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上班偷閒、下班失聯⋯厭倦「用時間換錢」的你,其實還有4種選擇
1.你可能不甘於被困在同個職位、日復一日過著相似工作,也可能希望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具有更多元的面向。
2.TED講者艾蜜莉.霍布尼克(Emilie Wapnick)將生涯規劃模式分為4種:集體擁抱模式、斜槓模式、愛因斯坦模式、浴火鳳凰模式。
早上在看《沒定性是種優勢》這本書,後來才發現這本書的作者艾蜜莉.霍布尼克(Emilie Wapnick)就是「Why some of us don't have one true calling」的講者。這本書談論的是一個叫multi-potential-ite的概念,翻譯成中文可以稱為「多重潛能者」。也就是說,你可能不只對一件事情有興趣,而是對好幾個領域都感興趣,或者有天賦。
你可能不甘於被固定在一個位置、日復一日做著相似工作,你也可能希望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具有多元面向,這個詞跟這幾年大家在談論的斜槓概念雷同,但我覺得作者把這個觀念拆解得更清晰。
他認為,多重潛能者的工作與生活型態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1.團體擁抱方式
簡單地說,這類型工作者可以在一份工作中同時滿足自己的多元需求,這個人可以在工作中兼顧多個面向,他可能喜歡研發工作的獨立思考,也覺得與人接觸很有意思,同時還希望自己能了解自己負責產品的市場狀況,所以他工作的主要內容是研發工程師,但也在公司內擔任福委會成員,除此之外,也時常投入行銷工作協助行銷部門進行產品推廣。
總之,他在一份工作中跨出了自己原先的工作角色,只為了滿足自己多面向的潛能需求。
2.斜槓方式
作者對斜槓的定義是,一個人喜歡經常在多個不同領域或主題間交替,也因此會有多個不同的兼職身分,而且每個都有機會為你帶來財務收入。
不過斜槓並不意味著兼差,如果你想的是發揮潛質,那每個斜槓事業應該都能同時兼顧金錢、意義,以及自己對多樣性的追求。
3.愛因斯坦方式
簡單地說,就是有一份喜歡的正職工作,這份工作可以給你帶來足夠溫飽,而你是透過工作之外的時間來追求自己其他面向的需求。
作者認為,愛因斯坦白天的研究工作為他帶來了豐沛的收入,而晚上則是他實現自己理想的時間。所以這類型工作者可能會把晚上或週末的時間用來做些一樣很熱愛的事情,有可能是興趣,也可能是另一門專業,但並不會打算辭掉現有工作、全心投入這個任務。
就像我有蠻多朋友白天都有一份正職工作,然後晚上的時間花在學習程式語言,但他們並不是想轉職當程式設計師,他們純粹覺得程式語言很有趣。關鍵在於生活的多樣性。
4.鳳凰方式
鳳凰會浴火重生。而鳳凰方式,指的就是你在單一行業或領域中工作幾年或幾個月,然後改變工作方式,去一個新的領域展開新的職業生涯。這類人的工作模式與內容會大幅轉變多次,對他來說,階段性的工作角色都是在滿足那個階段的自己。
這四種區分還蠻細的,就我自己的經驗,我是「團體擁抱方式」與「愛因斯坦方式」的綜合體,我會努力在工作中創造自己喜歡的環境,給自己定義角色,很少被自己的職務或部門給侷限。
所以我在公司內的角色很多元,我可以同時負責RD、產品、營運、行銷、業務開發、內部講師、幕僚、研究員等多元角色,只要我覺得手邊的工作忙得過來,而那個新角色又是我想做的,我就會去做。
就像以前在公司裡有人問我:「為什麼這麼忙還要當內訓講師?」我說這是「工作的調劑」;有人問我:「為什麼要時常做內部分享?」我說這是「擴大影響力」;有人問我:「幹嘛去cover其他部門的工作?」我說這是因為「我希望自己工作的成果能被順利交付。」
最重要的,做這些事情的過程,我並不覺得自己額外做了什麼,因為我覺得那是我想做的事,做了之後可以帶來能量。當然,前提是我自己手邊的工作都已經做好了。
至於在工作中比較難滿足的部份,就透過下班時間做吧!所以寫部落格、上論壇回答問題、參加社群或其他個人的興趣,就會發生在下班時間,而這些加總,就成了我的生活方式。
幾年前斜槓正夯的時候,有人曾想以斜槓這個主題來訪談我,但我跟對方說我其實不是斜槓,我只是可以做的事跟喜歡做的事情比較多元,多元背後追求的其實是生活的意義感。
責任編輯:李頤欣
致力用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語言的方式分享,更加入實際的商業案例探討,從產品、管理、人資等多方面進行商業、時事話題分析,帶你建立最實戰、最多元的商業思維。
游舒帆 Gipi
商業思維學院院長。技術起家,後深入管理、產品、運營等相關領域,擅長從商業本質解構問題。曾帶領300人團隊面對全球市場,現為多家互聯網、傳產、電商與教育平台長期合作顧問。現為箴亞管顧負責人,TGONetworks (高端技術領導者社群) 台北分會創會成員,《哈佛商業評論》、《經理人》、《專案經理》等數位雜誌媒體專欄作家,Gipi的粉絲團。
著作:
《商業思維 BUSINESS THINKING》
《其實,你正在做商業開發:幾個解決商業挑戰的行動方案》
蔡伊芳 Evonne
商業思維學院產品經理。專業是財金、科技、行銷,現為商業思維學院產品課程主理人;有十餘年產品行銷與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