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看過10萬份履歷的獵人頭誠心建議:英文只有懂和不懂兩種選擇,寫略懂和中等都扣分
履歷投出去後就石沈大海?面試為何被打槍?
亞太區最頂尖獵人頭顧問現身說法,全面揭露求職者忽略掉的應徵大小事!
外語能力在求職市場上沒有模糊地帶
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上,外語能力只有兩種,那就是「會」或是「不會」,如果無法流利地運用外語能力溝通,就沒有必要將外語寫成技能的一部分。
現在許多企業中的職務,都需要與國外的客戶交流溝通,所以每當有人才的需求時,企業或多或少都會將人選的外語能力作為評估的一部分。
然而,我們在履歷中卻時常看到,求職者對於外語能力的描述,往往都相當簡單,比如寫英文聽、說、讀、寫中等,日文聽、說、讀、寫略懂等。
這樣的外語能力描述方式,事實上都是源自於人力銀行履歷中的慣用說法,但這樣模糊不清的描述,並無法讓任何企業瞭解一個人真正的外語能力,所以這樣自我評估的方式,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以英文能力中等來說,相信每個人的中等標準,絕對都會有所不同。同樣地,就算是自認為英文能力精通的人,在英文為母語的人眼裡,也可能只算是中上而已。每個人對於語言能力的解讀,一定都有不同的標準,所以不管實際上是精通或是中等,一定都要提供一個能夠讓人心服口服的方式來證明。
如果你真的有心證明你的外語能力,正規的做法就是在履歷中,提供外語檢定考試成績,如英文的雅思(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IELTS)、托福(Test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TOEFL),日語的日本語能力試驗(Japanese LanguageProficiency Test,JLPT)等。
許多企業都開始要求員工接受國際的外語檢定考試,更會以成績來作為升遷加薪的一部分。如果要招募新員工時,也會要求履歷投遞者附帶檢定考試成績。
畢竟,如果你對於某個外語的掌握能力,只是會講幾句話、打聲招呼,就在履歷中把該語言能力註明「略懂」,其實就是代表幾乎完全不懂,這樣的外語能力對於你或是企業來說,並不會帶來任何實質上的助益。
有個人本來在國內企業擔任業務主管,因為對日本文化有興趣,所以決定到日本進修兩年。之後他順利拿到某間私立大學的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想要在當地尋找合適的發展機會。
我們剛好有個企業客戶在日本有分公司,正在尋找一位駐派東京的業務總監,認為他日文能力與專業經驗都具備,所以就邀請他去面試。
面試的第一關,就是請他現場打電話給一位往來多年的日本客戶,瞭解他與日本客戶互動的能力。一開始打招呼寒暄還可以,結果一談到更深入的話題時,他就開始變得結結巴巴,後來更緊張到說不出話來,面試短短5分鐘就被刷了下來。
原來他在日本時,都沒有與當地人有太多往來,日文除了讀書寫報告外,平常也沒有跟日本同學交流,所以在日本住了兩年,日文仍講得不夠流暢,更無法在工作上自信地與客戶溝通。
當然有些工作職缺,對外語能力要求不高,但你一定要更嚴格地要求自己,確保在履歷中所提到的任何外語,都是你在工作上能流利運用的語言,也才能成為求職時真正的優勢。
薪酬條件先保留,有面試機會再提供
薪資細節是雇主的商業機密,應考慮避免在履歷中先行揭露。如有必要提到薪酬數字,建議提供自己的期待薪資,作為薪資談判與討論的依據。
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不會想要在與企業碰面前,就讓企業知道自己的薪資,但也為了對企業釋出善意,表現自己對於薪資相當有彈性,所以也時常在履歷中,提到對於薪資的期待是「面議」或「依公司規定」。
其實在履歷中不管是寫「面議」或「依公司規定」都顯得有些多此一舉,但會寫「面議」的人,往往都是薪資相當不錯,特別是擔任高階主管的人。他們相當有自信,只有符合期待薪資條件的工作才會考慮。
而會將期待薪資設為「依公司規定」的人,相較之下,代表著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沒有足夠的自信,所以選擇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來為自己爭取一個工作機會,這通常屬於比較年輕或剛出社會求職者的做法。
