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為不能沒有移工的台灣 創造更友善更融洽的勞雇關係

不管是傳統工廠還是高科技業,台灣已經越來越倚賴產業移工,未來長照看護的人力,更是不能沒有社福移工。然而。長期以來社會大眾存在對移工的刻板印象與偏見,加上文化和語言不同,造成了理解困難和社交摩擦,導致勞雇關係沒有辦法健康地更上一層樓。
由一群年輕人組成的One-Forty,經營移工教育、文化交流以及政策倡議多年,他們開辦了移工學校的線上和實體課程,幫助移工學習語言、電腦、商業、理財等課程——語言讓移工可以更快融入台灣社會,降低與雇主之間的摩擦,而商業等相關技能,則有助於移工未來返鄉之後,發展職涯上的第二人生。如今One-Forty已經成了台灣最大的東南亞移工學習社群,也是台灣人與移工之間最佳的親善大使,不少從移工學校畢業的學員,回到母國之後,成功進入當地的台商企業上班,從藍領翻身白領。
在人口老化、少子化的未來,台灣更加不能沒有移工,一場疫情,導致跨國人才流動停滯,到處都缺工的情況下,社會大眾才意識到台灣社會已經不能沒有移工,政府日前推出的移工留才久用政策,更是洩露出政策轉向的端倪。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過去兩年有越來越多聘用或是準備聘用移工的企業,特地找上One-Forty尋求協助,打算在企業內部建立培訓機制,提升移工的語言和適應能力,透過更多的企業內部文化交流,創造可長可久的勞雇關係;對於看護或幫傭之移工需求孔急的台灣家庭,One-Forty將開發文化與語言的教材,從移工踏進新雇主家庭的第一天起,就能建立好的溝通橋樑,此項計畫更獲得傳善獎的肯定,未來三年將努力讓6,000個家庭獲得改善,也為未來台灣長照之路留下更多移工好夥伴。
從2015年開始,One-Forty就透過教育培力與文化交流活動,讓更多移工適應異鄉生活、習得更多知識技能,也讓更多台灣人能夠同理移工,進而產生互動交流。隨著台灣的產業界、社福界,越來越不能沒有移工,我們希望邀請正在實踐CSR、ESG或SDGs的企業,一塊這麼做:
1. 合作辦理企業內部員工訓練、文化交流活動,創造更具包容性的職場環境,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
2. 支持移工教育計畫,贊助實體課程、線上教學影片或教材學習包,讓移工也能享有優質教育,未來有機會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
3. 提供企業的專業技能支援,透過廣告行銷、軟體應用等方式,讓移工議題能被更多社會大眾認識,促進更多友善移工、非歧視性的法律與政策。
第八屆傳善獎得獎機構
●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 張秀菊基金會
● 永信松柏園老人養護中心
● 夢想之家教育基金會
● One-Forty
● 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
● 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
● 脊髓損傷基金會
#傳善獎
#One Forty
延伸報導:新思維翻轉長者照護 改善長照品質,關鍵就在「一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