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履歷寄了沒回音?別重複寄!解決2件事,有效提高回覆率
1.作為資深獵頭,我經常收到35歲至40歲的求職者在求職網站發來的求職信,甚至有時同一人每隔一個月就會追一封郵件。從這些求職信,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壓力,但是卻常常愛莫能助。主要原因:產業不適合、履歷介紹不明確。
2.本文總結7個步驟,由宏觀到微觀層面,讓求職者履歷不再石沉大海,順利找到合適職位。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LinkedIn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2020年找工作難,但更難的可能是職場上正面臨中年危機的人。資歷有了,可年齡也不小。薪資上來了,可事情也不少。35歲儼然成了上班族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工作沒了,大不了再找。理想情況下,利用多年工作積累的人脈或者等獵頭來找。但有很多上班族可利用的人脈不多,可能還是需要透過求職網站來找工作。
這時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請資深獵頭主管講講,如何調整心態,7步驟高效率找到工作。
七步驟高效利用求職網站
大家是否遇到過履歷發出後杳無音信的情況?我用一個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事例來分享一下這背後的原因:
作為一個資深獵頭主管,我經常收到35歲至40歲的求職者在求職網站發來的求職信,甚至有時同一人可能每隔一個月就會追一封郵件。
從這些求職信的背後,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壓力,但是我卻常常愛莫能助,為什麼呢?第一個問題是產業不匹配,比如我負責科技網路產業,如果我收到的求職信來自於工業產業,那我是很難直接幫助到對方的,這時就需要轉給負責相應產業的同事。如果要將對方的訊息轉給同事,我也是不可能直接丟一個超連結,或者丟一個履歷,而不說明情況,因為那樣會降低我在公司的可信度。
這時第二個介紹不明確的問題就來了,如果對方的介紹訊息不完善或意向不明確,就會花費我很長時間來過履歷和總結。試想一下,當我每天的工作量已幾近飽和時,完成我的工作,優先次序肯定高過這件事。這也是很多公司HR遇到不精準履歷而無法回覆的情況。於是你的履歷就像一艘船沉入大海⋯⋯
我們需要用系統化的思維,從宏觀到微觀來鎖定適合自己的職位。
一、找到適合自己的職場網站平台
關鍵點:與自身經驗和背景相似的平台、業內前輩和身邊人使用的平台
市面上有很多職場平台,怎麼樣選擇適合自己的呢?簡單的方法,看你的同事同行都在使用什麼網站,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去對了平台,相應的HR或獵頭也就更容易找到你。
二、尋找自己技能可歸屬的產業
關鍵點:能力可遷移到的產業、感興趣的產業
首先,是自己所在的產業。其次,在你所在的產業之外,可以根據你的技能來尋蹤,在你感興趣的產業中發揮自己的專長。最後,如果你擁有可以遷移的技能,那產業對你來說就沒有很大的侷限性。舉個例子,如果你屬於醫療、工業、製造業等細分性很強的產業中核心技術職位,那麼可遷移力較弱,轉換產業的可能性也很低。
如果你同樣處於這些產業,但你的職位屬於財務、銷售、行政,那麼產業對你的限制性就會弱很多。這邊特別提到了感興趣的產業,是因為如果你在現有產業已經進入倦怠期,或者是認為你的產業在逆風而行。那麼你或許可以思考:你喜歡或者看好什麼產業?你現在的工作能力和技能在你感興趣的產業是否可以被利用到?這個產業轉變是否可行?
三、尋找適合自己的公司
關鍵詞:直接競爭對手公司(注意競業)、一切可能的公司(發散思維)
產業內競爭對手公司是最直接的一個目標,但是一定要注意競業。中層以上主管很難躲過競業,你有想好一年或者半年不工作去等待嗎?
除了直接競爭對手公司之外,大家不妨用獵頭的方法論來尋找目標公司。簡單來講,橫向技能樹,縱向產業鏈。比如我們公司曾經幫助一個著名健身器材公司尋找中國的總經理,那直接目標公司可能⋯⋯只有一家,好尷尬,並且顯然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於是我們發散思維之後,按照技能樹拓展到健身產業。按照產業鏈的相似度,分析了這家公司的上下游,拓展到產品不一樣,但同樣銷售給大型飯店集團的公司。
再舉一個例子,曾經幫助一家醫療健康平台公司尋找產品長(CPO)時,我們除了會看相似類型的公司。按照技能來講,也會看成熟的平台型網路公司,因為這些公司有相似的營運和產品邏輯。我們也會按照產業鏈上下尋蹤,看醫療領域的公司。
四、合適的職位
關鍵詞:你的技能、產業最相關職位
合適的職位,字面意思就是跟自己的職業技能高度相關的工作。比如銷售、解決方案、產品、市場、財務、HR等,雖然換了產業,但核心技能還在。可以在網站上選擇產業後,再選自己所在的職位名字。有時一個職位會有不同的名字,大家可以輸入盡量少的關鍵字,以獲得更多的搜索結果。
比如同樣是產品職位,有的可能重研發,有的更多在市場營運,有的可能更注重用戶成長。當你輸入這些與產品職位具體技能相關的關鍵字時,可以反向搜索得到一些職位訊息。
五、找到公司內部的接頭人:業務
關鍵詞:目標公司高層、業務最相關負責人
產業內競爭對手(再次注意考慮競對問題),直接聯繫以前業務上溝透過的高層,聯繫對方的HR,甚至以前公司的老主管。青龍蓋地虎,寶塔鎮河妖:找到準確的接頭人!
在溝通技巧上,我們可以採取與會委婉的態度,這樣給雙方都預留一個空間。比如我們可以表達希望約一個電話,最好可以有空約一個咖啡,表達出產業內交流暢想一下未來的意願,對方應該就明白我們的意思了。要是不明白,那就是不想明白。
六、公司外部接頭人:精準地找到相關的獵頭
關鍵詞:搜索相關產業+獵頭、可靠公司獵頭、問身邊同行在用什麼獵頭
獵頭公司內部一邊會按照細分產業來區分獵頭,有一些細小的領域,會有專門的獵頭來負責,因此找到最精準的獵頭,對方才能以最高度匹配度來幫助你。具體操作可以利用關鍵字搜索對應產業和職能線的獵頭,直接聯繫。比如可以在平台網站主頁搜索獵頭公司名字+你所在的產業。或者產業+獵頭/Head hunter/executive search等關鍵詞。
另一種更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問身邊做類似職位的朋友,有什麼他們以前接觸過的、可靠的好獵頭。
七、如何高效地聯繫HR和獵頭
關鍵詞:求職意向清楚、履歷完善、積極跟進
履歷標題:XX履歷_申請職位_日期
簡介:產業經驗,值得說的公司重要職位職責,負責的最重要項目及所取得成就,以數字表明最好。
舉個例子:「您好,我在看機會,我具有N年XX產業的XX(技能,如HR/市場)經驗,在XYZ公司工作過,在最近的X公司主要負責A項目,取得了B成就,給公司帶了C收益。不知道有沒有合適的職位?期待與你的溝通!」
作為找工作的人,要把心態放好,姿態放低,主動多提出交流。總之,發散思維,擴大接觸面,才能提高質變點。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職場李加薪,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李頤欣
LinkedIn (領英) 創建於2003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致力於向全球職場人士提供溝通平台。LinkedIn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層加入。2014年1月,LinkedIn宣布正式進入中國,並啟用中文名稱「領英」,努力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微信公眾號ID:LinkedIn-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