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ESG
吳道揆導讀》GIIN與FT合作,首度發佈影響力投資機構名單及2024影響力投資調查摘要
今日推薦文章:Impact investing 2024: interactive listing, by Financial Times, July 31, 2024
GIIN(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成立於2009的CGI(克林頓全球倡議),是最早的影響力投資研究及推動機構。起手式就是:2010完成第一本年度「影響力投資機構研究報告」。
2024報告將於今年九月問世,但先行與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合作摘要,並創紀錄的發佈「可排序的影響力投資機構名單」。不知道是否受到影響力資產IA50榜單(參見商周ESG:影響力資產IA50榜單——影響力投資基金知多少?)的影響。
這份名單對有興趣的專業人士,投資機構,研究人員,慈善機構,發展銀行,甚至相關的政府機構都相當實用。這裡面包含了總部所在,投資地區,資金規模,投資主題,影響力工具等項目都可以排序檢視,迅速容易的找出投資某一地區,某些主題的大小基金,然後直接點入鏈接,深入探討。
這份名單的發布,必須得到基金的同意,所以並非全部,而只羅列118家,若干知名的影響力基金並不在裡面,例如Acumen,Capricorn,Ford Foundation,McArthur Foundation等。
除了主題&地區很多元外,名單的組織型態也很多元。除了純粹的影響力投資基金外,還包括慈善基金會,發展銀行,資產管理業者,保險公司,及PE funds。
個別影響力基金規模(AUM)超過5億美元的,合計佔全體資金的92%。這現象說明了基金規模漸大的趨勢,以及主流投資機構也已經開始擁抱影響力投資策略。
本研究發現成熟市場(發達地區)成長較快,過去五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是29%,而開發中國家的CAGR僅為8%。可能因為資金多來自成熟市場,投資當地方便管理,也同時顯示發達地區的永續問題也不少。
最令筆者傻眼的是:報告指出整體影響力投資的資金規模過去5年的CAGR為14%。這與GIIN過去調查報告數據動輒3-40%有巨大差異。
另外一個讓我大失所望的「發現」:74%投資者追求市場利潤(這與過去接近),但是除了兩個資產類別外,其他都無法達成其利潤目標。這裡並未仔細說明是哪兩類別,也無具體數據。並且也與過去的結果大相徑庭。我們只好拭目以待9月份的完整報告,再對上述兩項做評論。
最熱門的主題有四:(台灣最拿手的)ICT產業,社會住宅,教育,基礎建設。而最新竄起的則有:生物多樣化 & 藍色經濟。台灣應該也都有相當機會。但請注意,並非所有的ICT投資都是影響力投資,這應該包含影響意向,目標,衡量,管理,報告等定義與要求。
結論:影響力投資的使命,策略,方向都很明確,也越來越得到主流社會的讚賞及參與。說來說去,老問題就是影響力衡量與管理(IMM)依然百花齊放,尚未大一統。
有解方嗎?當然有。在幾個主流的工具裡,挑1-2個較適合的,堅持認真,誠實不吹噓,不但可以衡量(量化或貨幣化),更可以管理(提升)影響力,創造新的營收(影響力營收),提升企業價值。
責任編輯:管婺媛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