然而,求職一定要顯示出企圖心,不管你是資深或是年輕的求職者,都要盡量把握主導權。談薪水的姿態代表著一個人的能耐,也是一個表現自己談判能力的機會,所以薪水談得漂亮,往往能夠讓企業對你有不同的評價。
關於是否要在履歷中提到薪資,如果你的履歷是準備投遞給獵人頭公司,那我們就會建議一開始就提供心目中的目標薪資。只要是合理的數字,如果有合適的職缺機會,獵人頭公司都會盡可能以這樣的目標來為你爭取。但如果履歷是要直接投遞給企業,那就不太建議你一開始就提供。
有個目前在外商公司擔任專案主管,薪資好、工作也相當穩定,直到最近換了一個新上司,讓他動了轉換跑道的念頭。畢竟自己也不急著離開,而且覺得要走一定要有更好的條件,所以在他的履歷中,也不忌諱地將自己目前的薪資放入,同時更提出薪資需要有30%的漲幅。
履歷寄出給其他企業後,雖然有許多適合的工作職缺,但都沒有任何回音,所以他前來找我們諮詢。看到他在履歷中提到自己期待的薪資,很顯然企業對於他要求的加薪幅度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就算對他有興趣,也只好先不找他面試。
所以我們要他先不要在履歷中提到薪資的部分,而是先讓自己得到面試機會。他把薪資資料先刪掉,再寄給其他公司後,果然就有一些面試機會。他得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提供比他目前薪資高約15%的條件,但他提出半年後,如果達成企業所設定的目標,就讓他自動再加薪15%。
雖然這超出企業原先的預算,但因為他展現出相當的自信,讓企業願意給他機會嘗試,所以就爽快地答應他的條件,使得他達成原先所設定的薪資目標。
如果你一開始就提供薪資條件給企業,就會使企業有機會以薪資預算來篩選你。所以重點是,不要讓薪資條件影響到你的面試機會,一定要先得到面試機會,一隻腳先踏進門,後續再來爭取你的目標薪資。
徵人廣告上的條件,並非所有要求都必須具備
企業徵才廣告中的人才條件,大都是描述一個心目中完美人選的樣貌,並不一定是非具備不可的條件,所以不需因為不符少數資格而輕易放棄。
有些企業在招募廣告中列出人才條件時,往往描述得相當簡略;當然也有許多企業為了避免收到眾多不適合的履歷,所以在尋找人才時,往往就會在招募廣告上,列出許多應具備的條件。
由於條件描述得相當仔細,所以部分有興趣的人,往往就在充分瞭解、逐一比對後,發現自己沒有完全符合,而決定不投遞履歷,這樣就有可能使得自己失去潛在的工作機會。
企業如果細心完整地列出人才條件,你可以將之視為該職務最完美的人選,但這只是企業的一個理想目標,而目標與現實往往還是有一定的落差,所以通常企業最終找到的人才,並不會十全十美地完全符合。
所以,要是每個人光看到企業所列出的人才要求,就自忖自己並沒有完全符合,而放棄這個機會,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當然,也不是說你只符合一兩項要求,就可以毫不考慮地投遞履歷應徵這份工作,那樣也是不行的。畢竟所有的人才要求中,有些條件是必須要具備的,有些條件是加分的,有些是可有可無的,有些甚至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重要的是你需要能夠審慎分析,哪些人才條件才是這個職位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個求職者對一家公司的專案企劃工作感興趣,該公司在職缺廣告中列出十來項條件,他看過這些條件後,自忖自己並沒有完全符合,特別是該職位有英文方面的要求,但因為他的英文並不是特別流利,幾經思考就決定先不要將履歷投遞過去。
但經過兩個禮拜後,他看到這個職缺仍在刊登,於是來詢問我們的意見,評估自己是否有機會。我們瞭解該公司的客戶主要都是國內企業,使用英文的機會應該不多,所以建議他嘗試看看。
他如實地在履歷中提到自己的英文並不流利,但具備其他該有的經驗。將履歷寄出後,出乎預料地,對方仍邀請他去面試。
面試主管對他的工作經驗相當滿意,因為他曾經幫許多公司做過企劃案,所以職務技能相當全面。主管也跟他說,假如他的英文流利當然是加分條件,但事實上,英文在這份工作上用到的機會並不多。
雖說如此,他還是認真地表達加強英文能力的意願,提出一個完整的學習計畫,主管被他積極的態度打動,所以就毫不猶豫的給了他這份工作。
