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LinkedIn創辦人:為什麼不要在個人檔案放某公司「行銷副總」這種職稱?

1.職業生涯規劃中,「ABZ 計畫」是提倡試錯的調適型規畫,讓你積極追求正面效益,並防範可能的負面風險。
2.致力投入某件事很棒,但當那件事變成你的一切,你又必須轉為執行B計畫時,就很容易產生身分危機。
A、B、Z 計畫
大家習慣以「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的方法來做職業生涯規畫,ABZ 計畫可彌補其中的缺失,它是提倡試誤法(try and error,編按:或為trial and error)的調適型規畫,讓你積極追求正面效益,並防範可能的負面風險。
所以,A、B、Z 計畫究竟是什麼?
A 計畫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是你目前落實的競爭優勢。執行A 計畫時,你要邊學邊做,同時進行些微調整,並經常反覆試驗。
B 計畫是你需要改變目標或方法時所採取的應變對策,它大致上和A計畫差不多。改用B計畫有時是因為A 計畫行不通,或是因為發現更好的新機會,無論是什麼原因,你都不需要寫出太詳盡的B 計畫,因為存在著太多變數,但你的確需要考慮到相關的行動和替代方案。一旦你改採B 計畫,並堅持下去,那就變成你新的A 計畫。20 年前,桑德伯格的A 計畫是世界銀行的工作,如今她的A 計畫是Facebook 的工作。
至於Z 計畫則是救援方案,也就是你的救生艇計畫。無論是事業或生活,大家都希望能夠順遂發展下去。萬一失敗了,必須流落街頭,那是無法接受的慘劇。所以若是你的生涯計畫毀了,或是你想大幅改變人生,你有什麼可靠穩健的計畫?那就是Z 計畫。Z 計畫的穩定能讓你承擔A、B 計畫的不確定性及風險。
我們先來看一些能套用在職業生涯各階段,無論A、B、Z 計畫都適用的發展技巧。
技巧1:開啟最大潛能的,就是最好計畫
基本上,你需要清楚列出達成計畫的所有必要條件,因為它們能引導你採取具體行動。公司通常都有一些大方向的任務要完成,如讓股東價值最大化,但傳奇CEO 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說過,股東價值最大化「無法告訴你每天上班該做什麼」。同樣地,你對自己的事業發展可能有一些宏觀的大方向,如「幫助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或「設計人脈網絡」等,但真正的規畫需要思考,實現抱負需要具體步驟。
可惜的是,對很多人來說,大學畢業以後,他們就不再專注學習。他們鑽研股票和債券,而不是讀書增長智慧。他們和同儕比較薪資,而不是比較學到的經驗。他們投資股市,卻忘了投資自己。總之,他們專注於硬性資產,而非軟性資產。但這是錯的,當然這不代表要永遠當個邋遢的窮學生,你也的確需要賺錢、累積經濟資產,但你更應該盡可能把握機會,將了解自己與世界的學習計畫列為優先要務。這樣一來,長期而言不但可以賺得更多,職業生涯也會更加充實。
你應該自問:「哪些計畫可以更快幫我累積軟性資產?」或者更簡單的問法是:「哪些計畫能開啟我最多學習潛能?」
技巧2:試誤法,試出錯誤才能撥開迷霧
在Flickr,他們原本預期多人線上遊戲能夠吸引最多用戶,等到遊戲推出後,實際評估用戶反應,每隔幾週就開發相片分享等的新功能,團隊才知道真正的機會在哪裡。在LinkedIn 創立初期,我們的計畫是讓用戶以電子郵件邀請信賴的人脈加入,這種邀請機制可增進用戶數的成長,但後來我們發現,迅速擴展用戶的最佳方式,其實是讓用戶直接上傳通訊錄,看誰已經加入。
職業生涯也是如此,你要試過才知道最好的計畫是什麼。
所以,你應該邊做邊學。不確定能不能進製藥業嗎?到輝瑞大藥廠(Pfizer)實習6 個月、拓展人脈,看看會發生什麼事。不確定行銷或產品開發是不是比現在的工作更適合你嗎?如果公司正好有那些部門,你可以主動表示你願意免費幫忙。
當你用這種實驗方法來規劃職業生涯時,偶爾會發生失誤,那正是試「誤」法中的「錯誤」。但這些錯誤不是永遠的,好的A 計畫可以中止、回復原狀,或是順利轉成B 計畫,使失敗成本降到最低。別將所有籌碼押在同一處,而是逐步反覆試驗,從經驗中學習。若你想轉換跑道,先從測試階段開始,保留正職工作。ABZ 計畫能彌補失敗,只要失敗能帶給你真正的啟示。
技巧3:提前規畫兩步,讓選擇帶來更多選擇
規劃與調適的用意,都是為將來做打算。高薪或高職位的工作機會一出現就馬上接受,或許能帶來立即的滿足,卻不見得能創造有意義的職業生涯。目標太容易達成,就不是那麼有意義、有抱負。
管理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曾告訴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如果研究商業危機的根本原因,你將一再發現,災難之所以發生,通常是因為大家傾向挑選能帶來立即滿足的選項。」但也別因此就想得太遠,因為你會改變、世界會變,競爭狀況也會改變,這也是這個架構沒有C、D、E 計畫的原因。
最好的做法是提前思考與規劃兩步。如果你希望從分析師升任合夥人,在踏進老闆辦公室要求升遷之前,你可能得先和現在的合夥人打好關係,或晚上去進修高階財務管理技巧。邁向目標的第一步有時很簡單,比方說,大家偶爾會問我們一個問題:「擠進矽谷新創企業的最佳方式是什麼?」方法當然有很多種,第一步就是先搬來這裡!
