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重生酷健身 創造運動多元數位服務
全球產業數位轉型趨勢,已非市場新鮮事,甚至可說,沒有跟上數位轉型腳步的企業,都將面臨被時代衝擊淘汰的風險。許多企業都嗅到這股危機,深切思考怎麼轉型,如何數位。開發企業專屬的手機APP,是許多嘗試數位轉型的企業相當青睞的革新策略,對於人力相對吃緊,並未設有APP 開發人力的中小企業而言,將開發設計和維護品牌APP 的工作委外是最方便可行的方式,但要開發出適合自家品牌的系統,無論使用功能、操作介面、動作流程和介面美化等等,都需要企業主的深度參與,才能打造出合用有效的專屬APP。
清楚需求 多方接觸 數位轉型有撇步
位於新店的重生酷健身事業有限公司,是一間新創健身中心。在創立初期,執行長黃俊凱便清楚知道,導入數位經營工具是創業必備的配置,從規劃開業開始,就建立一套完整的會員APP 管理系統,將進出場人次計算等工作,交由數位工具處理,便可降低人事行政成本;此外,由於健身房銷售的運動課程、使用時數、配合教練及會員費繳納狀況等,都需要詳細的消費使用紀錄,有了專屬APP 作為後台數位系統,協助場館管理,各項消費紀錄也比純人工紙本登載更加準確,還可進一步分析歸納,對於經營方向調整,提供了很大幫助。由於所有的消費過程和數字都有完整資料歸檔,會員可以自行在手機APP 上查詢自己的相關消費資料,無形中免去許多不必要的溝通誤會或消費糾紛。
黃俊凱表示,在選擇適合自家企業的數位工具系統前,必須先確定企業定位、使用需求、主要訴求客群等關鍵,多觀察、多接觸不同的軟體開發廠商,重生酷健身就是在多方比較過價格、功能及介面後,才選定最適合自己的廠商,經過多次溝通交流,共同開發出「重生REBORN」APP,也因事前已經有明確的系統規劃目標藍圖,整組APP 從建置到測試完成上架,僅花費3 到4 個月時間,縮短了前置預備期。此外,獲得重生酷健身合作機會的系統開發商,本身為專注解決運動產業管理營運問題的新創團隊,至今已成功協助超過百家運動場館進行數位轉型,提供線上與線下解決方案,不僅精準掌握運動健身產業的需求,提出的開發設計,也能切中健身房的使用特性,提供非常實用的功能,例如消費者可於APP 上檢視個人課表、私人約課及電子點名等,尤其是操作介面直觀又人性化,內建的推播功能可以即時為店家推廣行銷活動,同時兼具實用性及行銷廣告功能,相當聰明便利。
專屬APP 創造多元收益
2007 年亞力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無預警倒閉,造成社會軒然大波,民眾對於健身房會員制存有疑慮,主管機關對健身房的會員收費管理要求也更加嚴厲,若健身房單靠入會會員繳付會費作為收入,經營往往相當辛苦,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影響下,根據體育署統計,各家運動場館整體營收下滑達30%,健身房更是長達數月全面暫停營運,如果過於依賴會員收入,恐怕難以為繼,疫情的衝擊凸顯開創更多獲利管道的必要性,也是健身產業數位轉型的契機。
因應突然改變的疫情生活樣貌,黃俊凱認為,相較於許多中小企業選擇以官方通訊帳號作為會員管理的入口,健身房需要擁有自己專屬的APP,才可以衍生更多的附加價值,創造多元化的營收,例如藉由「重生REBORN」APP 的行銷推播功能,尋求與在地商家配合,創造異業結盟合作的商機。「重生REBORN」APP 嘗試將數位會員卡的效益加強,例如健身房會員前往特約店家,只要出示手機APP 上的會員通行卡,即可享有異業會員專屬優惠,透過多重優惠,讓消費者覺得加入會員會有更高的附加價值,每月持續付費使用的意願就會提高;另一方面,結盟店家也可增加來客量,觸及過去不熟悉的客群,達到多贏。此外,有了更多會員願意使用自家APP,從中蒐集到的客戶資料和消費數據也越完善,更能了解行銷策略是否合適,對於未來的業務開發和經營方向很有幫助。
除了讓會員享有多方加值優惠,將APP 所含數據資料,整合顧客管理系統,提供電子發票、線上金流及電商平台管理等功能,創造更多的收入可能,是建立自家APP 的重點任務。會員前往健身房不再只是來運動,也有機會採買健身相關物品,甚至機能食品,重生酷健身正積極加強後台功能,規劃與其他電商平台連結,未來將提供線上購物功能,替健身房增加更多的收益管道。
自我不設限 跨業斜槓是機會
成立不到兩年的重生酷健身,目前已有超過500 名會員,是業界會員成長相當出色的資優生,導入數位後台管理,讓經營者能夠隨時使用後台工具匯出所需的報表資料,省去蒐集資料、整理分析的時間,將空出的時間,花在更重要的業務開發以及員工教育訓練上,讓人事經營能夠獲得更完善的管理,優化公司的營運發展。
「數據資料」是企業使用數位科技管理經營成敗的關鍵,健身房如果要維持生存,成交率及業績都需仔細處理、謹慎觀察,這其中有很多事務都要面對「人」,無論是員工或是顧客,如果有完整的數位紀錄,才能針對每個人的狀況進行檢討改進,做有效的處理。
黃俊凱建議中小企業,如想做數位轉型,一定要慎選協力廠商,並結合其他產業的經驗,對企業成長的幫助非常大。在思考異業合作或是發展多元獲利模式時,千萬不要自我設限,要有更大的眼界和企圖,才能開創多元的獲利模式,成就跨產業多贏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