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教育趨勢
學音樂不僅不會變壞,還會變聰明?TED:彈奏樂器是大腦的「全身運動」
學音樂的孩子,不見得不會變壞;然而,彈奏音樂與大腦活動有所關連,卻是肯定的。以下的TED-ED影片,便告訴我們,「聽音樂」和「彈音樂」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運作。
「彈音樂」與「聽音樂」
根據TED-ED影片表示,過去的幾十年中,在即時監控腦功能儀器,如「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和「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PET)的協助下,神經科學家對於腦功能的理解有了巨大的突破。在這些儀器的幫助下,我們可以發現,閱讀、做數學題等行為,會引起腦內相應的區域活動;然而,在給受測者聽音樂時,大腦的活動量卻更大程度地增加了。
然而,就大腦的活動程度來看的話,「彈音樂」比「聽音樂」的影響,便又大上了許多。這支TED-ED影片也表示,有些隨機研究在實驗開始時,邀請了認知功能與神經處理有相同水準的參與者。然而,在部分參與者受過一段音樂學習後,他們的大腦相對於其他人,顯示出了多個增強的腦區域。
大腦的「全身鍛鍊」
另外,當科學家從觀察「聆聽者」的大腦,轉而觀察「音樂家」的大腦時,他們發現,如果說當我們聽音樂時,大腦在「忙碌活動」,那麼,彈奏音樂時,就相當於大腦的「全身鍛煉」。科學家發現,音樂家在演奏音樂時,大腦是以互相關聯、驚人的快速序列處理不同的訊息。另外,彈奏樂器同時用到大腦幾乎每一個區域,特別是視覺、聽覺,和運動皮質。而就像其他鍛鍊一樣,有紀律、組織性的彈奏練習,能加強這些腦功能,更可以進而應用到其他活動。
影響記憶力
事實上,聆聽和彈奏音樂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彈奏音樂需要精確的運動技巧,而這受到大腦2邊半球控制,更結合了處理語言及數學精準度的左半腦,以及處理新穎、創造性內容的右半腦。而因為胼胝體是大腦2邊的橋樑,讓訊息能以不同的路徑,快速地通過大腦,因此,演奏音樂被發現能增加大腦胼胝體的容量與活動。而這可以讓音樂家更有效,也更有創意地解決問題。
除此之外,這些大腦活動也會影響記憶系統的運作。事實上,音樂家有較高的記憶力功能,能夠更快速、更有效地創造、儲存、重拾記憶。研究也發現,音樂家似乎用他們高度連接的大腦,給予每個記憶多個標籤,例如:概念性標籤、情感標籤、聲音標籤、語境標籤等,其運作方式,彷彿一個好的網路搜尋引擎。
從這支TED-ED影片,我們可以發現音樂對大腦的影響。雖然這些影響不能保證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但卻讓人發現,在我們聽音樂和玩音樂的同時,我們的大腦或許正在做一場很棒的運動呢!
撰稿:郭慧
在2009年TED開放授權後,TEDxTaipei隨之成立,由策展人許毓仁和一群年輕的朋友共同創立。四年來,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年會,以及數次中、小型活動。累積將近150支演講,包含舞蹈家許芳宜、極限運動家陳彥博等等,這些影片可於TEDxTaipei.com上瀏覽。
「打造華人的說故事平台」是TEDxTaipei的願景,透過發掘台灣的明日之星和在地故事,把跨領域的智慧向下紮根,讓孩子們有新的學習內容,也讓好點子遍地開花。
TEDxTaipei:留18分鐘給自己 TED是世界頂尖的知識聚會,講者透過18分鐘的短講向世界闖述他們的故事,並相互交流。TED取名自科技 (technology)、娛樂 (entertainment)、設計 (design),三個領域的交會。TEDxTaipei,致力於打造華人說故事的平台,內容從雲端科技到極限運動家陳彥博等等,應有盡有。在一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後,我們邀請您留18分鐘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