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防疫時期,以讀攻毒吧!讓4百萬人掏錢的讀書會創辦人,給你的5個入門建議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防疫時期,以讀攻毒吧!讓4百萬人掏錢的讀書會創辦人,給你的5個入門建議

防疫時期,以讀攻毒吧!讓4百萬人掏錢的讀書會創辦人,給你的5個入門建議
撰文者:樊登
精選書摘 2020.03.27
摘要

1.書只是催化劑,只能提供幫助,最後能不能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你自己。如果完全功利地去依賴書,就會落入「讀書功利化」的陷阱。
2.我們可以把讀書當作一個很愉快地與人交往和交流的方式,大家共同進步,也有助於打破閱讀的舒適圈。

編按:2013年成立的「樊登讀書會」,於2019年累積超過400萬名付費會員,目前總會員數超過3300萬。

複雜時代,閱讀是大眾「反脆弱」的武器 

一次,我遇到一個在北京長大的敘利亞人,他的普通話說得很好。他跑來跟我說,我這個方法(編按:講書)特別適合介紹到他們國家去。我就問,為什麼呢?他說,他們國家為什麼有戰亂,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恐怖組織或者不安定因素,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閱讀量不足。經過統計,敘利亞人年均閱讀量只有五頁──只翻了五頁也算?敘利亞的國民平均閱讀量就這麼多。

所以他說,大量的敘利亞人是完全不讀書的。從出生到去世,他們接收知識的管道就是別人的講述,比如傳說、故事,世世代代的人就靠身邊人的言傳身教認識世界。

所以敘利亞人沒有建立基礎的科學觀和批判性思維,更不知道世界是多元化的。他們似乎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以及從多角度看待世界的眼光。

廣告

聽完他的話,我就開始認真思考,閱讀在很多地方是一種「奢侈行為」,是屬於少數人的習慣。讀書本身很重要,如果在不適合讀書的場景下,講書可以變成新型的學習和教育方法,那麼講書值得被更廣泛地推廣到全世界,讓更多沒有辦法快速普及教育的地方的人,利用講書的方式傳播知識。

我講過一本書叫做《反脆弱》,這本書的作者寫了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他說,現在的教育大部分都是無效的,無效的原因是「蘇聯— 哈佛錯覺」。

為什麼叫「蘇聯—哈佛錯覺」?就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們以為是自己把學生教育成了菁英。

實際上真不是,這些人本來就是菁英。

廣告

他們一起到了哈佛大學,又認識了一些新朋友,然後自己不斷鑽研,「泡」圖書館,慢慢地就成了社會菁英。哈佛大學教的東西叫做「教小鳥飛」。小鳥遲早是會飛的,哈佛大學把小鳥飛的過程解構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好了,你現在按照我這個來,結果小鳥在哈佛大學「學會」飛了。

基本上,現在大環境下的教育方式都是教小鳥飛式的。我看了牛頓的傳記,看了愛因斯坦的傳記,我發現,這些人在大學裡基本上沒學什麼東西。愛因斯坦進大學之前,已經差不多學完物理學了。牛頓在劍橋大學沒待幾天,就遇上倫敦的大瘟疫,然後躲回家裡,可以說沒怎麼上學。他所有的知識儲備都是自己讀書得來的,他到處蒐集各種類型的書,慢慢閱讀,逐漸成了大師。

我在回憶我的教育經歷時發現,大學是煎熬的。有些課是必修,但我實在是不想學,卻又必須通過考試,因為被當很丟人,又是罰款,又是重修的。

現在想想,我在大學裡學的知識基本上被我忘光了。

但是在大學裡真正能夠給你帶來幫助的東西,是你讀的那些書,那些你自己去圖書館借來的書,它們是能夠浸潤到你的身體當中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堅信教授講書的方法是有意義的,這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每個人的學習結構和方法。講書是21世紀快速獲取知識的有效工具,同時它可以讓更多的人變成自我發聲的平臺,影響身邊的人,學到更有用的知識。

首先我想來談談對於讀書的幾個誤解,只有破除了這些誤解,我們才能擺正閱讀的心態,明確閱讀的目的,然後再談如何選書。

一、讀書無用? ――「keep learning」(持續學習)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這肯定是最大的誤解。讀一本書,幾個小時或幾天的閱讀就能掌握一個人幾年甚至幾十年所總結的智慧,怎麼會沒用?對任何人來說,讀書不是無用,而是非常必要。

如今,知識的更迭比過去快太多,沒有人會因為自己在大學裡念了一個特別好的主修,就能一輩子不學習。知識也在不斷地被淘汰、更新。「keep learning」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透過讀書,我們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跟更多的人對話。這樣,我們的視野就會變得更加開闊,而不是僅僅侷限在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些人和事中。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是我篤信的,所以我才要把自己讀書的方法分享出來。

