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內向者必勝面試指南》一天只排一間面試、多說兩句更有「眼緣」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內向者必勝面試指南》一天只排一間面試、多說兩句更有「眼緣」

內向者必勝面試指南》一天只排一間面試、多說兩句更有「眼緣」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林沂萱
獨立觀點 2020.06.04
摘要

1.對於內向職場人來說,除了求職本身伴隨的緊張不安,求職過程中隨時要與人保持開放、互動的需求,壓力更高,甚至容易感到「消耗」。

2.但儘管你曾經因為個性內向,在面試時吃了虧,建議也要放寬心,面試的應對是一回生、二回熟,是可以被練習出來的。而這篇文章將分享內向職場人面試時可以預先注意的小細節。

求職對每個人來說,都會伴隨著緊張,與些許不安。而展開求職,也意味著需要隨時與人保持開放、互動,不管是留意突然的來電,還是參加直接面試⋯⋯但這些對內向的職場人來說,壓力度是更高,甚至感到「消耗」的。

在篩選面試的階段(意即人資、用人主管透過電話,詢問基本狀態),當招募人員在時間壓力下,確實會傾向那些能在第一時間中,完整表達自己、態度友善的求職者,即便他們現在手上職缺,可能並不需要外向特質的人。但換個立場來看,若你是招募人員,被要求在一天中,聯繫近20位(甚至以上)的求職者,你可能真的不太有時間,能夠慢慢引導出求職者潛力的那面,來決定他是否真的符合資格。

而這對於內向職場人來說,也相對提升了在第一階段容易被篩選出局的機率,這點其實是要警覺的。面試是職涯中難以避免的,如果你曾因為內向吃虧,我會建議不妨放寬心,試著想:藉由面試去體驗不同人格的自己,針對面試後的回饋(Feedback),試探出適合自己的面試風格,來降低對面試的壓力。

廣告

面試的應對是一回生、二回熟,這是可以被練習出來的。而這篇文章將分享在與「內向」職場人配合時,在面試時我會預先提醒的小細節。

面試前

1.排對面試時機

內向者對於認識新的人,主動展開對話,可能都是需要額外「消耗」精力去做的事。我會建議如果是這樣,盡可能不要在同一天排多個面試,否則一整天的耗損下來,可能會影響面試表現。倒不如把精力集中在眼前單一面試機會中,會做全力發揮會是比較理想的。

在面試前,也請留點獨處時間給自己。譬如若你是下午4點的面試,不妨提前1~2個小時,至面試公司鄰近的咖啡廳,獨自安靜地待上一段時間,梳理待會進去想要呈現的職場形象、神情語調,以及提醒自己必須要問的問題,做好充電準備。

廣告

2.準備閒聊話題

面試中提出有品質的問題,能正向展現出積極度,而透過「閒聊」與面試官建立和諧關係,也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我聽過太多因為閒聊,而得到意外情報,甚至最終得到Offer的案例。譬如我的一位候選人,在面試結束後,與用人主管等待電梯的時間中,閒聊起對天氣的喜好,結果發現是來自於同家鄉,甚至老家距離只有幾條街而已,而這樣的共同點,我想,比起於公事,是更有記憶點的。

請不要怕別人覺得你的話題沒意義。任何瑣碎的間隔時間都是好的時機點,可以是剛步入面試公司走到會議室的路途,或是等待下一關面試官進來的間隔時間等。善用這些時機去觀察人事物,都能有助於發想適當的閒聊點子。

3.將所想具體化

在陪伴候選人作面試準備時,我通常會針對同一個重點問題,像撥洋蔥似的去深入,這主要希望能聚焦候選人腦中分散想法、片段經驗,藉由「說」來「有感」。不斷透過回答來重組、完善回答。避免思考飛躍、斷句,影響面試當天的表現。

內向者通常會更偏好思考周全後再發言,但也要留意我們平時腦中所想訊息,和透過口說出的語句,絕對是很不相同的。 因此,在面試的準備上,請不要只有「思考」準備而已,請試著針對可能會被問的問題,親自說說看你的回應,和你想提出的問題。也可以透過與自己的另一半、好朋友,做一些事前的演練。這將會有助於在面試當天,能在更短時間編制出即興的答案,自信地表達你的意思。

4.善用聯想,推動回答

我個人經驗中,內向職場人確實會需要一些聚焦的問題引導,來幫助他們表達,一旦談到熟悉的領域,他們可是會是滔滔不絕的。

但你面對的用人主管可能並不擅長面試引導,而當進入到面試當天,你會需要能自己引導自己去談論你的成功經驗。請先釐清自己想要強調的專業知識、經驗有哪些,有哪些問題、話題、關鍵字是能夠讓面試對談,導向你所熟悉的地方(但請注意:要和應聘職缺有關聯),當你開始強調自己的「真材實料」時,自然地會變得更有吸引力,更有活力與說服力。

面試中

1. 建立印象值

你或許聽過「眼緣」很重要,的確,很多面試的最終錄用,甚至是在「第一眼」就產生。請確立你的初步印象和最後印象,都是夠令人感受到熱情與自信的。有時,面試官一天需要參加多次面試,即便無法記得每個求職者的內容細節,但當聯想到你,並能夠歸類:你是個熱情積極、自信友善的人,就會是好的徵兆。

