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教育趨勢
「16歲就要決定未來?」告訴你生涯規劃課3個未發現的大洞
過去幾年,我與許多年輕人訪談對話,有些讀大學,有些剛畢業。他們之中有極多人都對未來迷惘,不知道如何選擇,不知道如何準備面對未來。但同時,當我和老師們對談的時候,有些老師們卻頗為樂觀,他們說:現在學生都上了生涯規劃課呢!
到底這兩個觀感,哪一個是對年輕人們比較精準的陳述呢?我在個人力量所及範圍之內,做了一個小規模的問卷調查,請我認識的年輕人,以及他們的朋友,總共調查了63位 18-24 歲年輕人的意見(若國科會給我預算,我願意更大規模發問卷)。不敢說具備強硬的科學意義,但是即使未得全貌,或許也可「窺其一斑」。結果如何呢?
與我猜想的非常不同。
生涯規劃課收穫有多少?壓倒性的比數
第一個重要問題:高中生涯規劃課,總括而言,有沒有幫助你選擇到合適的大學科系?
· 完全沒有幫到,我對大學科系感到後悔:20人
· 我對大學科系滿意,但和生涯規劃課無關:41人
· 我選到合適的科系,因為生涯規劃課給我很大的助益:2人
第二個重要問題:高中生涯規劃課,總括而言,有沒有幫助你選擇後來的人生與工作?
· 我對人生與工作有想法,但和生涯規劃課無關:42人
· 我還沒從學校畢業,對人生與工作還沒想法:18人
· 我雖然已經畢業,但對工作和人生仍沒想法:0人
· 生涯規劃課對我後來人生與工作的構思,有很大的幫助:3人
第三個重要問題:依你目前的印象,高中生涯規劃課上課的感覺如何?
· 非常充實,獲益極深:1 人
· 有些收獲,算是有趣:16 人
· 沒有印象,幾乎忘光:25 人
· 頗為無聊,照本宣科:10 人
· 極為無聊,可謂廢課:10 人
· 其他:1 人
更令我驚奇的事情還在後頭。
辛苦認真的教學,真的只值得遺忘?
另一個令人驚奇的問題結果是,問道:請問你高中上生涯規劃課是在哪一學期?63位受訪者之中有31人回答「無法確定,不記得」-- 生涯規劃課對他們而言,毫無印象到他們連在哪一年級上的都忘得一乾二淨。
當具體詢問他們,生涯規劃課之中上了哪些內容,許多人留空不填,許多人回答得直白:「不記得了」、「說真的完全沒有印象了」、「忘了」、「沒印象,只知道有性向測驗」、「沒內容」...
說實話,打從一開始我對生涯規劃課的成效就不抱很高的期待。但結果是如此地尖銳、顯著、一面倒,還是太讓我驚奇了。
然而,為什麼呢?明明許多輔導老師們非常認真努力,明明許多學校也花了不少資源辦活動、演講、學長姊分享…為什麼學生在生涯規劃課中得到的收獲這麼稀薄?
這是個複雜的問題,總可找出一大串原因。但抓大放小,我們找出「生涯規劃」這個課程的三個最大洞吧。
第一大洞,忽視學生本身狀態
第一大洞在於,大部分高中將生涯規劃課放在高一。
這樣安排的背後,主要的思維在於,其一,高一的課比較少,比較沒有主科與升學的壓力。其二,高一之後要分組,分組前最好要給學生一些思考準備。
但是這沒有考慮一個現實:學生本身的內心狀態。
高一學生,事實上是國中畢業生,還處於「後國中狀態」。他們剛剛才拼完升高中的競爭關卡,多數還處於國中畢業後的調適期之中:「我怎麼只上這個學校?/耶!我上了這個學校!」「我該加入儀隊/球隊社團/補習/交男朋友/交女朋友嗎?」「高中數學/英文好難怎麼辦?」
在這樣的狀態下,生涯規劃課的老師向學生諄諄教誨、耳提面命:兩年半之後你們要做大學和科系的選擇、十年後你們要面對職業的考驗、二十年後你們要成家與養家…。請你找個高中一年級的學生,試著和他們聊聊這些議題,他們在你面前睡著實在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第二大洞,課本死守課綱、困住教師
第二個大洞在於課本死守課綱,死守課綱的結果就是困住教師--這是我研究了生涯規劃課的課綱後,哭笑不得的感想。
大致上,課綱編訂委員們可能也很好心,把他們認為所有對人生思考來說很重要的概念都放進課綱,讓編課本的出版社參考。所以我們看到課綱之中分了九大主題,彼此間卻缺乏連結承繼的關係,而且其中有許多相當抽象的概念,例如:生活角色、決策風格、生涯評估、生涯行動......這些詞彙,連一般大人可能都不太知道其中內涵吧。好在,生涯規劃課綱編訂者尊重出版社與教科書作者的獨立判斷:生涯規劃課本不用送審。
想不到,大多數的出版社竟然極度死守課綱。我看到許多課本,分成九章,而且順序與範圍和課綱訂得一模一樣,而且把那些高度抽象的詞彙直接放入課本各章標題。這樣編課本,害了學生,讓他們完全不可能有閱讀意願;也害了老師,限制了老師的想像力,讓這門課無法用更順暢、靈活、貼近現實的方式上課。
第三大洞,課本不正視世界複雜化且變遷快速
第三個大洞在於類組、科系、工作之間的關係極其複雜,現實制度和生涯規劃教材,卻從來沒有面對、因應這個事實。
這個世界上,大量的工作需要跨領域的知識與能力,而且世界變動極快,同一個職業,現在和未來可能需要不同的能力,同樣的能力可能發揮在全然不同的產業。例如15年前,進資訊系的學生可能只看得到修電腦這個職業,但現在卻可以進入航運、汽車、醫療產業,而且從核心顛覆這些產業。
未來的生涯,不再是靜定的產業裡,每個人在自己的蘿蔔坑中等退休,每一個人都可能面對數次產業變動、專業翻轉、志向轉軌。生涯規劃課本卻沒有提及在這個趨勢下,我們要怎麼選科系、怎麼安排人生。
一個年輕人,把任何一個科目學砸了,其實都沒關係,因為未來可以靠別的才幹來爭取一片天。唯一不能砸的,是自己的生涯;偏偏,現在台灣各高中教生涯的這門課程,還有這麼多大洞待修補。也許,如果我們希望台灣的教育不要再本末倒置,可以從認真看待學生的生涯開始。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