如果你不確定第一步或第二步要採取什麼行動,你應該挑選價值高的第一步,也就是能創造多種選項的行動。管理諮詢顧問就是擴充「選擇性」的經典職業選項,它需要的技巧和經驗能套用在眾多後續步驟上,即便你還不確定後續步驟是什麼。良好的A 計畫應該富有彈性,能讓你應變成多種可行的B 計畫。同樣地,好的第一步也能衍生許多可能的第二步。
技巧4:打造帶得走的獨立身分
2008 年11 月,以嘲諷、惡搞聞名的《洋蔥報》(The Onion)刊了一篇妙文。文中提到,歐巴馬競選總部的人員,自從歐巴馬勝選後,不是躺在公園長椅上,就是在城市街頭漫無目的地遊走,他們的生活變得欠缺意義,還需要出動醫務人員協助他們。當然,這只是則笑話,但它實際上也凸顯了一個重點:致力投入某件事情的確很棒,但當那件事變成你的一切,你又必須轉為執行B 計畫時,就很容易產生身分危機。
你應該建立一個獨立於雇主、城市、產業以外的身分。舉例而言,不要把LinkedIn個人檔案的標題設為XX 公司行銷副總等特定職稱,而是設成個人品牌或資產導向的稱謂,如創業家、產品策略家、投資者等。開一個部落格,開始培養公信力,並累積與特定雇主無關的工作成果。如此一來,你在轉換工作時,就有一個帶著走的專業身分。你是自己的主人,是人生的創業家。

第一次工作就該懂(新編版):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組合被需要的優勢,培養盟友,每次轉換都加分
The Start-up of You: Adapt to the Future, Invest in Yourself, and Transform Your Career
作者: 雷德‧霍夫曼 , 班‧卡斯諾查
原文作者: Reid Hoffman, Ben Casnocha
譯者: 洪慧芳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0/03/04
作者簡介
雷德.霍夫曼 Reid Hoffman
全球最大專業社群網站LinkedIn創辦人,也是矽谷頂尖創投公司Greylock Partners 的合夥人。
霍夫曼是矽谷創投界的領軍人物,投資包括Airbnb、Facebook、Flickr和遊戲業者Zynga等。他也是數家營利和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成員,包括微軟、自駕車公司Aurora、微型貸款組織Kiva.org和輔助創業者的Endeavor等。
近年擔任原創播客節目「規模大師」主持人,也是Amazon暢銷書《閃電擴張》、《聯盟世代》的共同作者。擁有牛津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和史丹佛大學符號系統學士學位。
班.卡斯諾查 Ben Casnocha
矽谷獲獎創業者暨作家,曾服務於LinkedIn 和Greylock Partners,擔任雷德的幕僚長。
卡斯諾查是政府網路化軟體公司Comcate的創辦人,也是創投公司village global的共同創辦人。他曾入選PoliticsOnline 的「網際網路與政治領域25名最富影響力人士」名單, 並獲《商業週刊》(Businessweek)譽為「美國頂尖的年輕創業者之一」。
卡斯諾查經常獲邀發表有關人才管理和創新的主題演講,邀請者包括十多個國家的數百家公司和專業組織。另與雷德.霍夫曼合著《聯盟世代》。
責任編輯:洪婉恬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