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加速奔向淨零,台灣需要更有力的碳費政策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ESG

財經 | 產業動態

加速奔向淨零,台灣需要更有力的碳費政策

加速奔向淨零,台灣需要更有力的碳費政策
《台灣碳定價策略:邁向全球淨零前瞻論壇》邀請到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 林子倫(左一)、綠色和平氣候能源專案主任 鄭楚忻(左二)、台達電子企業永續發展部經理 許惠卿(右一) 、環保署環管處處長兼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 蔡玲儀 (右二),共倡台灣碳定價對策
廣編企劃
2022.06.07

《氣候變遷因應法》可望在今年完成立法,碳費徵收最快也可能在2024上路。但是,台灣的碳定價,如何才能有效促進產業的能源轉型?藉由碳費徵收,以及企業自主實施內部碳定價,能不能讓台灣加速跟全球淨零的步伐?

為了鼓勵產業加速提升能源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碳定價」是一項重要工具。為了協助台灣企業加速跟上全球淨零轉型的腳步,綠色和平、歐洲商會-低碳倡議行動、歐洲經貿辦事處,以及商周集團,日前共同舉辦了《台灣碳定價策略:邁向全球淨零前瞻論壇》,特別針對台灣企業的能源轉型對策,以及對於台灣政策的制訂方向,提出重要建議。

資誠:企業引進「內部碳定價」,提早降低碳成本風險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

「企業未來的碳成本勢必增加!」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指出,國際間目前已經有61個地區和國家實施碳定價,管制了全球2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採取碳交易體系(ETS)的國家或地區有31個,實施碳稅的則有30個。如果要符合巴黎氣候協定,碳價水準在2030年之前,必須達到每噸50至100美元。

「全球主要市場的碳價,在2026到2030年之間,必定會持續看漲!」李宜樺強調,面對越來越高的排碳成本,企業必須提早將潛在的外部碳價成本予以「內部化」,也就是實施「內部碳定價(ICP)」,才能降低轉型風險。她指出,全球前500大企業當中,已經有超過45.2%推動ICP。例如微軟,早已在2012年建立內部碳稅制度,向公司內部單位徵收碳稅。

而台灣的友達,則是利用「影子價格」的形式實施ICP,在2016年巴黎協定生效時,就開始推動碳價機制,每年公告價格。例如在2020年,友達公告碳價為每噸新台幣875元,相較於前一年漲價二成,也就是說,節省一度電,等於可節省碳費成本為新台幣0.45元。這樣的機制,能讓內部節能方案的投資效益,有更具體的評估依據。

阿特拉斯科普柯:提升空壓系統能效,碳排減半

阿特拉斯科普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Dereck Devlin則根據該公司的節能經驗,提供台灣產業做為轉型參考。「台灣只要節省10%的電力,就等於現在已經安裝風力發電機的三倍!」他藉此點出,台灣企業應該專注於提高能源效率,才是根本之道。

Devlin指出,全球製造業的能源消耗,有10%用於壓縮空氣系統,如果能提高空壓機的能效,就能大量降低碳排放一半以上。該公司藉由能量回收系統,再利用空壓機產生的熱能,同時致力於消除漏氣,已經產生可觀的節能效益。

台達電子:內部高碳價,促使事業單位積極提升能效

台達電子企業永續發展部經理許惠卿

「在2011到2021年之間,我們累計施行了2,555項節能方案,節電3.19億度,相當於減少24.51萬噸碳排。」台達電子企業永續發展部經理許惠卿說,台達電子是台灣第一家承諾2030年達到RE100目標與碳中和的科技業者,也是台灣實施內部碳定價的指標企業之一。

台達電子的內部碳費,目前已經來到每噸300美元的高價。許惠卿指出,這樣的定價,是根據內部盤查,並整合國際趨勢,取其最高值而定出的。台達成功的運用內部碳定價,刺激事業單位執行節能專案、投資低碳能源,同時,收到內部碳費,也用在能源管理、再生能源開發,以及低碳或負碳技術開發,形成良性循環。

碳費政策共識:費率定期調整、鼓勵企業超前部署

圖為歐洲商會低碳倡議行動總監 蘇冬蘭(左一)、環保署環管處處長兼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 蔡玲儀(左二)、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 林子倫 (左三)、綠色和平氣候能源專案主任 鄭楚忻(右三) 、台達電子企業永續發展部經理 許惠卿(右二) 、商周集團總經理 朱紀中(右一)

由於台灣的《氣候變遷因應法》,目前仍待國會完成立法,產業界與環境團體都期望政府能提出更明確的政策說明。

在本次論壇的焦點對談議程中,針對各方對於碳費的具體徵收方式與政策方向,環保署環管處處長兼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 蔡玲儀在論壇中特別提出說明,在《氣候變遷因應法》母法通過後,將在子法中訂定費率,考量的原則將包括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現況、排放源類型、溫室氣體種類、排放量規模,以及自主減量情形及減量成效等因素。

蔡玲儀也強調,費率將會定期檢討調整,希望能同時兼顧環境有效性、公平性,並且避免負面影響。同時她也呼籲企業能提早進行減碳,提出「有感」的減碳目標,屆時也可望獲得優惠費率。

在焦點對談中,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表示,碳費經費的應用,將根據未來通過的母法版本來訂定。他也指出,「台灣碳費制度是一項工具,而不是目的。」他指出,鼓勵企業加速推動節能,才是碳費的目的。

綠色和平:更高的碳定價,將加速永續轉型

綠色和平氣候能源專案主任鄭楚忻也強調,碳費是促使企業提高能源效率的必要工具。但是,如果要這項工具發揮效力,以台灣現在訂定的碳費水準,費率顯然過低。「依照世界銀行的建議,台灣的碳費在2030年之前,應該收到每噸75美元。」她認為,台灣的碳費政策目標,應該更明確,並與減碳目標直接掛勾。

根據綠色和平與企業界的接觸,也發現許多台灣企業其實期望國內可以徵收更高的碳費,刺激台灣產業加速能源轉型,提昇國際競爭力。「台灣需要更有力的政策工具,提高企業排碳的成本,才能加速促進產業結構的轉變!」鄭楚忻特別呼籲,更高的碳定價,並不會造成經濟衝擊,反而更能促使台灣產業加速進行提升能源效率。

以碳費挹注綠能技術

至於台灣未來碳費開徵後的收入,應如何應用?四位與談人的共識則相當明確,認為必須主要用於補助綠能技術的研發。鄭楚忻特別強調,碳費基金不應直接補助污染源,而該用於綠能技術開發、極端氣候因應準備,並補助弱勢族群,符合公平正義,幫助台灣永續轉型。

蔡玲儀回應,環保署希望碳費收入優先投資於低碳技術,除了工業減碳生產之外,並包括運輸與住商部門的減碳。林子倫也呼應,樂見碳費收入用於發展節能技術、公正轉型,以及中小企業轉型。

隨著政府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揭露,台灣需要更有力的碳定價機制,才能有效促進產業能源轉型,加速趕上2050淨零目標!

《台灣碳定價策略:邁向全球淨零前瞻論壇》焦點報導(上)

觀看【台灣碳定價策略:邁向全球淨零前瞻論壇】完整內容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能源效率 綠色和平 ECCT-LCI 淨零碳排 碳定價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