只要自身具備該職務的核心經驗與能力,那就建議你大膽地嘗試應徵該職缺,而不要因為自己沒有符合所有的條件,就在那躊躇不前,那反而會失去許多本來該屬於你的工作機會。
關閉在人力銀行上的履歷,主動應徵想要的工作
自己努力追求來的工作,往往比自動送上門的工作更適合自己。用不著在人力銀行上開放自己的履歷,而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找尋適合自己的機會。
一旦你在人力銀行網站上,填寫完履歷表格後,就可以選擇「開放」或是「關閉」自己的履歷。而這個選擇,就會影響到付費給這些人力銀行刊登職缺的企業,是否看得到你的資料。
企業只可以在人力銀行的資料庫中,搜尋到選擇開放個人資料的履歷,而如果看到合適的履歷,就會主動聯繫人選、邀請面試。除了可以主動搜尋人選外,企業也往往透過人力銀行收到兩種管道的履歷,一種就是求職者主動投遞的履歷,另一種就是系統協助媒合配對的履歷。
有意願主動投遞履歷的人,往往都已經對企業與職缺的需求,大致做了一些瞭解,對企業來說,這樣的人比較有可能事先做了些功課,學經歷也較為適合,所以往往會花較多時間,查閱此類求職者的資料。
有一個求職者想換工作,由於他過去只使用過人力銀行平台求職,且本身也沒有時間上的壓力,所以就決定將他在人力銀行上的資料重新整理一下,就將個人履歷設定為開放狀態,等待合適的機會來臨。
有間企業看到他在人力銀行上的履歷,就一直主動邀請他去面談,而且幾乎每個月都對他發出邀請函。在拒絕這間企業半年後,有一次該企業的人資主動打電話給他,他感到不好意思,就同意去面試了。
面試過後,他覺得這間企業似乎相當有誠意,想要去嘗試看看,又擔心是否合適,所以先來找我們諮詢。我們知道這個職缺已經對外招募一年,至今仍沒找到合適人選,因為該企業的流動率高,之前雖有相關人才加入,卻都待不滿試用期,所以建議他先不要嘗試。
同時,我們建議他不要繼續開放自己在人力銀行上的履歷,同時搜尋幾個合適機會作為目標,主動出擊將履歷寄出。結果,他不需要開放履歷,就得到好幾個相當不錯的面試機會。
浪費時間被動地等待,只會造成求職期間的延長,更會有許多不適合的工作機會上門,所以建議你關閉履歷,不但可以保護自己的隱私,不用擔心被沒興趣的企業看到,同時還可以主動投遞屬於自身專業的工作。
這樣做你會發現,對於選擇主動應徵的你來說,自己努力追求來的工作,大多比自動送上門的機會,更值得考慮與珍惜。
此外,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在於,一個好工作一旦在人力銀行上刊登,負責招募的人資每天都會收到相當多的履歷,光篩選這些履歷都來不及了,怎會有時間去人力銀行的資料庫主動搜尋人選呢?
再者,如果你明明沒有興趣應徵這個工作,企業卻一直希望你去面試,那更要特別小心,是否要前去面試,你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書名:求職聖經
作者:楊士漢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2014/11/13
楊士漢
奧雅國際顧問公司(Ozific International)總經理,成長於澳洲布里斯本,在新加坡、香港、中國等地生活與工作多年。畢業於澳洲昆士蘭大學,並擁有澳洲墨爾本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學位及註冊會計師(CPA)執照。
曾在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審計師與企業管理顧問,在美國上市科技公司擔任高階主管,在歐洲上市人力資源公司擔任大中華區的獵人頭顧問,為多家重量級的跨國企業物色高階經理人,其中包括多位年薪百萬美元等級的執行長、營運長與財務長人選。
自創立了台灣第一家個人職涯顧問公司後,更將它進一步發展為首家獵人頭顧問與職涯顧問的綜合服務機構。客戶橫跨各個領域與國家,對全球最新的產業動態、求職趨勢及就業環境,擁有深入且獨到的觀察與見解。
身為專業的職涯教練,至今已為數千名高階主管與專業人士提供求職建議與協助。除了擔任外商公司、上市集團與中小企業的獵才顧問,在亞洲各地尋訪最頂尖人才與專業經理人外,目前更專注在企業的人才培育工作,協助企業傳承與建立完整的接班制度。
歡迎各界朋友交流指教,來信請寄contact@ozific.com。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