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分析:他們不是極惡之人,只是深深絕望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分析:他們不是極惡之人,只是深深絕望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分析:他們不是極惡之人,只是深深絕望
Dreamstime
撰文者:碓井真史
暖心讀冊 2017.06.21

在臺灣,或許是因為司法行為科學的研究相對不備,又或許因為身處於「後解嚴社會」的我們,其實從未曾經歷精神上的真正解嚴,因此我們對於犯罪的觀點向來侷限於「犯罪即應重罰/處死」的膝反射式思維。無怪乎華人社會直至現代仍對於包青天式的虛構王權正義瀰漫著近乎盲目膜拜的信仰,往往認為對犯罪與犯罪者的研究、理解與相關脈絡的追尋,根本是浪費時間。

我身為一個司法實務工作者,同時也是司法心理學研究者,在每每必須面對「人人皆曰可殺」的重案被告時,基於對法律與科學的理解,沒有奢侈的空間可以忽略每一個重要的提問,以及其背後的行為科學意涵。律師的職責要求我,必須竭力為每一個被告辯護,無論被告是否為社會所喜;科學的訓練則迫使我必須不斷地往下叩問:「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影響?有哪些證據?」這樣擾人亦復自擾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身為人父,我自覺有義務去理解「一個人是如何變成這樣的?」以確保自己不會在教養上走入相類的死胡同,無意間影響下一代。而這樣的感受,在臺灣社會集體經歷臺北捷運的隨機殺人事件後,尤其濃烈而迫切。

廣告

依據審理北捷案法院審判期間所公開的資訊指出:北捷隨機殺人案的被告鄭捷,他之所以犯案,乃是渴望被人殺死;而這樣的念頭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有了。鄭捷似乎並未遭遇任何來自家人的虐待,雖然就學有挫敗,但似乎也未曾經歷重大的霸凌或傷害。他生前在法院曾自述,小學時因為跟兩個女生起了爭執,而起了殺人的動機;而在國中時,經歷師長全班集體性的體罰,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恨意。

果真如此,他為何不針對特定對象進行報復?而是選擇在成年後,以如此激烈的手段抹除自己,同時在世人心中留下一個最惡劣的恐懼印記?即便是他本人,似乎也不知道上述問題的確切答案,以及究竟如何把原生的動機,最終轉變成對陌生人或社會全體的殺意誓約。

就此而言,我的觀點與本書身為心理學家的作者所思索的,不謀而合:這樣逸脫常人理解範疇的犯罪,或許是一種將音量開到最大的無聲吶喊;在這樣的吶喊背後,是因為嚴重疏離感造成的無限絕望。

當一個兒童或少年經歷長期的嚴重疏離、無力與絕望感之後,終於習得了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自此再也找不回自我的價值與認同。最終他決定了,既然自己如此不被注意,以至於必須考慮在絕望中,透過某種宣示性的行為來換取世人的目光。

廣告

這種宣示行為的終極呈現方式,就是透過隨機的殺戮,來抹除自己的存在,同時最後一次將自己的身影投射入所有人的心中—哪怕換來的是最深切的厭恨與恐懼。此時,由國家賦予的、以殺戮為名的刑罰,便為這樣的宣示行為打下了最強的聚光燈。

這種透過國家來殺害自己的行為,通常伴隨著大規模的周邊傷亡。這種被指為「人神共憤」、「罪無可逭」的處境,或許正是此類犯罪者渴望的最後一哩路:自我毀滅,同時又得到社會的注意。

事實上,除了本書所舉出的日本相關案例與研究之外,遠在世界另一端的美國,近代同樣有難以計數、怵目驚心的各種隨機屠殺事件,例如:1999年,科倫拜高中隨機殺人案(由兩名高中生Eric Harris與Dylan Klebold所犯);2001年,加州聖地牙哥山塔納高中隨機殺人案(由Charles Andrew Williams所犯);2012年,康州紐鎮胡克小學隨機屠殺幼童事件(由Adam Lanza所犯);2012年,科州奧羅拉「黑暗騎士」隨機殺人案(由James Holmes所犯)等,在在指向上述的行為模式與犯罪心境。

問一個鄉民都愛問的題目:身為司法行為科學研究者與法律工作者,難道我主張的是不去懲罰這樣的重大反社會行為嗎?不去撫慰被害者與其家屬嗎?

當然不是。事實上,各國法院判處這些人死刑或無期徒刑,從未間斷;而我們的社會與法律體系更從未展現一絲對於事發脈絡的理解與寬容。可惜的是,行刑過後,被害者與其家屬同時也被國家與媒體遺忘在悲痛的深淵中,任由巨大的憤怒與無力感與他們為伴,在黑暗中度過餘生。

但在個案的刑罰以外,我們仍然有展望未來的責任。從行為調整與矯治為前提的刑罰論觀點出發,這樣的反社會行為必須透過懲罰與矯治來建構病識感(insight),進而設法重塑─真正能在行為上與意識上,讓被害者與其家屬取得一個真摯了結(closure)的受刑人。至少,遠比快意懲罰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透過檢視此類犯罪脈絡,設法挖掘出足以減少,甚至避免日後類似事件發生的相關因子或相關徵兆,讓下一樁事件別再發生。

