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打造你的「長勝心態」》起床後就很期待、想發揮影響的那件事,才是最重要的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打造你的「長勝心態」》起床後就很期待、想發揮影響的那件事,才是最重要的

打造你的「長勝心態」》起床後就很期待、想發揮影響的那件事,才是最重要的
長勝心態/商業周刊出版
撰文者:凱絲.畢曉普
商周讀書會 2021.07.06
摘要

1.是什麼讓你早上起得了床?這個問題可以協助我們深入探索我們是誰,先認識了自己,然後才將目光往外看,和周圍的世界建立連結,繼而找出怎麼做可以對世界有些貢獻。

2.你想發揮什麼影響力?這問題有助於我們與周遭的世界建立連結。我們希望周遭世界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怎麼做才能促成這改變?在這個領域建立起層層清晰的目標,有助於我們建立超越短期目標的眼界,並且儲備持久的動能。

目的: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問問題有助於我們釐清思路。與其進入自動駕駛模式或不假思索地按表操課,不妨想想什麼對你最重要,讓你願意一早從溫暖的被窩爬起來。與其把注意力放在今天一長串的「待辦」事項,不如問問自己,從現在一直到未來,你想怎麼影響你的家庭、團隊、社區乃至社會,讓他們有所不同。列出能夠鞭策你、你會關心、讓你充滿活力的事情。

與其思考工作或家庭碰到的難題,不如反思自己的優勢,以及如何將這些優勢應用在生活中。思考現在的努力可能造成的長期影響以及可留下什麼讓人緬懷的風範與成就。專注於你今天能做的事,讓你距離目標又拉近了一步。日後回顧今天的行動與選擇時,它們對你有什麼樣的意義?這些問題能協助我們和自己對話,讓我們能和自己以及周遭的世界相連。

「為什麼」的問題從問自己開始,問題圍繞自己打轉。由己而外,得先弄清楚和自己有關的問題,才開始擴及至外面世界,思索怎麼做才能與這個世界融洽地相處,以及做出貢獻。這類問題可能很簡單,但不易回答。不要等到了雨天才臨時抱佛腳,應該讓它們成為每日的練習,成為每天的語言、對話與想法。

廣告

讓我們更詳細地分析這兩個問題,以利我們有清晰的思考:

一、什麼事讓你早上起得了床?

我說的不是咖啡、鬧鐘或小孩。我的意思是,你早上睡醒思考接下來這一天時,有何感覺?你知道你想從這一天得到什麼嗎?(未必是高到看不到盡頭的生產力!)你期待這一天會發生什麼?當你稍後想到這一天,有什麼事讓這一天變得更有意義?

回答這些簡單的問題時,可以喚醒內心一種非比尋常的動能,協助我們釐清哪些是我們看重的事,進而與這些事產生交集。

我成為奧運國手接受集訓期間,每天都問自己這個問題。部分是因為鬧鐘響時,我首先意識到的是,來自身體不同部位傳到腦部的訊息,叫我不要起床。我全身上下無處不痛:雙腿、背部、肩膀、臀部、手臂。我必須找到一個絕佳理由,克服身體傳給腦部的訊息,順利起床。

廣告

光靠忽略這些訊息,依著習慣逼自己起床,其實並不夠。我除了得起床,還得將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才能做好準備,挑戰當天精神與生理的極限,用心學習以及全力展現我的能力。

每天問這個問題已成我例行性思考,自體壇退休後,也不曾間斷。我有時候當然也不確定我的答案是否夠好,但就因為意識到這點,我才能夠開始了解為什麼,並想辦法改變。這類問題可以深入探索我們是誰,協助我們與我們現在做的事產生交集,我與事不再是兩條平行線。

藉由與我們看重的人與事相連,主動地做出選擇,以便賦予每一天意義,而非在自動駕駛的模式下,重複著習慣。我記得體壇領袖蘇.坎貝爾女爵士(Sue Cambell)曾提醒其他領導人,「沒有人會為了KPI而起床!」倫敦商學院教授丹恩.凱伯(Dan Cable)在他的研究報告裡呼應了這句話,表示他發現「大家不會因為KPI或是賞罰而大步向前。雖然KPI或賞罰會促成小小的改變,但是人若要大步前進,靠的是崇高的目的、情感的聯繫、勇於嘗試的心態以及以身作則等等」。

行為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想清楚什麼對我們重要,以及如何將這點連結到小我之外更廣泛的使命感,是激勵我們行動的關鍵。若你不了解什麼能激勵與鞭策你,你很難找到能讓你積極行動的工作,也不易打造積極的人生。若一開始就不知道什麼對你重要,你不易對任何一個團體或組織的願景付出全副心力。

