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一夫水產 邁向環境永續的智慧養殖模式
一夫水產生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徐嘉隆畢業於嘉南藥理大學保健營養系,2008 年返鄉後,在臺南四草的戶外魚塭學習水產養殖,為了精進養殖技術,又到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甲組生物組(前身:海洋生物研究所)攻讀碩士,期間接觸到室內循環水技術,發現可以用來控制傳統養殖的戶外變因,2015 年與妻子陳柔吟在臺南學甲區共同創立「一夫水產」,導入室內循環水技術,解決傳統養殖不易控制溫度、PH 值、鹽度等痛點,並搭配物聯網偵測設備,推動智慧化的水產養殖模式。
室內循環水改變傳統養殖模式
創業後徐嘉隆親力親為,用了將近5 年時間,投資逾千萬元,親自設計整地填土、建設海洋生態陸地溫室、繪製循環水系統廠區管線等。採用室內循環水技術養殖因為成本較高,所以大約只占臺灣養殖漁業模式的2%,將近九成仍以內陸魚塭養殖為主。徐嘉隆為了回收成本,選擇養殖經濟價值較高的草蝦,同時也利用室內循環水技術,將白蝦的育成率從三成提高至八、九成,使其具有規模經濟的價值。
徐嘉隆表示,提升育成率的關鍵,在於控制生產環境變因,例如在進場前養殖用水有O3 臭氧消毒暫存區,苗源購入後有暫養區,進場前還會再消毒,確保苗體不帶病菌,讓免疫系統比魚類較弱的蝦類,免於群聚感染危機。
溫室養殖環境可避免極端氣候導致溫度、PH 值、鹽度產生劇烈變化,冬天還可讓水溫保持在攝氏25 度,提供耐受性比魚類低的蝦類更有效的保護,即使在過年後仍可收成蝦子。
一夫水產同時導入雲端系統,將生產端數據如水質、電力等數據整合進數據湖,紀錄水產品在養殖期間花費的所有成本,如水、電、飼料等,以此計算養殖產品所消耗的所有成本項目,了解何種成本項目可以再積極控管使其下降。另外,一夫水產也導入智慧型物聯網偵測設備,偵測魚池水質狀況、飼料添加狀況、魚群活躍情況,可即時了解魚池內數據並上傳到雲端,不需時時親自巡邏監督,減少公司人力成本與人為疏失。若遇到特殊狀況,也可透過異常警示系統即時通知漁民處理,減少損失發生機率。
使用Google Analytics 了解客戶
好產品仍需透過有效的行銷方式,才能實現收益。為了凸顯產品優勢,一夫水產在2016 年加入漁業署的產銷履歷登錄,且免費協助餐廳申請「溯源餐廳」(AMOT)認證。AMOT 協會2013 年由農委會輔導成立,餐廳可以在產銷履歷的基礎上,運用科技讓使用的食材資訊更加透明,消費者在點餐前,只要掃描溯源餐廳的QR CODE,就能看到食材的進貨時間及來源。
一夫水產起初運用社群來行銷,2019 年開始自建官網,透過網路進入B2C 通路。共同創辦人陳柔吟找設計公司打造品牌形象,再將產品素材放入網站平台的通用版型,搭配金流、物流系統,完成經濟實用的購物入口網站。
陳柔吟自學行銷知識,以Google Analytics 分析官網上的消費者瀏覽軌跡紀錄,再將購買數據與瀏覽軌跡交叉分析,以了解消費者輪廓和購買習慣,作為後續行銷策略的參考依據。
一夫水產透過數據掌握目前的消費族群以小家庭居多,因此推出小包裝產品,以符合多數客戶的需求。在成功的行銷策略下,一夫水產2021 年的營業額跟前一年相比不但翻倍,品牌形象也隨之建立起來,未來官網還會扮演窗口的角色,幫助相同理念的養殖漁民夥伴銷售商品。
陳柔吟指出,以前一年寫了幾百張宅配單,仍無助於行銷分析,但有了系統紀錄,可以解決搜尋及核對的問題,系統化紀錄數據及客戶資料,才能發揮行銷的價值。
掌握生產數據以利銷售預測
一夫水產下一階段是做銷售預測,以免生產跟不上銷售。因為蝦子及蝦苗容易受到氣候影響,透過數位工具掌握後端生產數據,強化供貨穩定,避免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如果有數據作為佐證,就不需依賴經驗判斷,銷售也不會受到傳統大小月的限制。一夫水產也導入雲端進銷存系統,將不同管道的銷售數據線上化,並整合於同一個資料庫,使消費者及廠商的購買數據一目了然。
在COVID-19 疫情下,一夫水產的通路銷售出現明顯變化。飯店餐飲在三級警戒期間的業績幾乎歸零,但百貨超市及電商團購的銷售反而增加,為此,一夫水產開發冷凍調理包等產品,以因應持續上揚的宅配電商需求,掌握後疫情時代的商機。
徐嘉隆指出,品牌行銷的關鍵是服務,但前端的生產端成本分析最困難,身為管理者必須了解所有管理層面,所以更要不斷思考及學習,這也是中小企業需要持續投入數位轉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