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ESG
不止減碳減塑,茶籽堂打入星級旅館供應鏈,還做對了什麼?
一個台灣的在地洗沐品牌,要靠什麼打敗國際品牌,擠入星級旅館供應鏈?
答案,不是削價競爭,而是靠減碳、減塑,替自己增值,打造市場差異性。
台灣本土洗沐品牌茶籽堂,就是藉此打入過去慣用國際品牌洗沐備品的星級旅館,包括長榮桂冠、礁溪老爺酒店、承億文旅⋯⋯等,全台逾200家高檔飯店,都使用茶籽堂的產品,約佔目前星級旅館備品市場的七%。
用「永續」替自己增值,茶籽堂的創辦人趙文豪很有感。
從家庭工廠做起
變成金馬指定伴手文創禮品
茶籽堂在2004年成立前,堪稱「家族事業」,由爸爸親自生產製造的有機茶籽油洗劑、媽媽負責會計,趙文豪則跑業務,一家三口靠著產品實在、口碑好,一度把產品從街坊鄰居推展到全台四百家有機商店。
但想擴大事業規模,產品品質好只是基本,他們還需要更多「加分題」。
一開始,趙文豪改變外包裝設計,主打在地,並用白底、黑色版畫圖紋作為包裝圖樣,剛好趕上約十年前興起的文創風潮,成功打入誠品成為文創品牌,接著接連獲選為金馬獎大會上送給賓客的伴手禮,打開知名度。
這讓趙文豪的事業擴大,卻也讓他得更費心思在確保品質與原物料供應無虞。
茶籽堂產品以苦茶籽為基礎原料,但台灣九成以上的苦茶籽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僅一成為台灣當地栽種,且隨著農民年事已高、應用市場不大,規模逐漸縮小。
「我們一直講我們是台灣品牌,但少了原料這塊,就怪怪的,所以我們決定從源頭端去改變,」為了做到「真正在地」,趙文豪在2014年成立農業團隊,花了兩年在宜蘭南澳朝陽社區、嘉義阿里山、花蓮卓溪鄉的崙山部落⋯⋯等地,與四十多位農民契作幾十公頃苦茶樹園。
原本只想保住苦茶籽原料
意外投入南澳社區的營造復興
一個城市文創品牌,開始走入鄉村種樹,這是趙文豪與團隊夥伴從沒想過的事。
而且,不只種樹,他們要做的事情愈來愈多。例如,到了南澳朝陽社區找到土地種植,但缺農民;為了解決老化問題,號召年輕農民契作,找來專家教學;為了讓產業可以長久深耕,讓社區能因苦茶樹共好、成長,又接著做社區復興、社區餐廳、社區觀光⋯⋯。
只是為了一顆苦茶籽原料,要做到這種程度嗎?
「一開始,我想的只是要確保我的原物料,我希望我的原料百分百都來自台灣,誰知道一下去發現問題愈來愈多,我就愈陷愈深啊!」趙文豪也調侃自己。但,過去幾年來,他幾乎周周往宜蘭南澳跑,同事們平日不只忙公司本業,還得去朝陽社區忙著種樹、替苦茶莊園監工,樂此不疲。
他們預計在2024年,在朝陽打造出「迷你但精緻」的百分之百全循環榨油廠,不止替茶籽堂產製原料,還能與在地社區產業串接。
問他到底為此投入多少資源?「不知道,我沒辦法計算⋯⋯,但這不是成本,我把它當成投資。」趙文豪說。
種一棵苦茶樹,五年時間可收成。但要讓一個社區願意持續種樹,卻需要幾十年以上的累積。
在外界看來的傻事,卻也成了他打入星級旅館供應鏈的敲門磚。在此之前,星級飯店大多偏好國際品牌洗沐備品,常見如歐舒丹,更高價位者,甚至選用精品品牌如Tiffany的產品。趙文豪曾花了一年多時間到處向飯店業叩門,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如。
永續吹向旅宿業
投資永續的品牌開始吃香
但近十年吹起的永續旅宿風潮,讓趙文豪先前做的這些看似與品牌無關的「前期投資」,帶出正面效益。
