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外派回國後,她為何創業帶小孩?中國爆紅「碩士保母」:應時而變才能抓住機會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外派回國後,她為何創業帶小孩?中國爆紅「碩士保母」:應時而變才能抓住機會

外派回國後,她為何創業帶小孩?中國爆紅「碩士保母」:應時而變才能抓住機會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思小妞
摘要

1.2020年就業困難是共識,《中國就業報告2020》調查顯示,第一季度招聘需求下滑27%。這種形勢下,能逆風翻盤找到工作、依舊在崗沒被裁員的我們,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

2.最近,一則女碩士當保姆的新聞在中國爆紅。曾有外派非洲的工作經歷、年薪曾達人民幣30萬的劉雙,憑藉自己的學識和工作經歷,轉行做保姆,跟她合作的都是大老闆。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LinkedIn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2020年就業困難是共識。根據《中國就業報告2020》調查顯示:中國874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城鎮失業率達到6.2%、第一季度招聘需求下滑27%。這種形勢下,能逆風翻盤找到工作的、依舊在崗沒被裁員(即便降薪)的我們,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

事實上,依舊在線上的職場人都擔心自己頭頂會有一把懸頂之劍,不知什麼時候就落下來讓自己「下線」。工作還在,可內心依舊發慌,這種情況怎麼破?我們可以從心態、思維、技能3方面轉型、突破。

心態上:把「盲目型」樂觀轉換成「掌控型」樂觀

「盲目型」樂觀(這裡的「盲目」不是貶義詞)是那種認為凡事都有積極一面、未來會更美好、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人。這種心態沒有不好,只是不適合嚴峻的當下,容易成為偷懶或自我逃避、拒絕改變的藉口。

廣告

我們需要把這種「盲目型」樂觀轉換成「掌控型」樂觀:一種基於事實和行動的樂觀態度,才能讓自己真的有力量在困境中前行。「掌控型」樂觀的核心在於,當你面對不好的事情時,如何去解釋它很重要,你的解釋會決定你是否有樂觀的心態。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提出的一種評估樂觀主義的方法,叫做解釋風格(Explanatory Style Theory)。解釋風格涉及3個維度:內因與外因、穩定與不穩定、全局性與特定性。

當壞事發生時:

  • 你認為「問題」完全是由你自己造成的(內部)?還是傾向於將其歸結為外部因素,比如其他人、環境(外部)?
  • 你的大腦關注那些你無法改變的、無能為力的事情(穩定)?還是會看到你可以控制、改變的事情(不穩定)?
  • 你會讓負面影響滲透到你生活各個方面(全局性)?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問題」上(特定性)?

能夠把解釋的落腳點都放在外部因素、不穩定和特定性上的人,更容易保持樂觀心態。舉個例子:工作暫時保住的人,在慶幸的同時,難免會擔心再次裁員時會不會輪到自己。

廣告

「掌控型」樂觀的人不是整日憂心忡忡,而是會這麼考慮問題:「如果被裁,可能是我與企業的匹配度,還有距離、企業壓縮人力成本問題,這不代表我不優秀(外部因素、擺出事實證明曾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而且整天擔心沒有一點好處,還是看看我有沒有辦法讓自己成為最匹配的員工。或者在被裁前線,整理一下手上有什麼資源可用,為再就業作準備(不穩定、制定行動計劃)。」

「即使丟了工作,也不代表我就是個失敗的人,工作不是衡量一個人全部的準則。我要把重點放在如何再就業上,而不是批判自我(特定性、制定行動計劃)。」

思維上:用「偵察兵思維」處理工作

好心態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換種思維方式看待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商學院前研究員Julia Galef提出了我們處理訊息的2種常規思維:「士兵思維」、「偵察兵思維」。

「士兵思維」就像戰鬥中的士兵一樣,保護戰友、殲滅敵人,要嘛攻擊、要嘛防守,這種思維方式更像是一種條件反射,比較極端。

「偵察兵思維」則像偵察兵一樣,走出營地去測定地形、識別出可能的障礙的人。偵察兵的工作不是攻擊或防守,而是摒除自己內心的歧視、偏見和傾向,去認清形勢。

以下3個常見的工作場景,分別用士兵思維和偵察兵思維處理時,你能明顯看到,後者更容易把問題變成答案、從危機中提煉出機會。


擁有偵察兵思維,不需要高智商、特殊訓練,透過改變自己感受事物的方式就能獲得。比如,當我們在工作中出了錯,首先感到的不是羞愧,繼而找理由「甩鍋」(編按:指推卸責任),而是更有擔當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把落腳點放在彌補、改進上。

