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一群努力要讓黑熊快樂的人」4隻台灣圈養黑熊與照養員的故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一群努力要讓黑熊快樂的人」4隻台灣圈養黑熊與照養員的故事

「一群努力要讓黑熊快樂的人」4隻台灣圈養黑熊與照養員的故事
台灣有4隻黑熊因為種種因素無法野放。(圖片僅示意)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廖靜蕙
環境資訊中心 2021.11.18
摘要

1.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低海拔試驗站,目前長期收容4隻台灣原生黑熊,牠們因為種種因素無法回歸野外。

2.照護員不僅需要照顧黑熊的起居,也需要訓練以及營造多元環境,他們為了維持黑熊的心情,也一起為黑熊們做玩具,讓熊有興趣去爬、探索,或拖這些樹枝到巢裡;當他們看到熊的行為變得更多元、豐富,心裡也感到踏實。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低海拔試驗站(以下簡稱特生中心),是國內重要的黑熊收容中心,目前長期收容4隻台灣原生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分別為19歲的阿里、20歲的黑皮和小黑妞,以及26歲的小熊,牠們因為種種因素無法回歸野外。

為了避免長期圈養造成的刻板行為(編按:動物在空洞的環境中會有異常行為,例如轉圈圈等),照養員們積極替黑熊提高生活環境的豐富化。2017年,特生中心有計畫地針對每隻不同圈養黑熊的特性,進行個別化動物行為訓練,使圈養黑熊的刻板行為表現顯著降低,並提升身心健康狀況。環境資訊中心記者前往採訪,記錄下台灣黑熊和照養員的故事。

劉敏慧是特生中心工作人員中,唯一受過完整動物行為訓練且通過受訓的訓練師。中午1點半,他帶著簡便的器材,在實習照養員陪同下,開始園內黑熊的訓練課程。首先前來迎接的是小黑妞,不過露了一下臉、探視情況之後,牠就不知去向了。反而是阿里,忠實地來到柵欄前,展開這一天的課程。與其說是訓練,倒不如是融合了互動和玩耍,黑熊大多喜歡這段時光,樂於主動靠近訓練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一邊讓阿里手就定位,一邊吹著高音頻,讓阿里知道牠做對了,接下來有獎勵。「獎賞的速度跟不上黑熊的期待,吹哨子的目的是讓黑熊知道牠做對了,會有獎賞,避免牠們處於不確定的狀態而焦急。」

訓練用的「零嘴」,是專程由美國訂購的熊飼料,營養成分固定、適口性佳,泡軟之後綿綿密密有如布丁。敏慧挖零嘴當獎勵,阿里溫順地吃著,顯得開心。

市場叫賣小熊「阿里」獲救 ,幸運送特生安身

頭上禿了幾塊、露出白點的阿里,最近剛過發情期,性情比較焦躁,磨牆磨到禿頭。「如果阿里晚10年出生、送到試驗站,有可能野放重返山林。」提到阿里,特生中心研究員詹芳澤醫師帶著許多不捨。2004年牠到特生救傷收容時,阿里還是一隻非常小的熊,「比南安小熊Buni剛發現時更小。」

阿里剛出生不久,就在花蓮玉里街上叫賣,有民眾看到之後,不忍心買下來送給特生中心。那是個還沒有野放概念的年代、也沒想過可以野放,傷口處理完之後,就送到低海拔試驗站,從此定居下來。只是,圈養的成本非常高,為了爭取照養阿里的經費,必須提出申請計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一年的計畫是採阿里的肌肉組織基因鑑定,詹芳澤取了一部份肌肉、組織。沒想到採了之後,阿里每年都去抓傷口,一抓就是巴掌大。從此幾乎每年都要為這個傷口到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治療,壓力大一點,也會抓傷口。去年中秋節,東卯山黑熊入住低海拔試驗站時,雖隔著幾道牆,阿里仍感受到壓力,隔天就抓破傷口。這件事讓詹芳澤深感愧疚,再也不願讓阿里接受試驗了。

「小熊」誤入獸鋏匆匆20載,保七警也被收服動人心

動物行為訓練採因材施教,依每隻熊的不同時期、不同需求設計。阿里右大腿時不時抓破的傷,就會訓練牠就定位、保持不動,讓訓練員進行剃毛、擦藥等傷口照護。另一隻年老的「小熊」,近日耳朵似乎有狀況,就訓練牠將耳朵緊貼鐵網,就近觀察及擦藥。

