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COP27系列報導》全球最大碳匯賣家登場——非洲小國要自建「碳交易市場」當頭家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商業周刊》2022年聯合國氣候峰會
《商業周刊》2022年聯合國氣候峰會

減碳ESG

COP27系列報導》全球最大碳匯賣家登場——非洲小國要自建「碳交易市場」當頭家

COP27系列報導》全球最大碳匯賣家登場——非洲小國要自建「碳交易市場」當頭家
非洲大陸的自然資源豐沛,未來透過造林、復育林地等方式創造的碳匯可觀。
非洲大陸的自然資源豐沛,未來透過造林、復育林地等方式創造的碳匯可觀。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李靜
商周ESG 2022/11/11
摘要

1.非洲國家在COP27上主動倡議要自建自願性碳權交易市場,希望藉此創造非洲能源轉型的資金流。

2.他們的目標是,2030年將非洲碳權產量提高14倍,每年生產近3億噸碳權,可望帶來高達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92億元)收入,外加提供約3000萬個工作機會;2050年,則上看年產15億噸碳權,提供高達1.1億個工作機會。

3.反對者稱,這是「以地球為代價進行交易」,唯有停止燃燒化石燃料,碳排大戶為氣候損害買單,才是邁向淨零的正道。

烈日下,非洲國家剛果4萬公頃的土地上,憑空冒出多達4萬顆相思樹,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TotalEnergies)宣稱,這是他們邁向淨零排碳所做的努力。

這片相思樹樹林相當於4萬個足球場大小,每年預計可吸碳約50萬噸。但,這片人造樹林20年後,便會被砍下販售;環保人士質疑,樹被砍掉後,原本吸附的碳,究竟還存不存在?

這種「企業主動做好事」創造的自願性碳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主要透過造林、避免砍伐、改善森林管理等項目產生自然碳匯,是目前市場上的「熱門產品」。但,種樹取得的碳權,是否真能實質減碳,一直有模糊地帶,部分組織因此指其淪為企業的「漂綠」工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過去向來被視為是西方國家創造自然碳匯福地的非洲國家們,這次卻在COP27上主動出擊——提出非洲碳交易市場倡議(Africa Carbon Markets Initiative, ACMI)。

非洲小國主動自建碳交易市場,要搶食碳權大餅

ACMI由13位非洲國家領袖、執行長及碳權專家共組的輔導委員會所領導,該計畫更與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UN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Africa)及「全球能源聯盟」(GEAPP)、「人人享有永續能源」 (SEforALL) 合作,並獲COP27高階官員支持,期盼擴大非洲對自願碳市場的參與程度。

這意思是,非洲國家決定將碳權大餅握在自己手裡,自己當頭家

為什麼非洲要主動倡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何直接有效地「脫碳」,是各國政府與企業最頭疼的事。這也讓大家想方設法,從現有環境中「挖」出碳權,成為自身的減碳籌碼,甚至拿到市場上變現。

ACMI公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至2021年,全球自願碳市場的複合年成長率超過30%;光是過去一年,實際需求就成長50%。儘管外界對非洲生產的碳權需求持續攀升,但5年來同期成長率僅36%,而全球總碳權產量中,僅1成來自非洲。

據估計,目前從非洲開發出的碳權,可能只占非洲總碳權的2%——看在各方人眼中,黑色大陸猶如一塊璞玉,還有無窮潛力有待開發。

波札那共和國的聯合國氣候特別代表、ACMI輔導委員會成員的經濟學家肯內文多(Bogolo Kenewendo)表示:「我們現在是全球碳交易市場的小人物,但我們擁有其他人沒有的自然資源。這是一條解放經濟並通往綠色發展的道路,而非先進國家企業開的空白支票。」

放眼未來,非洲各國可望藉由復育森林、海洋,取得「自然碳匯」,並出售給有需要的企業。

這段從產地到市場的碳權生產鏈,可以顧環境、為當地創造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為推動氣候行動、非洲能源轉型,提供關鍵資金流,讓排碳量本就不多的非洲國家,持續靠著強化再生能源、保護生態多樣性賺取穩定收入,發掘更多元的碳權產品。

ACMI目標2030年將非洲碳權產量提高14倍,每年生產近3億噸碳權,可望帶來高達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92億元)收入,外加提供約3000萬個工作機會;2050年,則上看年產15億噸碳權,提供高達1.1億個工作機會。

非洲7國率先上車,要靠碳權拼經濟

在COP27會議上,肯亞、馬拉威、加彭、尼日、多哥等7個非洲國家紛紛宣布與ACMI合作,承諾擴大碳權生產。據估算,第一階段參與的7國共擁有30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權潛力,即便最後只成功產出1/4,也已是2021年全非洲碳權生產總額的2倍。

「碳交易市場可以為尼日和非洲帶來巨大利益,創造就業機會、推動綠色投資並減少排放。」尼日副總統兼ACMI輔導委員會成員奧辛巴喬(Yemi Osinbajo)說,尼日正在奠定基礎,未來數年內力拚推展成為尼日的主要產業。

不過,先進國家提供的氣候融資不足,仍是目前卡關重點。ACMI輔導委員會成員奧貢比伊(Damilola Ogunbiyi)說:「目前可用於非洲能源轉型的融資規模,遠不及所需水準,我們急需融資來實現ACMI目標,這將為非洲帶來巨變。」

公平性與透明性將是ACMI成敗關鍵,其另一成員、美國國際開發署首席氣候官卡德威(Gillian Caldwell)表示,未來ACMI將致力將收入公平、透明地分配給人們,「唯有人們相信非洲碳權正在推動氣候行動,並對人類產生積極影響時,非洲的自願碳市場才會成功」。ACMI也正與國際具公信力的團體、碳交易平台合作,以提升公信力。

然而,在部分非洲環團眼中,碳交易美其名是減碳,實則以地球為代價進行交易,唯有污染大國停止燃燒化石燃料,為極端氣候損害買單,才能讓非洲各國重新把資源用在氣候行動上。

「當COP27談到自願減少排放的關鍵議題時,非洲國家領袖再次接受了錯誤的解決方案,令人沮喪。」非洲企業責任和公眾參與(CAPPA)執行董事奧盧瓦菲米(Akinbode Oluwafemi)說。

反對方的憂慮有三:擔心碳權被重複計算;碳權利潤被炒家賺走,產地只能分到微小利潤;非洲極權領導人從中奪利。

但,非洲碳交易列車號角已然響起,眾人迫不急待跳上車當賣家、賣家。只是,這輛列車是否真能引領非洲、全球駛向2050淨零目的地,答案仍未知。

核稿編輯:管婺媛

減碳 碳權 COP27 永續 碳交易
商周ESG
商周ESG
商業周刊
展開箭頭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