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不禮讓行人、把垃圾當籃球扔...荷蘭爸爸: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僅限於「認識的人」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不禮讓行人、把垃圾當籃球扔...荷蘭爸爸: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僅限於「認識的人」

不禮讓行人、把垃圾當籃球扔...荷蘭爸爸: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僅限於「認識的人」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韋岱思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描述的是台灣人的熱情、好客及人情味,對生長在荷蘭的我,感受尤深。但是住在台灣好幾年,每次聽到這句話,我腦海總會跳出好幾個畫面,澆一大盆冷水。

一個畫面是:每個夜晚都在台北市街頭上演的垃圾戰爭。

台北處理垃圾的系統對外國人來說很特別,回收的類別條理分明,垃圾不落地的原則也讓市容維持美觀,是很棒的設計。每天晚上時間一到,家家戶戶都抱著專用垃圾袋和回收物,等著垃圾車到來,相信很多人都跟我有一樣的經驗,垃圾車來的時候,現場立刻陷入混亂,像戰場一樣,垃圾車都還沒停,就會有人追著垃圾車跑,一邊使出丟鉛球的架式,想要盡快把垃圾袋丟進去。車停了,清潔隊員還在調整車子,大垃圾桶都還沒設妥,垃圾就已經滿天飛,總會有人遠遠地把丟垃圾袋丟往車子,丟得準也就算了,常常會K到別人,甚至是清潔隊員,不然就是垃圾掉在地上散落一地,弄得滿街都是垃圾。

廣告

每次看到這樣的現象,真的很同情辛苦的清潔隊,他們在每個停靠點都需要變成「人體垃圾躲避球」球門,這個工作真辛苦。

但是最讓我受不了的是,技術不精的人好像覺得這不關他們的事,臉皮薄一點的,還會把大一點的垃圾撿起來丟到垃圾車裡面,臉皮夠厚的,垃圾一出手掉頭就走,一點也不在乎是否造成別人的困擾。

每天上演的垃圾戰爭,在我眼中,只看到部分台北市民只顧著追求自己方便,講求個人的效率,卻讓整個收集垃圾的過程變得更麻煩,這些人好像覺得其他的人的等待即不方便不算什麼,他們也毫不在乎清潔隊員的感受,自己沒公德心而影響公共衛生,也無所謂。

每個禮拜我看著這一切在我眼前發生,不禁想問,台灣最美的風景,真的是人嗎?

廣告

另外一個例子是開車。很多人會語帶驕傲地說,只要會在台灣開車,就會在全世界開車,不過,在我看來,這沒什麼好驕傲的,因為你只證明了台灣充滿了只追求自己方便而不在乎其他路面使用者的駕駛。

臺灣人開車的技術到底有多差,我觀察我家後面的馬路,這個馬路,不算小巷子也不算大馬路,有一些斑馬線並沒有設置紅綠燈,理論上,這樣的馬路應該是行人優先,當有行人要穿越時,車子要禮讓,台灣人平常友善溫和,但是一坐到方向盤後面就變一個樣,看到路邊疑似有要過馬路的行人,二話不說,油門踩到底,先趕快衝過去,好像行人的安全不是開車人的責任,就讓路人等到沒車在過馬路吧。

我覺得多數台灣的駕駛,只在乎怎麼樣可以讓自己儘快從a點移動到b點,卻沒有意識到公共交通的安全,是每個用路人的責任,所以在台灣開車之所以厲害,不是因為技術好,而是因為每一個路口都是一個零和賽局,要嘛不顧一切往前衝,要嘛等到天荒地老,每天開車上路簡直就是一場人性大考驗。

有趣的是,不論是垃圾車之戰或是在車陣中廝殺的台北街頭,一旦發現身邊有認識的面孔,大家立刻綻放出溫暖的笑容閒話家常,「垃圾給我就好,我來幫你丟。」「唉唷,怎麼好意思呢?」一片和樂融融。

這種「見面三分情」的社會互動,也發生在我這個外國人身上,幾家我常去的餐館的老闆,每次看到我,常常會請我吃小菜,老闆總會說「你老客人啊,從遠地來的朋友,需要我們多一點照顧」。這種讓異鄉遊子感受到溫暖的時刻,真會覺得台灣最美麗的風景確實是這股濃濃的人情味。

「認識與否」為什麼會這樣大幅的影響我們的行為呢?觀察久了,我的心得是,台灣人很重視個人跟個人之間的關係,如果一個台灣人認為你屬於他的生活圈成員,台灣人的確熱情到足以作為最美麗的風景;相對的,對於公共事務或是公共場合,大家因為互不認識沒什麼情分,便自掃門前雪,先求自己方便再說,不太在乎公共場合的衛生與安全,每次目睹台灣人在公共場合不顧別人、毫無自制的行為,以及他們對其他的人造成的影響,我心中對「最美麗的風景」這句話,還是存著很大的問號。

作者簡介_韋岱思

韋岱思,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人生最大的成就。成為爸爸的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的育兒文化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開始思考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禮讓的故事 不禮讓行人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荷蘭爸爸在台灣的育兒週記
韋岱思
展開箭頭

韋岱思,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在荷蘭出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了解東亞來到台灣學習中文。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女兒長大的過程,把女兒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就。不過,過程中發現荷蘭與台灣育兒文化大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在思索台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在2017年出版「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一書。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