今年26歲的小熊,不僅年紀大,127.5公斤的體型也最龐大。由於少一隻腳,動作遲緩,屬於長照對象。1995年,雪山山脈一處陷阱中,民眾發現被獸鋏夾傷的幼熊,經通報雪霸國家公園警察隊(現之保七)送特生中心急救站救傷,康復後於1996年轉送低海拔試驗站收容。當時參與救傷的警察,今年8月退休前還說,要來看他的「老友」,這是該名員警首次的動物救傷,當時小熊僅10.2公斤,年紀就和南安小熊(編按:2018年走失的小黑熊)剛抓到時差不多。

「當時由於資訊不足、沒有野放的概念,也沒有專職研究黑熊的人,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圈養一途。」照養員吳若弟說,牠剛來時還是頭小小熊,照養員入內打掃,也沒有明顯的情緒變化,就像隻小狗。

訓練師敏慧為小熊準備的是蜂蜜水,因為熊飼料對牠起不了獎賞的作用。其他熊雖然也愛蜂蜜水,但相較之下,牠們更喜歡吃得飽的熊飼料當獎勵。這一天,不但要訓練牠接受打針,還得讓牠耳朵貼近柵欄,方便訓練師檢查、找出傷口。

從遊戲中熟習醫護行為,阿里、黑皮秀出不同「學習曲線」

「動物訓練目標是希望經由訓練員與動物間信任關係的建立,增加動物在日常照護上的合作、心理上的刺激及物理上的運動。」敏慧舉例,醫療照護訓練中,黑熊能自主接受針劑注射、點外驅蟲藥、抽血及身體各部位皮膚檢查等,這些都已達成成就。

訓練黑熊一個新的動作,因個體及新動作複雜度而異,如阿里1個月即可站立側貼網打針,但黑皮1年還無法側貼網,還得因不同個體設計不同的動作及進度。

黑皮和小黑妞是雙胞胎,年約20歲,都是特有的台灣黑熊,從屏科大送來此處;小黑妞身材渾圓,照養員認為熊界美女就要有這身貴妃身材;黑皮有一對可愛的耳朵,動作快、個性急躁,很喜歡訓練,因為有得吃。敏慧形容,阿里是資優生,黑皮則是要五毛給一塊——要一個動作,可以整套演練一次,因為,總有一個是對的!

4隻黑熊全部訓練完畢,約需1個鐘頭,不過仍得視當日情況,或多或少的調整時間;尤其遇到健檢前,更需多一點時間訓練,讓黑熊們熟悉動作,方便醫療團隊順利完成各項檢查。敏慧說,行為訓練就像教育心理學,只是對象從小孩改為黑熊,讓黑熊知道哪些行為表現能獲得正面回饋。

不過熊很聰明,會觀察、猜測訓練師的行為,因此訓練師動作必須精確,不能有多餘的動作,也要抓準時機。另外,動物訓練只要一開始就不能停。「就像你生命中例行性的娛樂活動,中斷之後,會比沒有這項活動之前更感到失落。」這項認知,讓敏慧認真地看待這份工作。

開飯囉!跟食物躲貓貓,營造野外覓食情境

到了下午2點半,照養員郭葶嘉和吳若弟推著簡易推車,前往黑熊的宿舍,寫著黑熊名字的塑膠箱,就堆疊在車上。這是黑熊們每天2次的放飯時間,光聽著車輪轆轆滾動的聲音,就讓黑熊們極度關注,滿是期待。

放飯,可不是像餵食農場動物般集中一處。照養員極盡巧思,將每隻熊的食物散佈籠舍各處,讓黑熊四處找食物、跟食物躲貓貓,有如野外覓食;而黑熊們早已學會仔細尋找每個地方,免得錯過好吃的食物,更何況1天中也只有這個時間有人和牠們鬥智,考驗牠們的能耐。

小熊去年拔了8顆牙,獸醫叮囑不能再吃硬食了,因此牠的食物都會打成泥,地瓜、紅蘿蔔都切成小塊,蒸熟搗碎。在小熊的房裡,葶嘉端上用荷葉盛裝的地瓜泥,再將剩餘的食物散置各處,讓行動遲緩的小熊盡可能多運動。