二、讀書只追求有用? ――善用「鄧寧―克魯格(Dunning-Kruger Effect)效應」

這和第一個誤解似乎是對立的,但不妨礙它依然是一個誤解。

如果一個人讀書,是為了讀了以後讓書來幫自己解決實際問題,不解決問題就氣急敗壞,那他就完全誤解了書的作用。書只是催化劑,只能提供幫助,最後能不能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你自己。如果完全功利地去依賴書,就會落入「讀書功利化」的陷阱。

知識本身是非常有用的。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讀一些詩、讀一些哲學,似乎在生活中產生不了多大作用,其實它會潛在地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

名家、專家推薦書單非常流行,這種現象背後表現的是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註) 。鄧寧—克魯格效應的核心就是你經常不知道自己該知道些什麼,不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有的人只讀自己能「搆得著」的書,這樣容易只停留在自己認同的那個層面。

如果你讀到一本書的時候,突然有點吃驚,覺得書裡面講的東西從來沒聽過,不明白為什麼它這麼奇怪……這時候你反倒應該認真去對待。

三、有的書我讀不懂? ——小心你的存量技能

「讀不懂」絕對不該是一個固定的狀態,這只是某一刻的情況, 要相信,慢慢地,自己能讀得懂。

我20幾歲的時候,學人家讀《湖濱散記》,真的完全讀不下去。38歲那年,我又想起了它,這次一讀,收穫頗豐。這就是經典, 買回來,放在書架上不會吃虧。

除了經典,遇到其他一些讀不懂的書,也不要緊。如果一本書中所寫的內容都是迎合你的需求、增加你的自我崇拜感、放大你的欲望、跪求你的認同的,你一定要小心,它不只是想賺你的錢,還想讓你變得更傻。

讀不懂也並非沒有收穫。這是鄧曉芒教授跟我說的。他年少時, 用一年讀黑格爾的《小邏輯》,雖然讀不懂,但是仍然有很多收穫。又過了幾年,在讀了很多別的書以後,他才讀懂了《小邏輯》。

遇到讀不懂的書,你可以先讀一些跟這本書更接近的書。

四、讀書是一件私事? ――交流才能突破舒適圈

把讀書當作私事,這個行為太過封閉。

這往往是很多人不讀書的藉口。其實,讀書是需要有朋友一起交流的。

孔子在《論語》開篇的第一句就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第二句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一句是自修,第二句是共修。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把讀書當作一個很愉快地與人交往和交流的方式,和更多的人一起交流,大家共同進步,也有助於打破閱讀的舒適圈。

五、自己讀的效果最好? ――把書講給別人,以人為鏡

對大部分人來講,「孤獨」地讀一些有難度的書,效果是非常不好的。

很多人抱怨,看名著絲毫沒有作用,這是因為你暫時讀不懂。千萬不要覺得,自己讀的效果一定就比別人講的要好。

如果有更多的機會獲得他人的指點,獲得別人對書的內容的提煉;或者有比你水準更高的人幫助你去解讀一本書,我覺得這都是值得高興的。

我們既然能在上學的時候聽老師講課,為什麼不能聽別人介紹一本書呢?所以,你不必存有這種精神潔癖。

很多講書人是高手。當你聽了一些高人講他研究了一輩子的東西後,你會覺得豁然開朗,這是因為對方把一本書的內涵吃透了。

讀書這件事情,我們不需要執著,不需要痛苦,能讀就讀下去,能吸收就吸收。如果暫時讀不懂,可以聽聽別人講的,再接著讀下去。讓我們自然、活潑地學習,保持不斷進步的心態,一起把讀書變成一輩子重要的事。

註:鄧寧—克魯格效應( Dunning-Kruger effect),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大衛鄧寧(David Dunning)與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提出的理論。他們認為能力較差的人往往有認知誤差,具有虛幻的自我優越感,誤以為自己比實際上更加優秀。

書籍簡介

讀懂一本書:3300萬會員、22億次收聽「樊登讀書」創始人知識變能力的祕密完整公開
作者: 樊登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0/04/01

作者簡介

樊登

註冊會員超過3300萬人的「樊登讀書」創始人、IBM領導力認證高級講師、北京交通大學應用傳播研究所前所長,具備橫跨傳媒界、學術界和培訓界的資深背景。

2013年創立付費平臺「樊登讀書」,靠著說書及讀書,創下三天超過2億人民幣知識產值的驚人紀錄。曾任職中央電視臺,主持過《實話實說》、《12演播室》、《三星智力快車》等節目。

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獲得1999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和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精讀歷史、哲學、商業理論、管理學、心理學的新知,可說是一個「行走的百科全書」。著有《讀懂一本書》、《已讀不悔》、《工作是最好的修行》、《可複製的領導力》等暢銷作品。

責任編輯:洪婉恬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講書 知識 讀書 樊登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