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加速離岸風電發展 落實淨零轉型 厚植台灣綠能實力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加速離岸風電發展 落實淨零轉型 厚植台灣綠能實力

品牌實驗室
2023/06/14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Taiwan Offshore Wind Industry Association,TOWIA)正式於2021年成立,旨在建構離岸風電產業與政府、媒體及社會大眾的溝通平台。

綠能風潮方興未艾,台灣2012年啟動離岸風電計畫,隨後立下在2025年全島一千部風機、發電量達5.7GW(百萬瓩,電量單位Gigawatt的縮寫),預估帶動1.2兆元產值及2萬就業機會。面對風機所驅動兆元產業鏈,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林雍堯指出,「這是台灣綠能發展的機會,台灣過往能源端賴進口,近年因為獨特的地理優勢,有了光電、風電的發展契機,台灣首次大規模發展自產能源,這在過去的歷史裡是從來沒有過的!」

離岸風電創造機會與正面影響力 創造綠電商機提升產業出口競爭力

全球越來越多企業響應RE100再生能源倡議,高科技大廠如半導體、IT等產業開始,延伸至Nike、Starbucks、和麥當勞等民生消費產業,甚至金融和生技業者等也陸續加入,代表著有更多元面向的產業需要綠電。「而台灣作為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必須有足夠綠電去支持本土企業的需求;再生能源將成為一個重要且關鍵的生產要素,以維持台灣企業競爭力。」林雍堯說,「台灣在離岸風電的起步相對較早,我們的開發經驗未來絕對足夠運用到日韓、東南亞等地,這正是離岸風電為台灣帶來的機會!」

離岸風電的發展同時也帶動台灣基礎建設成長,如碼頭建設、水下基礎、鋼鐵產業等。而離岸風電因為工程的複雜性與嚴謹度,十分重視環安衛的相關規範,台灣藉由發展離岸風電產業,也能進一步提升對於工作場域環安衛的要求,讓這樣的理念與思維得以深入供應鏈之企業文化,優化台灣對職場的安全意識。

離岸風電是國家層級的競爭 基礎建設及配套政策厚植實力

「當全世界喊出這麼大離岸風電開發容量時,自然會開始搶人才、搶資源,甚至是資金,目前可說是機會跟挑戰並存的環境。」林雍堯指出,隨著美、日、韓離岸風電產業興起,歐洲因能源自主意識提高而進一步提高開發容量,全球離岸風電預計開發總量已超過400GW,考量成本物料高漲、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及大型安裝船舶供應量能不足,台灣如何在當今情況下保持競爭力並持續吸引國際資源投入市場,就成為至關重要的議題。

除國際資源競爭挑戰外,林雍堯也說「離岸風電真的是處於『風頭浪尖』的產業,發展至今走過十個年頭,台灣在法規上已有相當的進程與調整,然而在基礎建設上仍有待持續加強。就拿水下基礎為例,早期的水下基礎重量大約介於800噸到1300噸,如今每座已上看2000噸,包括產線、運輸都必須配合尺寸進行升級。」再者,受到潮差影響,台灣能夠二十四小時運作的港口僅有臺北、臺中、安平、興達跟高雄,港口量能有限,如何配合離岸風電建置同時也繼續維持原本產業進出口,也同樣考驗著基礎建設能力。另外,國際經濟情勢轉變對於離岸風電產業而言也是一大挑戰。一個風場的建置從地質調查、環境影響評估到完工,平均需要七年左右時間,建設成本動輒上千億新台幣,在大規模且長期投資結構下,通膨與基準利率的上升對開發商來說都是風險,可能削減原先預期的投資效益。

林雍堯強調,離岸風電產業建設需要產官學攜手合作,包括推動健全的投資環境與可融資的綠電交易機制,還有諸如電網、港口與碼頭等基礎建設加強,以及擴大綠能宣導以吸納更多優秀人才等。此外,針對漁業補償機制、地方回饋、加強電網費用分攤、電網備用容量等面向,期盼有更明確合理的政策規劃,售電方面,針對用電大戶或未來的綠電購買業者,也希望政府能夠協助提升信評,讓產業更加健全。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TOWIA )理事長 林雍堯表示,離岸風電推動綠能的同時也帶來就業機會與環境的成長,帶來全面性的正向循環。

全球進入了綠能為主流的新時代,朝著2050淨零碳排目標前進;隨著風電裝置量成長,台灣能源轉型正在逐步落實。其中,成立三年的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Taiwan Offshore Wind Industry Association,TOWIA)扮演著關鍵角色,不僅成為彙集產業意見,提供離岸風電公共政策評估建議的智庫平台,更建立了媒體溝通管道,推廣共識,提高綠能滲透率,加速台灣的淨零轉型。

從產業視角獻策 落實產業共好壯大實力 加速淨零轉型

正因當前離岸風電發展已是國家層級挑戰,TOWIA的角色顯得更加關鍵。「我們的會員必須具備實際開發跟建置離岸風場經驗,在台灣還必須握有風場開發權,或是已經取得一定百分比的容量配置。」林雍堯接續補充,「協會首要目標在推廣綠能,並成為提出政策建議的重要溝通平台。我們是採四分之三以上會員同意的絕對多數決制度,在這樣的基礎下,所提出的建議絕對是由產業視角出發、對台灣有實質助益的,旨在協助政府更有效制定政策,並貼近市場需求。」

「離岸風電產業開發時程長、技術挑戰大,資金投入也高,除了期望產業的可預測性能夠提升外,更重要的在於『產業健全共榮』。畢竟只要任何一個項目失敗、或是遭遇困難,皆會造成全產業無論融資、未來開發的難題。而TOWIA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促使產業整體的健全發展繁榮」,林雍堯如是說。

過往不少民眾對離岸風電產業抱持錯誤認知,「TOWIA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針對外界的誤解適時說明與回應。」林雍堯指出,今年度協會將積極參與各種論壇,並針對社會大眾提供更多綠電訊息及正確觀念,建立對於離岸風電的正確認知。

當大環境產生變化,台灣該檢視自己的風場在全球的競爭力,才能吸引開發商持續投資、持續壯大,進而加速台灣的淨零轉型。

再生能源 永續台灣 能源轉型 離岸風電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