隨機殺人犯罪者的肖像,不分國籍,在犯下如此駭人聽聞的罪行之前,常有著類似的輪廓:「像空氣一般沒有存在感」、「看起來覺得好寂寞、好疲累」、「嚴重的疏離感」、「認真文靜,個性溫順」、「家庭關係形式化」、「深切的權威認同」、「想做一個了結」、「生命與世界實在太無聊了」、「已經很努力了,卻仍然無法達到期待」、「透過網路或其他媒介吐露想法,在現實生活中卻幾乎無言」等。既然有跡可循,那麼透過真摯的研究、教育觀念的導正,以及建構社會安全網政策,或許並非全然沒有機會,透過檢視這些徵兆,進而對於大規模的隨機殺人行為,進行早期介入(early intervention)。

但當我們社會與媒體沉迷於刑罰與殺戮,當多數家庭的雙親汲汲營營於長工時的餬口謀生時,連親子間的談心都成為一種奢侈。這時又有誰能感受孩子們在日趨形式化與失能化的教育體系與家庭單位當中,所陷入的疏離泥淖?誰能以關懷的角度注意這些跡象?又有誰來陪伴孩子們走過這段孤獨的旅程,直到他們可以重新站起?

當孩子們已經把無聲吶喊的音量開到最大時,我們這些掩耳拒聽、有眼難視的成人,以及這個以我們為主體所構築的社會,又何能完全撇清責任?

那是梅雨季節裡好不容易放晴的一個星期日,秋葉原步行者天國,來買東西的遊客及阿宅們開心地逛著街,熱鬧得很。像祭典廣場一樣的大十字路口,如遊樂園般的夢境,「現實」突然間就這樣衝撞進來。

一名職業是派遣社員的青年,駕駛著兩噸重的小貨車,朝著路人直直地衝撞過來。偶然在那一天到秋葉原去,與這名青年毫無關係的人們,被他駕車無差別地輾過,用匕首亂砍。七條寶貴的生命被奪去,另有十人因此身負重傷。

在犯案現場就地被逮捕的青年,於警察偵訊時這樣說:

「我就是為了殺人來秋葉原的。」

「誰都可以。」

這句話喚起我們心底的恐怖、憤怒及不安。這樣的殺人魔只要活著一天,我們哪時候會被殺死都不知道。這,就是路上無差別殺人的恐怖原因所在。「誰都可以」,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殺人,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嗎?人的生命真的是像說出殺了「誰都可以」般,輕如鴻毛嗎?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聽到這句話,我們感到無止盡的不安。不只是因為自己本身可能遭遇不測,而是我們感覺到「生命竟然可以被如此輕賤地對待」吧!

犯下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的青年,及在這之前才剛發生的JR荒川沖站路上無差別殺人事件,與在這之後馬上發生的八王子路上無差別殺人事件,這些「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的殺人犯們,沒有考慮過逃亡。根據犯罪心理學的研究顯示,開膛手傑克那樣的連續殺人犯會規劃逃亡,但是想一次殺掉很多人的「大規模殺人者」,他們打算就在犯案現場被捕、被射殺,或者自殺。他們不只不重視別人的生命,同時也看輕自己的生命。

不只對他人的生命,連自己的生命也拋諸腦後的這種犯罪,令我們難以理解,但「殺誰都可以」的犯罪已經不斷地發生。他們說著非常相似的臺詞;「爸媽都是陌生人。就是要讓他們傷腦筋。誰也不理解我。我總是一個人。心情沮喪。沒有能讓我滿意的工作。」然後,就出現「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的想法。

他們不是不良少年,也不是極惡之人,反倒都是些高材生。可是他們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與父母的關係崩壞,在學校受挫折,工作時遭遇失敗,連在網路世界的人際關係也感到一再受辱。然後漸漸地,他們的心被絕望及孤獨感所支配。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生命被當作物品,如道具般被使用,是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話。無差別傷人、殺人,是一種非比尋常的凶惡犯罪。但是同時,這些殺人犯是不是也想著「誰都可以,拜託來愛我」呢?殺了人,然後想就此終結自己人生的他們,會不會是想著被誰需要呢?犯罪,是這個社會的一面鏡子,如果只是對他們貼上極惡之人的標籤,嚴加指責,把事情歸咎於「他們就是壞人,所以才做了壞事」,這樣我們永遠沒辦法從事件裡吸取教訓。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以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為中心,以及該事件前後發生的其他殺傷事件為基礎,與大家一起思考。不僅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亦從親子關係、青春期、成人的心理,以及現代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探討無差別殺人事件。

不畏懼地、好好地觀察人心的黑暗處吧。然後,不要就此放棄,為了支援日本的家庭和青少年,讓我們一起思考具體的對策吧。一切,都是為了找到希望之路。

書籍簡介__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作者:碓井真史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年6月20日


碓井真史

心理學博士,現任新潟大學臨床心理學研究所教授。日本文部科學省心理輔導師(SC, School Psychologist)。專長為社會心理學,特別是犯罪心理學、自殺預防等。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 秋葉原無差別 被害者 秋葉原 無 差別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 秋葉原無差別事件 秋葉原無差別 秋葉原事件
暖心讀冊
暖心讀冊
出版社
展開箭頭

愛書人來讀冊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