一旦你自己回答了這個問題,想想你是否知道其他同事、隊友、家人的答案可能是什麼。只有知道答案後,我們才能開始一起摸索有效的合作方式,了解彼此的差異,善用這些差異截長補短,發揮彼此合作一加一大於二的優勢。若能找出合作對象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能釋出強大的能量,打開建立聯繫的關卡,也是提高職場績效、強化隊友投入程度的不二法門。想清楚自己要什麼,能讓管理更上一層樓,不會只限於追求工具性的成長、效率、重組等範疇。

是什麼讓你早上起得了床?這個問題可以協助我們深入探索我們是誰,先認識了自己,然後才將目光往外看,和周圍的世界建立連結,繼而找出怎麼做可以對世界有些貢獻。

二、你想發揮什麼影響力?

這問題有助於我們與周遭的世界建立連結。我們想發揮什麼樣的廣泛影響力?當其他人與我們合作,或是成為我們團隊的成員時,我們希望他們能有什麼樣的體驗?我們希望周遭世界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怎麼做才能促成這改變?在這個領域建立起層層清晰的目標,有助於我們建立超越短期目標的眼界,並且儲備持久的動能。

不論你在職場屬於哪個「層級」,可能是高高在上的高階主管,可能是行政助理,你的貢獻程度不取決於你的薪資級別。有個發生在美國總統甘迺迪任內的小插曲,至今仍讓大家津津樂道,也最能詮釋這點。

當時甘迺迪視察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中心,遇到一位身穿白外套、頭戴白帽的男子,便問他在這裡擔任什麼職務,男子不假思索自信滿滿地回道:「我協助大家把人類送上月球。」甘迺迪進一步問他是做什麼的,他解釋自己是清潔工,明白自己得把地板清理得一塵不染,確保不會有任何灰塵進入施工中的太空梭。

太空梭必須高速穿越地球的大氣層,任何一個微小塵粒鑽進艙體,可能會造成致命意外。當這個插曲被一傳再傳時,大家往往忽略,這位清潔工不僅清楚知道他的角色與整個大工程相連;大家也忽略,這位清潔工深信並看重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覺得攸關更大任務的成敗。我們知道的組織中,有多少員工的回答能夠像這位清潔工一樣?

個人與更大目標之間的連結至為重要。在亞歷克斯.希爾(Alex Hill)、麗茲.梅隆(Liz Mellon)與朱斯.戈達德(Jules Goddard)聯名的文章〈成功的組織如何延續一百年〉(How winning organizations last 100 years),三人分析了不同產業裡繁榮了一百年的企業與組織,包括皇家莎士比亞公司、美國太空總署(NASA)、英國伊頓公學等。結果發現:

多數公司專注於服務客戶、擁有資源、講究效率與成長,但是百年企業並非如此。反之,他們試圖影響社會、不吝分享專家、專注於變得更好而非更大。

毫無疑問,這些百年企業的所有權與管理模式(涵蓋一系列模式),對於創造一個以長期目標為核心的環境至為重要。

蘋果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堅信營運目的的影響力,讓他扛得住短期壓力,只為了成功開發出色的產品。他們的目標絕非擊敗對手或是賺大錢,而是創造一些自己與同事都深信不疑且足以改變客戶生活的產品。

擁抱「長勝」心態的企業在公司環境所用的語言,聽起來不一樣、感覺不一樣、用字也不一樣。史帝夫.賈伯斯與史帝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早在1977年便將事業定義為「致力於替人類擴權(empowerment)」。直到今日,蘋果在新聞稿的結尾繼續使用「擴權」一詞,稱「逾十萬名員工致力於生產地球上最好的產品,希望給子孫留下更好的世界」。

聯合利華「永續生活計畫」(Sustainable Living Plan)的宗旨,是讓公司的成長與環境足跡(environmental footprint)脫鉤,同時提升公司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力,以符合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Google的使命是「彙整全球資訊,供大眾使用,讓人人受惠」。這些目標字裡行間傳達的訊息是,要變得更好,而非更大。他們立定的目標具雄心大志,但也具強烈的責任感,本質上承認並結合了三C:想清楚、持續學習、建立連結。

