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綠領人才 開創臺灣的2050淨零未來-綠色和平於論壇中呼籲政府正視綠領人才培育總體規劃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ESG

財經 | 商業趨勢

綠領人才 開創臺灣的2050淨零未來-綠色和平於論壇中呼籲政府正視綠領人才培育總體規劃

品牌實驗室
2023/08/07

近年來,綠色永續議題逐漸受到全球重視,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也衍生出許多對產業轉型的需求,進而創造大量的綠色工作機會,根據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推算,截至2030年,全球將創造 2,400 萬個綠色就業機會,但相較於世界各國競相培育綠色人才,臺灣政府的腳步明顯不足,綠色和平出席《看見臺灣改變10*10》的與會代表,專案主任張皪心呼籲政府應該系統性地培育綠領人才, 迎接未來淨零轉型挑戰,綠色和平也將凝聚公眾力量「為氣候投票」 ,要求總統候選人提出具體氣候政策。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呼籲政府應正視綠領人才與就業的需求,才能幫助台灣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

各國政府回應淨零碳排 帶來大量綠色就業機會

根據2015年12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COP21,各締約方協議將努力讓地球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攝氏2度內的範圍,隨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I於 2018 年發布特別報告,進一步倡議全球必須限制升溫在攝氏 1.5 度的目標,並希望2030 年前,全球碳排放量減半,最晚在 2050 年前,達到淨零碳排(Net zero)目標,以避免不可逆的氣候災害。

零碳生產鏈,被譽為下一波全球生產革命,牽動產業生產模式與經營思維,根據聯合國環境規畫署( UNEP)與國際 勞工組織(ILO)的定義,舉凡對環境保護或永續生活有貢獻的職業,例如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污染及廢棄物、保育生態與生物多樣性、減緩氣候變遷衝擊都能視為綠色工作,因此國際勞工組織(ILO)預估在2030年之前,將創造 2400 萬個綠色就業機會 ,LinkedIn《Global Green Skills Report 2022》調查報告也顯示,近五年綠色工作相關職位,每年增長 8%,在全球經濟成長大幅放緩,全球仍有2.08億失業人口的今天,綠色工作無疑是就業市場的金字保證書。

青年傾向選擇綠色工作 亟需政府提出落實方案

張皪心分享綠色和平針對18-40歲的青年問卷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工作能產生正面價值 創造成就感十分重要,同樣比例的受訪者更坦承,在同樣薪資水準下,更願意投身綠色工作。

綠色和平分析,臺灣青年樂意投身綠色工作,最受歡迎的綠色工作前三名分別為再生能源、環境與生態永續、電動車。

但對於青年的迫切需求,張皪心認為當前現況有「四大缺」,從缺乏綠色工作的定義量化研究、缺乏綠色工作上位政策及總體就業目標 、缺乏周全人才培訓計畫、缺乏成效追蹤機制,張皪心表示「青年期待與現實有很大落差」。

面對2050淨零挑戰 綠領人才是關鍵

為了應對2050淨零挑戰,張皪心建議政府應該及早規劃,明確定義綠色工作並進行相關的量化研究。她舉例英國在2020年成立的「綠色工作特別工作小組」,以及2021年推出的《淨零排放戰略:綠色復甦》計畫,目標是到2030年創造200萬個綠色工作機會,從企業面、勞動面、青年和師資四個面向進行培訓和支持。

在美國紐約州,也投入超過1.2億美元發展潔淨能源勞動力的計畫,提供實習計畫、能源效率與潔淨能源科技培訓等,顯示各國對於淨零人才的重視。張皪心認為「面對少子化、缺工,臺灣應該要系統性地培育綠領人才,才能迎接未來淨零轉型挑戰。」

綠色工作將成為兼顧溫飽與理想的永續事業

在《看見臺灣改變10*10》的「因為看見,所以改變 - 永續前行的行動力」對談論壇上,主持人關韶文公布現場與直播聽眾對於從事綠色工作的即時問卷調查,64%受訪者考慮轉職綠色工作,但71%受訪者不知道如何選綠色職缺。

社會已逐漸認同ESG工作的價值,投入綠領工作不僅能發展個人志業,也可兼顧經濟的需求。

對此結果,張皪心認為企業和政府對綠色工作的需求將會逐漸增加,也不侷限於科系和所學,以綠色和平為例,張皪心自己學的是氣候政策,但組織內也需要市場研究、媒體曝光,也需要募款和行政,對於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未來綠色人才應該會有更多就業機會!」張皪心鼓勵年輕人在眾多綠色工作中找到自己真正熱愛且願意投入的領域,既不會委屈自己的收入,更能成為長久且有意義的事。

綠色和平也呼籲政府應該明確定義和規劃綠色工作領域,並提供相應的培訓計畫,加速綠色人才進入市場,綠色和平也計畫拜會總統候選人,要求候選人提出具體的氣候政策,聯合各界努力推動氣候辯論會,凝聚公眾力量「為氣候投票」,以集體力量,讓綠色工作成為台灣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關鍵。 

看見臺灣 永續 淨零 就業 綠領人才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