當我們在合作中遇到相衝突的訊息和溝通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抵抗,而是好奇和嘗試探索。改變對事物的感受,「偵察兵思維」就能成為你的工具。

技能上:從崇尚IQ、EQ轉變為重視AQ

想要保住、做好一份工作需要很多技能。但在這個時期,強烈建議你重視自己的適應性商數/AQ(Adaptation quotient),它反應了一個人在面對不可避免的改變時是如何應對的。

最近,一則女碩士當保姆的新聞在中國爆紅。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大學的32歲、雙語女碩士劉雙,曾有大型企業外派非洲的工作經歷,年薪曾達人民幣30萬。在採訪中她提及自己待業有段時間了,對職業發展方向很迷茫,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想到去家政業嘗試一下。

憑藉自己的學識和工作經歷,在家政業她很吃香,目前僱她的都是大老闆,工作朝九晚五、雙休,月薪人民幣2萬元以上。劉雙表示,不排除未來自己在這一行創業的可能,家政業是她創業的第一步探索。

寫這個故事不是讓大家都去轉行做家政,也不是要替高學歷女性當保姆惋惜。而是想讚揚一下她的適應性。危機之下,有人愁眉苦臉、有人「混吃等死」,但也有人應時而變,讓自己抓住機會、不讓命運扼住喉嚨。

在社會迅猛發展、變數頻生的今天,AQ可能是比EQ、IQ更重要的能力。知道AQ的重要性,但怎麼練就呢?總不能三五個月一跳槽、半年換個新環境去歷練吧?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駐紐約副總裁娜塔莉.弗拉托(Natalie Fratto)就是用測試AQ的方法,每年從273位潛在者中判斷出誰更具備投資和成功的潛力。關於如何培養AQ,她給出了如下建議:

  1. 多問「What if?」問題:「如果向客戶的匯報失敗了怎麼辦」、「如果我所在的團隊被裁掉怎麼辦」…… 這類問題會迫使我們的大腦進行模擬,勾畫出關於未來的多種可能版本,提升自己的分析和承重能力。
  2. 與「開發」相比,優先重視「探索」:探索(exploration)和開發(exploitation)是我們獲取新知的兩種常規方法。探索,是在未知領域進行的。開發,是在已知狀態、已有範圍內深耕。

在《書店日記》裡,作者提到過自己的幾位書商朋友,有的是「一個人物生平、目錄學和文學的知識寶庫」;有的是「看一眼封皮就能告訴你出版年份、出版社、作者和該書價值」。但這樣的行家也因為亞馬遜(Amazon)和AbeBooks的誕生而被淘汰。作者不無痛惜地寫道「如今這種知識——傾注大半輩子心血積累、曾經那樣為人所珍視、可以藉此謀得體面生活的知識——幾乎沒了用處。」

在已知狀態、已有範圍內深耕固然重要,是成為專業人士的必經之路,但從宏觀來說,當今世界發展的速度恐怕很難容忍「單一專業」人士的存在。在微觀層面上,沉溺於開發也很容易導致在自己的領域固步自封。

馬斯克(Elon Musk)堪稱「探索」的典範。學生時代的他,曾在經濟學、物理學和材料科學(雖然博士輟學了)多個學科領域學習。經商後,他作為多家公司CEO或聯合創始人,公司業務也是在軟體、再生能源、交通和航空4個不同領域進行探索。正是這種探索,讓他在支付領域打造了PayPal,在汽車界打造了特斯拉(Tesla),在航空航天界打造了民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馬斯克堪稱創業天才加科技天才,對我們多數職場人來說,想要達到那樣的程度太難。但他的求學和職業方向依然對普通的職場人有啟示:那就是摒棄傳統「多刨坑不如深挖井」的固有想法,順應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成為一名「多刨坑」、「多嚐新」、「多面手」的職場人。

探索,並非不精深,而是一種持續尋找的狀態。讓自己多處於這種狀態,才可在下次發生重大變數時,準備就緒。

寫在最後

懂得激發自己的樂觀精神、能夠摒除成見地去處理工作、提升自我適應性,做到這三點也許能讓我們在當下這個憂心忡忡的環境中,用更踏實、平和、理智的心態去對待工作。

2020不易,但當你給內心裝上盔甲,即便在困頓之中也仍然有勇氣參與到這鬧哄哄的生活中。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思小妞,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李頤欣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逆境商數 AQ 失業 無薪假
LinkedIn (領英)
LinkedIn (領英)
LinkedIn (領英)
展開箭頭

LinkedIn (領英) 創建於2003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致力於向全球職場人士提供溝通平台。LinkedIn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層加入。2014年1月,LinkedIn宣布正式進入中國,並啟用中文名稱「領英」,努力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微信公眾號ID:LinkedIn-China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