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教育趨勢
一個建中生的告白:我在學校學到最寶貴的一課,來自高三那年最爛的數學老師
如果,名校畢業的人之中,許多沒有致富,或者也沒追求致富。如果,幾乎所有人在畢業後都明白,在教育歷程中最重要的收穫,不在於當時在課本中讀到的知識,學歷在畢業後有效期限不超過三年,成績和名次都是在出校門就化為雲煙。那麼,在教育過程中的努力,到底為我們的人生留下了什麼?
對我自己,答案在高三那年的微積分課。
最糟糕的老師,最珍貴的經驗
高三那年的數學老師,其實有一點點瘋顛。他在上課時,時間都用在證明那些他眼中很優美、在我們眼中很無用的基本定理。基本定理證明完,他就發習作題,一次發六七十題讓我們回家寫。我一題也不會寫。
全班都徹底放棄這個數學老師和學校的數學課了。大部分同學都有補習,沒太大差別,上數學課時就寫補習班講義。但我沒補數學,我也討厭補習,除非逼到絕境,我不想補習。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不知天高地厚地認為,都已經考上逍遙遊中學(編按:建國中學)了,高中數學還有什麼好學不會嗎?
於是我去書店買一本看起來最厚,最詳盡完整的數學參考書,從第一頁開始,每個字都讀,理解每個公式,參透每個證明,每一個例題都演算到徹底理解。一個月之後,我靠自己讀參考書,成為「備考式學習」情境下的微積分高手。數學老師自顧自證明定理的時候,我聽得懂了,習題我也都會做了。
高三那年,我是班上微積分最強的學生之一,幫同學解析難題的那種,聯考數學成績也相當美觀。
那位數學老師是不是好老師?我當時覺得不是,現在仍然覺得不是;我當時不感謝他,現在依然。而且,我當時聯考數學成績雖然高,(聯考式的)微積分雖然熟,但是後來的人生卻沒有再用過這個知識技能。
但是,我日後的人生,卻受這段經歷滋養最深:發現自己可以克服障礙,達到目標,這分經驗會內化在心底深處對人發生的影響,那是裝不出,借不到,買不來的。
分數與名次會過去,內心深處的經驗會留下
在學校體系較單一的優劣排序模式之中,因為成績、分數,這些白紙上的黑數字,我曾經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優秀」,甚至還以為優秀程度等同於成績排序。在離開教育體系後,我愈來愈發現多元而複雜環境之中,「比別人優秀」這個概念是錯的。許許多多人各有他的長才,是我比不過也贏不了的。
但即使在誤解退去,發現自己原來不這麼特別,我還是相信自己可以不平庸──如果我可以無師自通(聯考式)微積分,如果我可以在真的很困難的考試中脫穎而出,我的人生應該可以…「不只這樣」。
我也許不比別人賺更多錢,不比別人有更大的車,更豪的宅,但是我可以利用自己的長才,給世界好的影響。總有一些東西是我能做到,而別人(比較)做不來的。這分信念無關比誰優秀,而是對自己人生的期許。
我決定從零開始做一件別人不看好的事情。那時候我心裡想的是:也許我不能擅長每一件事,但我一定能擅長某一件事,如果我找到那件事,全力投入,我不會比任何人差;如果這條路的盡頭有美景等著我,我就一定能走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認定自己的能耐,勝於能力與知識
這許多年來,在當兵、在研究所,在工作中,在為自己開路過程中,當然會有困難,會有很深很深的挫折,也有很難受的處境。在那些時刻,一些過去的師長、前輩曾經給我的讚賞,總是會在心底響起:你是個有戰力的年輕人;你是好鐵,要用在刀口上;你的頭腦就是最珍貴的資產…。每當想起這些話,我總可以再吸一大口氣,然後潛到更深的水底。
我總覺得,即使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都忘了,我還是我,知識隨時查得到。即使教育體系很廢,許多該培養的能力與素養都放著爛,我日後也都還可以自己學。但是,如果從那幾年抽去「克服障礙」的經驗,我鐵定會是一個我自己也不認得的人。
「克服障礙」的經驗,是我個人從教育體系獲得最深的受益,但同時從社會全體來看,這也是教育體系最值得批判的一點。
在台灣,升學成績是每個年輕而敏感的靈魂被標定價值、被秤斤論兩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依據。而我有點幸運,當時的升學機制正好符合我的特長。然而,多數的年輕學生,他們也有美好的特質和長才,偏偏在升學機制中無法展現。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95%的學生看著成績單,發現要和5%(像我這樣天天不做其他事只讀書的的)考試機器人相比,他們怎麼樣也超不過去,許多人竟然真的相信自己差勁平庸、不擅長學習思考…這個經歷的惡劣影響可能持續一生。
優秀是教出來的,同樣,平庸也是教出來的
任何人都有5%的長才,都有95%的平凡。讓一個年輕人不斷淬煉他5%的長才,給他克服障礙的機會,他漸漸會開始相信自己能達成卓越。反之,一個人總是因為他平凡的95%被羞辱、刁難、挫折,他所擁有的5%的長才被當成垃圾,他當然認為自己平庸。
歐美的教育也有諸多不見得好的地方,但有一點是我覺得特別羨慕。他們透過各種運動項目、藝術展演、技能競賽,讓各種特質的年輕人,透過最適合他們的方式獲得「克服障礙、達成卓越」的經驗。
在學校得到的學歷、分數、知識,都是過眼雲煙,轉眼失效。其實,無論畢業自哪一間學校,將「克服障礙」刻印在人格深處的,就是人傑。無論讀哪間學校,如果它看重的是讓學生成為人傑,而不是汲汲營營爭搶最高分的申請者,它就是名校。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