這些食物來自圈養動物專屬的「中央廚房」——食物準備室。在這裡,冰庫、各式炊煮工具一應俱全,裡面儲存各類蔬菜、水果,以及熊飼料,並由照養員「洗手做羹湯」。廚房中,電鍋因蒸煮著紅蘿蔔和蛋,不停發出呢喃聲。幾位照養員依據菜單,或削或切著各式食物。

黑熊是機會主義者,葷素不忌,但圈養的黑熊,由人類供餐,平日提供蔬食,星期二則補充以牛肉為主的蛋白質。郭葶嘉說,這些肉類都蒸煮過,主要是有些黑熊不愛生肉,而煮過後的牛肉,每一隻黑熊都吃。

菜單的設計是依據每頭黑熊的狀況量身打造,此外,不同季節、活動量變化,也都是調整的依據。「正常的熊,食欲旺盛,都會吃光食物。如果當天的食物有剩餘,可能代表身體有狀況或因發情期食欲下降所致,也可能是食物本身的問題。」葶嘉每天觀察每頭黑熊剩食的狀況,除了了解黑熊的身體狀況,也避免浪費食物。

8月,山黃麻果實結實纍纍,是季節限定的美味,沿路有猴子摘下來的山黃麻,照養員劉立雯就撿起來,成為黑熊的食物;這類野外的食物,也會採集來幫黑熊們加菜,感受季節變化。

一群付出生命的人們,盡最大努力讓黑熊快樂

因緣際會下,低海拔試驗站集合了一群照顧黑熊的人。敏慧在低海拔試驗站工作20多年了,親眼見證小熊和阿里的成長。他是和平區當地人,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就來此工作,幾年前完成生命科學研究所學位。一開始,他負責蛙類調查以及氣象站、地理資訊收集等項目,也兼辦人事、會計、出納、文書等行政工作;由於喜愛動物,4、5年前開始接觸黑熊行為訓練。

敏慧原本想訓練狗而開始學習動物訓練,他相信人和動物同等重要,這個信念讓他堅持下來。「既然這些黑熊住在這裡,就要盡我所能地給牠們應有的快樂。」

去年3月郭葶嘉到低海拔試驗站報到,他是台北人,因為非常喜歡昆蟲,嚮往和昆蟲生活的日子,研究所時,就特別關注特生中心的徵才訊息,看到徵聘「動物醫療業務助理」訊息,馬上遞了履歷,只是他不知道這份工作是照養黑熊。

錄取後知道要照養黑熊,他心裡想,牠們為何被關?牠們應該在野外有自己的天空。為此,他天人交戰一段時間,一直在內心抗衡。當他慢慢了解牠們的處境之後,他開始接受、整理自己的心態,轉而思考如何讓牠們過得更好,敞開心胸擁抱這份工作。

葶嘉和去年4月報到、負責照顧中途黑熊的劉立雯,一起為黑熊們做玩具。「每天看牠們晃來晃去很無聊,就想做些玩具讓牠們有得玩,雖不知牠是否也這麼想,但希望牠減少刻板行為。」

他們垂吊一些樹枝或木頭,讓熊有興趣去爬、探索,或拖這些樹枝到巢裡;當他們看到熊的行為變得更多元、豐富,心裡感到踏實,也視為成就。

低海拔試驗站主任陳元龍說,要找到照養員很不容易,以獸醫院助理待遇給付,約莫2萬多塊,加上偏鄉加給,勉強湊足3萬元;但他認為意願才是最重要的。「若想做,薪資普通也願意做,若不想做,再高的薪資也留不住人!」

或許圈養是基於無奈的決定,幸好有一群照養員,願意為圈養的黑熊著想,在外界看不到的角落,這一群學有專精的人,以他們的學識認真的為黑熊付出,讓牠們生活的環境盡量豐富化,絞盡腦汁讓黑熊快樂。※本文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補助報導經費,為確保新聞獨立性,不干涉報導內容。

*本文獲環境資訊中心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易佳蓉

臺灣黑熊 照護員 獸醫 保育 圈養 黑熊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展開箭頭

環境資訊中心每日報導國內外環境議題。我們希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認為資訊是啟動關懷的起點,而有豐富多樣化的資訊,才有正確的判斷與決策,以醞釀有意義的行動。

※網站:http://e-info.org.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