在2016年,《哈佛商業評論》與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目的在商業專案的重要性〉(The Business Case for Purpose)。目的被定義為「一個能激勵人心的理由,為組織、組織的合作夥伴、利害關係者(如股東)提供響應行動的號召,進而嘉惠當地以及全球社會……有使命感(目的)的公司能賺更多的錢、擁有更投入的員工、更忠心的客戶,甚至更精於創新以及轉型。當你在乎與關心這個賽局,看來會更容易取勝」(請注意,這裡不尋常地將「在乎、關心」〔caring〕與商業成就相連結,遠離了支配、競爭、爭奪之類的語言)。

在這個研究調查裡,哈佛商學院教授瑞貝卡.韓德森(Rebecca Henderson)解釋道:

感覺自己是某個更偉大計畫的一部分,會激勵自己高度參與、高度發揮創意,也願意打破界線和公司裡不同的部門或不同的產品合作,這會是非常強大的內在動力……一旦大家的財務收入超過某個門檻,許多人會被內在的意義(intrinsic meaning)激勵,感覺自己在為一些有價值的事情做出貢獻,而這樣的滿足感不輸財務或地位給予的回饋。

新世代加入到日益多元化的勞動市場(儘管多元化程度還有進步空間),帶來了不同的期望與抱負。長期以來,許多企業的角色是為了提供服務或商品,滿足客戶的需求。組織內部的制度、獎勵措施、目標、結構等等,往往偏重強調符合股東與客戶需求的短期壓力,而非考慮長期的使命感。這些「制度」已不再有效,畢竟員工會根據使命感而選擇職涯、決定在哪兒就業。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參加會議,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在那裡;或是參加一個專案,但不知道專案如何契合大局。每次這麼做,就在限縮自我,減損自己的潛力。

在體育領域,特別是團隊運動,我們可以看到大家如何以創新又激勵人心的方式探索存在的目的。已爬上最高位階的隊伍,多半無法再透過更辛苦或更長時間的訓練提高成績。激勵一整個隊伍超越每個個體的總和,有助於隊伍探索所有的可能性,包括目的如何影響表現成績。一些球隊與俱樂部已更上一層樓,在建立全新的心態、文化、更深層的目的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享譽全球的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的座右銘是「不只是一間俱樂部」(more than a club),顯示它不單單只是一個足球俱樂部,它的身分其實與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的歷史與政治身分緊密相連,這有助於紓解下一場比賽造成的巨大短期壓力。巴塞隆納足球隊球員係為加泰隆尼亞而戰;為「自由而戰」。在老是被下一場比賽的短期巨大壓力支配的世界裡,這心態讓他們能夠保持長期領先地位。

想清楚存在的目的、以及隨其而來的社會責任感,需要我們發展更廣泛的視野,和周遭世界產生連結,這些與三C中的第三個C(建立連結)息息相關。沒有一個人可以光靠一季的業績就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也無法單靠一個組員就總結得出作為團隊一分子的意義。

《長勝心態》☛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書籍簡介


長勝心態:贏家不是一時得勝,卻輸掉人生!成功是慢慢存、可持續終生的行動

作者: 凱絲.畢曉普(Cath Bishop)

譯者: 鍾玉玨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1/07/01

作者簡介

凱絲‧畢曉普(Cath Bishop)

  曾是奧運划船選手與外交官,現在擔任教練與顧問,協助開發領導力與建立團隊。她曾代表英國國家隊參加三屆奧運與六屆的世錦賽。她在一九九八年世錦賽與達特.布萊基搭檔,拿下雙人單槳划船賽銀牌;二○○三年改與凱瑟琳.葛瑞格搭檔,勇奪金牌,繼而在二○○四年雅典奧運摘銀(但正如本書所言,比賽的意義遠甚過抱回獎牌!)。

  在二○○一至二○一三年,凱絲曾在外交部擔任公職,專精於政策、談判與解決衝突,期間曾外派至波士尼亞與伊拉克。離開外交部後,凱絲改任顧問與教練,協助企業打造團隊與發展領導力。她在劍橋嘉治管理學院教授高管教育課程,並經常受邀在世界各地演講。她目前與丈夫以及兩個孩子住在倫敦。

譯者簡介

鍾玉玨

  臺大外文系畢,夏威夷大學傳播系碩士。譯作涵蓋政治、經濟、心理、管理,譯有《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跑出全世界的人》等。


責任編輯:易佳蓉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早上叫醒你的 發揮影響力 長勝心態
商周讀書會
商周讀書會
商業周刊出版部
展開箭頭

「商周讀書會」集結《商業周刊》出版的精選書摘。歡迎加入FB粉絲團商周讀書會商周閱讀網,精彩好書不錯過!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