「最近十年間,旅宿業開始認知到『永續』的重要性;我們真的必須老實看待一件事——旅宿業本身就是個非常消耗能源的行業,」宜蘭首個五星級旅館、全台十六家環保旅館之一的礁溪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說,一個旅館房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能會有三百至兩百組的旅客使用,「你想想會消耗多少資源?」
為了減少浪費,但同時又能夠維持品質,「在地」採購,成了重要的解方之一,減少物品搬運的哩程數,就可以盡量減碳。這成了沈方正當時願跟茶籽堂合作的原因,「因為他們所有的基本物料都在台灣,還有部分產地也靠近礁溪,這對我們來說,當然是非常好的選擇。」
沈方正認為,飯店業其實應該成為一個平台,包括旅客觀念、產業、環境、社區,都可藉此扭轉與推動,讓整體產業朝更永續的方向走。
其他星級旅館,對於如何邁向永續,也不斷嘗試拿出解方。如雲朗觀光集團旗下的雲品酒店、君品酒店,從去年就開始啟動碳盤查,從飯店客房的耗材製造、交通運輸、服務使用,乃至廢棄物都計算出碳足跡,找出可以下手減碳減廢的環節。
「大概六成的碳排,來自我們的用電,三成來自食物的浪費,一成,則是飯店一次性備品,」雲朗觀光集團副總經理兼君品酒店總經理張倚蘭說,計算出來後,飯店得在維持服務品質情況下,「默默」做很多改善。
他們從食物下手。除了盡量在地採購,他們連廚餘,也希望在地處理。
過去,飯店廚餘通常回收集中後,委外給業者載去焚化處理;但光是運送過程,就會產生碳排。兩年前開始,雲品引進廚餘處理機,把一天七、八百公斤的廚餘送入廚餘機就地處理,生產成廚餘乾料、發酵後形成土壤改良物,目前有約35%土壤改良物用於雲品館內的植栽堆肥。而剩餘的廚餘乾料,也有約七成提供在地小農運用作為豬飼料等。
台南的友愛街旅館,是近幾年南部最熱門的文創旅館之一。他們不提供一次性備品,沒有礦泉水、改用玻璃瓶,連一般飯店供給旅客穿了即丟的是內拖鞋,他們也大手筆用林果良品訂製的皮拖鞋取代。
「大家會說,備品不可以超過房價的一定比例,你才能賺到錢⋯⋯,」即便友愛街在2016年成立之初,同業間還不算太多人做這樣的選擇,但友愛街旅館董事總經理林建鋒認為,走在前面,就會有人認同、跟隨。
「一雙拖鞋十幾二十元,用了即丟,當然是最容易的事;一瓶水十多塊,客人喝了就丟,也很容易;可是我們一天365個客人,當一個人一天喝一瓶水,一天要丟掉365個保特瓶時,那就是一場災難⋯⋯⋯,」林建鋒說。
飯店痛點:減碳、減廢、省水
誰能提出解方誰就是贏家
飯店業者的痛點,需要供應鏈協助解方——誰能夠提供更減碳、減塑、更環保的服務與產品,誰才能夠在眾多品牌中勝出。
如茶籽堂,近期又花了近三年時間,改良瓶身設計,推出新的瓶身包裝,採用回收再製塑料(rPET),比舊包裝降低四成四的塑膠,百分之百可回收,一年可減掉逾三千公斤的原生塑膠料,同時減少逾七千公斤的碳排放量。
這乍看之下,只是茶籽堂在自家產品上投入成本,減少碳排、塑料;但對於飯店業者而言,這些明確的減碳、減塑數據,在旅宿業追逐永續的浪潮下,卻極具吸引力,這反而成了品牌的競爭力。
從一開始只是想控管原物料風險問題,到最後愈做愈多,趙文豪不用成本角度看待這些事,「企業會把製程改善、產品、工廠設備、人才,視為投資項目;但為何總把原物料、(產生原物料)環境當作成本?它們應該被視為,你對未來的投資。」趙文豪說。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