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減碳ESG
全台首例!新建案須達「近零碳建築」為城市降溫、還是墊高房價?
臺北市自今年(2024)起,分階實施所有建案均須申請「建築能效評估」,並達到「最高等級的近零碳建築」。圖為全台首座綠建築圖書館「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來源:臺北旅遊網)
摘要
- 台北市為實現2050淨零排放目標,自2月起分階段要求新建築申請綠建築標章時,同時達到近零碳建築的最高能效評估。建管處表示,此舉旨在降低城市溫度並提升減碳效果。
- 此規定將從「熱區」中正、萬華、內湖、士林的公有建物開始實施,逐步推衍至「各區」及私有新建物。台北市議會已通過相關自治條例,展現對氣候變遷的重視。
- 綠建築申請應符合9大指標中4項以上,且建管處規定須採取措施補償施工及拆除階段的碳排放(例如購買碳權),勢必墊高建築成本,會否反映在房價有待觀察。
台北市建管處表示,為響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2月起分3階段實施建物申請綠建築標章,應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達最高等級的近零碳建築,公有建物先行,盼達淨零排放目標。
都市碳排以住商佔大宗 倡導公有建物先行減碳
台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6日發布新聞資料指出,為響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市府率先通過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展現推動淨零政策決心,盼可打造宜居永續零碳城市。
建管處表示,台北市2050淨零行動白皮書2.0提到全市排碳量以住商排碳占大宗,為落實降溫城市,提升減碳成效,針對新建築能效評估,將以市府公有建物先做起,並循序擴大,引導民間建築跟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熱區優先納管 建築能效應達1級
建管處指出,自今年1月8日起中正區、萬華區、內湖區、士林區等,依台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規定取得綠建築標章公有建物,未領得建造執照,要求建築能效等級應評估改善達最高等級的近零碳建築(第1+級),這代表建物在營運時要實現零排放,且需補償施工及拆除階段所產生碳排放,至於已領建照未領使用執照,建築能效等級應評估改善達1級。綠建築新規實施期程
- 2月1日起已針對公有新建物
- 5月1日起以台北市府所屬公有新建物
- 7月1日為私有新建物
建管處表示,將要求公有建物須達成,私有建物以勸導為主,盼展現市府推動淨零排放目標與決心及重視氣候環境。
台北市議會在2022年間通過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成為全國首部2050淨零排放地方法規,環保局當時新聞稿表示,啟動除碳等8項核心項目,後續函報中央,待行政院核定公布,公布後6個月施行。中央今年2月初核定通過。
*本文獲「中央社」授權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責任編輯:張薰云
中央社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
廣告
廣告
熱門快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