據中,Joe看文章做筆記的數量竟然超過一千則,等於每週至少看三十篇文章、還逐字逐句畫線筆記,認真程度更是全商周集團第一名!
為什麼她看商周看得那麼勤?而且不光看,還如此認真做筆記?這引發我對她的好奇。
「這些是我的精神食糧呀,記下來存在自己的腦袋裡,誰也搶不走,」Joe是在商周十五年的超級業務,平時負責維繫訂戶關係,銷售雜誌、課程、住宿券、家電用品…,各種五花八門的產品,她都有辦法讓訂戶買單。
銷售功力之強大,曾有訂戶三年內就跟她買了近百萬商品,最近週年慶針對雜誌訂戶提出的續訂一年搭配共學圈方案,她的業績達成率更比其他業務高出95%。
勤看商周,看到喜歡的段落、字句,她就用共學圈的筆記功能畫線、把文章收藏起來,日子一久,再拿出來反覆閱讀,並把過時、用不上的筆記刪除,去蕪存菁,「筆記就像自己的收藏,重新看過、加深印象,也是很棒的回憶!」也因為肯下苦功、花心思,讓她更能針對不同訂戶需求、偏好,找到適合他們讀商周的方式。
像面對不會用數位產品的銀髮族,她也不厭其煩,一講就是一個多小時,用貼心的服務取代銷售話術,一步一步教他們用共學圈,「我問他們,『你有在用line嗎?』如果有,我就說,『那你很進步耶!這個不會很難,就跟line一樣簡單,我來教你怎麼用,很好玩!』」
若是遇到年輕忙碌的上班族,她會用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去溝通,直接介紹商品、說明內容,緊接著端出牛肉,告訴他商品亮點在哪、比起以前有多超值。像現在通膨嚴重,她便抓準客戶荷包縮水的痛點出擊,「每週才七十幾塊,不到一杯咖啡的錢,就可以享受商周紙本、數位,還有百大,真的很棒,一定能幫助你更進步!」
當數位行銷當道,各種科技應用層出不窮,電話銷售,如今看起來並不是一份很「sexy」的工作。但我卻從Joe身上看到,一股不服輸的勁,即便是再苦的差事,她都能夠主動出擊、找出辦法來,讓困難迎刃而解。
老家在台中,大學念商業設計,她笑說,自己才剛畢業就一心想到台北賺錢,但獨自北漂的日子過得不容易,因為除了養活自己,同時還得負擔家計,父親當時又生病,但接二連三的考驗並沒有打垮她,反而讓她變得更有韌性,促使自己一直往上爬。
「當人被生活所逼,你也只能靠自己,因為沒有人會幫你,但為了生存,一定要想盡辦法活下去,」Joe娓娓道來那段孤立無援的年輕歲月。
她做過打雜工讀生、經紀公司助理,到後來慢慢爬、成為經紀人,整天忙著敲通告、應酬,卻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把身體搞壞了、爆瘦到剩三十幾公斤,才因此被迫轉換跑道,回老家休養一陣子後,改到美語補習班當業務,沒想到從此展開長達二十多年的超業人生。
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想過要當業務,連業務是什麼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什麼叫電話行銷…,」意外入行後,骨子裡不服輸的性格被點燃了。她不甘於繼續待在台中老家,決定再次北上打拼,加入一家外商保健品大廠、成為公司第一代電話行銷業務,一切從零開始。
沒背景、沒經驗,為了快速上手,她翻遍市面上所有的電話行銷書籍,開場白說什麼、中間怎麼鋪陳轉折、結尾如何讓人印象深刻,客戶喜歡聽或不喜歡聽的話…,她逐字逐句記錄背誦,再融會貫通,想出一套屬於自己的銷售話術,「不用期待人家會教你,主管也不會幫你,他搞不好比你還弱,真的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有外商第一線的實戰經驗,讓本來就喜歡挑戰新事物的Joe,來到商周後有了更大的舞台。
從最早單純賣雜誌,到後來賣各種商品,幾乎無所不賣,「就像一座商周購物台,可能要賣電器、餐券、燕窩…,商品很多很雜,卻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如果一直只賣一個東西,我會無聊,很快就遇到瓶頸。」
但訂戶百百種,該如何摸清不同人的樣貌、需求,提供真正令人貼心的服務?