在見到面試官時,請提醒自己面帶微笑及主動握手,大方的表示:「您好,我是XXX,謝謝您邀請我來面試!」結束時,也請收起面試的緊張倦容,語氣堅定地說:「謝謝您的忙碌中還抽空與我面試(分享),期待能聽到下一次的消息。」可不要在最後一刻鬆懈,造成反差極大的狀況。

2. 適度的模仿

內向者的感官是更敏感、能察覺細節的,譬如套用在攝影中,這樣的特質更能去捕捉,他人未能預期但衝擊的一面。像這樣的觀察力,你不妨也可以運用在面試過程中,藉由觀察面試官的語調、口氣或手勢,去輕微模仿並營造出同類人的氛圍,這將有助與你建立與對方(陌生人)的聯結,讓面談氣氛能更舒適開放地展開對話。

譬如若是面試官傾向用專業口吻來敘述,不妨以此風格做回應陳述;或對方口吻幽默或有時出現自嘲,你也可以在對話中,穿插幾次這樣的口吻。

3. 內向的積極面

比起隱藏劣勢,大方承認劣勢,並說明你如何自覺與運用,這樣的回答在面試中,反而能夠成為轉化成一種優勢。別忘了,你的面試官很可能也是個內向的人,他或許會因為能夠感同身受而多一些親睞,但重點是你必須要能點出內向中的積極面,而不是消極那面。

譬如,可以是這樣的回答:「我的個性傾向內向,但深思熟慮卻幫助我在工作上,成為了一個好的傾聽者和觀察者。像是當我在會議上,我會先聆聽他人面臨的痛點,並換位思考若是我能如何解決、找資源,並適時加入在會議中,做出他人沒想到的補充。」如此強調,不是只是被動傾聽,而是還採取主動行為。

4. 讓對談能雙向來回

在面試中成為關注的焦點,的確是有些壓力的。但一定要記得:如果你不做主動表達,別人是很難認識你的,這樣其實也喪失了利用面試,去親自驗證該機會到底適不適合自己。在面試中,你需要找到機會,讓用人主管意識到你能夠幫助他,而不是只有單向的句點回答(尤其有時緊張時,更容易讓回答變得簡短)。

譬如當你被問到在做什麼,比起只回答:「我在A公司做PM。」或許可以考慮多點自述:「我在A公司做PM,這一年主要聚焦在B客戶相關產品的項目上⋯⋯。」甚至也可以用「問句」作結尾,像是:「我在A公司做PM,這一年主要聚焦在B客戶相關產品的項目上。請問目前貴公司這份職缺將會主要對應到什麼樣客戶專案呢?」讓面試官能接球,更聚焦地做分享,並引發能夠「來回」的對話氣氛,這不僅會幫助你更了解職缺需求,還能向面試官展現你對公司感興趣的積極關注力。

面試後

1. 善用書寫表達

內向者的文字表達力是好的,請善用這樣的組織能力,將面試中發生的事情回想一遍,針對那些:覺得沒有回答好的、聽錯問題重點的,放入到感謝信做補充。並且將在面試時得到肯定的經驗、能力,簡短重述做出感謝信的結尾。

我遇過許多內向職場人,常將內向視為一種缺點,甚至抗拒去嘗試某件事情,這樣的卻步其實是有些可惜的。其實,很多角色需要內向特質,才能沉得住氣去發現並解決問題,或是擔任橋樑解決內部衝突等。很多看似外向的人,本質上卻是內向的,他們也是歷經許多自我調整與練習,才能達到較佳的職場呈現風格。尤其這在中高階人才身上相當常見,因為這樣的角色性質,很難再單打獨鬥,需要更多軟性元素輔助。

對於內向的職場人來說,與其否認這樣的特質,反而更優先的在於:如何正面看待自己的內向特質,並且不斷「優化」這部分,來產生個人影響力的。

如果你對於自己內向的「積極面」,感到難以具體化。我會建議可以列出你的成就,思考看看以下問題,試著回答看看,去尋找線索:

  • 這是不是一個當初大家都不看好,但你卻完成的一個專案?甚至最終得到眾人肯定?你是怎麼支撐這樣的過程?
  • 你曾經發現過什麼沒人注意到的重要細節?為什麼你能夠發現它?
  • 面對與自己個性相剋的事件,你如何去解決?你嘗試了什麼方案?事後,獲得什麼反思?
  • 你是如何支持同事?甚至耐心的指導他們你所知的?並享受幫助他人達成目標的過程?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你可以把面試時被關注在自己身上的壓力,轉化想成:對方在關注「你的想法」,以此來享受面試過程與經驗。

雖然這篇是針對內向職場人的面試提點,但不論是內向、外向,其實人是很難以用如此二分法去分類的。站在職場日常中,我想,更重要的是:能夠理解自己的樣貌,心中有一份「如何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幫助自己在工作上,能更有效率與他人做互動,甚至成為一個易於合作的對象,不費力地在日常中開拓自己的人際圈,畢竟,「業界圈子」可是很小的。

*本文經「獵頭的日常」授權轉載,原文:致內向職場人:面試時別忘了善用這些事

責任編輯:李頤欣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面試指南 內向 面試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