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智慧和反省有關,不是年紀》從中老年人好容易相信LINE群組的唬爛文章談起...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智慧和反省有關,不是年紀》從中老年人好容易相信LINE群組的唬爛文章談起...

智慧和反省有關,不是年紀》從中老年人好容易相信LINE群組的唬爛文章談起...
老人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xl_18894037
撰文者:周偉航
人渣文本 2017.03.23

大教授不見得有智慧。當然,外界看到學者頭銜,總覺得必有其厲害之處,甚至事事請教,但在學界中人眼裡,許多的大教授的做人處事,不見得會比路邊一個阿伯阿婆來得高明。

可是書讀那麼多,人活那麼久,總會長些智慧吧?為何會出現「學用分離」的詭異狀況呢?這就必須來看看堪稱「德行之王」的「睿智」了。真正的睿智,只怕和多數人想像的大不相同。

不論是東方三達德或西方四樞德,「智」都是掛頭牌。 雖然大家都知道做事應該要帶腦,「大腦非常好用,人人都應該要有一個」,但是身邊無腦人之多,有時也讓人有無計可施之感。

廣告

看到「睿智」的詞面,你可能會認定這是專屬老人的德行,年輕人缺乏磨練,不太容易有處事的圓融智識。但在當代台灣社會,要說中老年人「睿智」,多數年輕朋友也會竊笑,說這些中老年人隨便一個LINE的唬爛文章也會信,連事實查核的動作都不做,沒被騙就萬幸了,要說睿智,那可能就要修改睿智的定義。

這是哪邊出了問題?因為「睿智」和年紀無關,而是和「反省」有關。

許多社會賢達,雖然表面上看來很有智慧,但碰到特定社會議題,總會有些脫線的言行。細究其理,是因為現代知識的範圍太廣,人不可能窮盡所有,碰到自己不熟的領域,若把老招數拿來套,就會出包。孔子雖然說「吾道一以貫之」,但那是指人際道德行為的「仁」,不代表非道德領域也能拿來玩。

「不自知」是這些愚行的共同特質,不懂裝懂,就會鬧笑話。有了適當的反省檢討,「不知為不知」,承認自己對此無知,就可以避免愚行。但避免愚行,還是不見得能走向睿智之路。真正的睿智不只是無為,而是為所當為。

廣告

西方自古就把「智」區非為二, 一是理論理智,算數學、推理厲害是也,另一是實踐理智,指做事情有一套適切的方法。兩者可能相關,但也有其各別的發展領域。所以算數學頗厲害的大學教授,現實人生是個處世白痴,一點都不奇怪。

實踐理智需要透過實務經驗去磨練,沒辦法只靠書面學習,通常也不能透過腦補而有所成就,就是多闖、多碰,或是在特定領域中專意為之,慢慢建構出拿捏行為舉止恰當與否的功力。實踐理智磨久了,磨出光來,就有機會被他人視為睿智。

因此睿智也是針對特定向度的智慧,不可能全領域通包。你可以透過壯遊世界(或網海)提升某些層面的睿智,你也可以透過投入專精領域,而獲得技術方面的睿智。

但很多人活再久,也還是只停留在「活很久」,他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不過最後他只是吃到有心血管疾病,沒比你更快活。「久」沒有用,還是要搭配細膩的反省過程。

所以重點並不只是經歷多寡,而是經歷之後,可以和其他相關經驗比較,思考異同之處,又該避免什麼問題,還有什麼好的成果應該持續。讓每次的經驗都能改變之後的行為,人就能快速提升自我的睿智層次。

因此也有人主張,睿智不在於具體的外在行為表現,而全於內在的反省。只要內心的反省有效率,能不斷產出適應環境變化的行為準則與價值標準,那這樣的反省就是睿智。

你不妨仔細思考身邊的蠢人,他們是否一再重複低能的錯誤?講了也不會聽?迷信過往的價值觀?舊的SOP已不合用了,還是堅持要用?對於環境的適應力極差?很多人說這是「頑固」、「愚痴」,但這就是欠缺反省力罷了。

很多人活久了,書讀多了,擁有一些社會地位,透過反省來提升自己的動力就越來越弱,因為他們覺得沒必要。他們活在旁人的尊崇之中,也漸漸忘了自己應有的道德責任。就算活到了九十歲,也是該時時反省自己,為的是什麼呢?講好聽是持續提升自我,講難聽,是要避免「晚節不保」。人格價值是至死方有總評,無法鬆懈的。

我認識的幾位第一流學者,總是把「這我不太清楚,要去查一下喔」放在嘴邊。許多後生晚輩覺得這些教授好像不夠威,靠不住;但表面很威,那又怎樣呢?「內力」的層次,總是要尋思反省之後,才會驚覺或體會的。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反省 老年人 群組 LINE 智慧
人渣文本
人渣文本
周偉航
展開箭頭

幼時想當言情小說家,如今在各大學兼課當流浪教師,將來計劃騙一筆錢來開深夜食堂。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