Joe強調,做服務,其實遠比賣東西來得更重要!剛到商周,她每天加班到八、九點,不是為了打電話call客,而是打給那些已經買過商品的訂戶,一一詢問他們,「上次你買了住宿券,住了好不好玩?飯店風景漂亮嗎?之後還有沒有想去哪玩…?」
她把客戶當朋友關心,仔細了解他們對商品的滿意度,同時也從中掌握、記錄客戶樣貌、個性和需求,像是家庭結構、家裡有老人或小孩,經常一個人或多人出遊、喜歡到風景區或都市旅遊,習慣用什麼樣的家電產品…,下次只要有符合的新商品,她就會主動打電話向客戶推薦,從他們各別的需求切入,「這樣客戶會覺得跟你聊的不是廢話,你是真的記得!」
「信任需要時間慢慢累積,一、兩年下來,客戶就會一直找你,甚至主動幫你推薦客戶,」到後來,客戶除了跟她買住宿券,還會自己把line給她,請她幫忙訂房。
看起來,幫忙訂房,並不是業務該做的事,但Joe卻一口答應,「沒問題,交給我,我幫你處理,訂好我跟你說!」
為什麼連訂房服務到要做到位?「我也可以跟他說,住宿券上面有電話,你可以自己打去訂,但這樣下次他就不會找你了,」她認為,當客戶開始「麻煩」自己,「就代表他夠信任你,以後什麼事都能交給你,這就是一個感覺!」
做別人不願做的事,在細膩處累積客戶信任與好感度,這項功夫,是Joe在轉調商周貴賓部時學到的。
「那是一段很艱苦的歲月,連靜下來好好吃頓飯都很難,現在想起來當時怎麼渡過都不知道!」Joe笑說。
貴賓部是商周專門負責服務高端企業家客戶的單位,草創時期,訂便當、洗碗、排課桌椅,半夜、假日回客戶訊息…,所有打雜工作她都得捲起袖子自己來,只要客戶提出一道需求、她就得盡力滿足。
因為這些老闆們要的是與眾不同的尊榮感,迫使她更得練就從小事著眼、把服務做足的功夫,開始把客戶依照不同身份、職業、收入劃成不同「管區」,分區經營,這樣,才可能細心服務不同客戶,把力氣花在對的地方,讓自己銷售的商品更符合客戶需要。
厲害的超業,賣的不僅是產品,而是懂客戶的思維和用心。
也因此,點點滴滴累積下來,Joe的一句問候,緊緊維繫著商周與訂戶之間的信任和情感。
她分享一段令人難忘的經驗。有次,她打給一位老訂戶推薦住宿券,這位訂戶正在住院養病,但當他接起電話,聲音卻很有活力,「我還跟他說,這樣太好了,等他出院剛好可以出門玩。」
但沒想到,隔沒多久,接到的卻是客戶兒子的電話,來告知父親已經往生了,「我聽了很難過,後悔自己沒有馬上發現他的狀況…,但他兒子說,你給他推住宿券,他很開心,雖然人躺在病床上,但一直很想出去玩,這樣就足夠了!」
這段往事一直放在Joe心裡,也讓她深深體會到,服務,不在令人炫目的排場、昂貴的物質付出,而是從心出發,同理客戶的立場和考量,在原本的工作範圍內,「有什麼是我可以多做一點,客戶又會開心、感動的?」
「當你沒有退路時,做任何事就會全力以赴!」從二十三歲開始做業務,到現在二十幾年過去,Joe想起一路上遭遇的挫折與挑戰,縱使流過再多眼淚,如今,也都已化成人生中最美好的祝福。
立刻按讚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
商學院沒教、頂尖CEO不外傳的know how 都在這裡,讓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陪你打出一場場的勝仗!
立刻加入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