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商業趨勢
AI PC是什麼?宏碁爆出單日成交量14萬張,一次看懂夯什麼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先前表示,AI PC將成為PC產業回春的一大轉捩點。4大PC台廠品牌宏碁、華碩、微星、技嘉也推出搭載AI功能的新品。AI PC熱潮在12月27日股市爆發,宏碁爆出單日逾14萬張成交量,盤中漲幅逾6%,成交量及成交值都居第二大。華碩以478元開高後走高,一度拉升至494.5元,創1998年6月以來、逾25年的新高,盤中漲幅逾4%;微星盤中漲幅逾2%,技嘉也是上漲表現。
AI PC近來成為資本市場最熱焦點,電腦大廠宏碁2023年12月就因此話題,至12月27日止,股價大漲約56%。其他包括華碩、仁寶等相關概念股近一個月也都飆漲。
2024年號稱將是AI PC元年,但,到底AI PC和一般電腦有什麼不同?有需要因此換一台嗎? AI PC真會帶來換機潮嗎?又會為供應鏈帶來什麼機會?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AI PC是什麼?
近幾個月才誕生的AI PC一詞,實際上還沒有明確定義,但可以泛指所有能運算生成式AI的筆電。
過去在筆電運行生成式AI,軟體都是在雲端就運算好了;但AI PC不同,不需要連網,就可以在設備上直接操作AI。因此,AI PC也被稱為「終端AI」,或是「邊緣AI」。
這有什麼好處呢?一是不怕網速太慢,造成延遲,問AI問題時,再也不怕卡頓。二就是保證隱私,放在雲端上,若是駭客有心,隨時都有曝露的風險。
AI PC可以做哪些事情?
目前手機上的AI應用,已知有自動拍照、補光等功能,但在PC上仍仰賴科技公司研發的語言模型,例如微軟推出的Copilot,他讓word可以幫你在寫作時自動打草稿,節省時間。但究竟還能有哪些想像,目前還未知。
超微全球副總裁暨OEM客戶端運算業務總經理班塔(Jason Banta)就曾對外表示,AI PC必須等到殺手級應用出現以後,才會有更清楚定義。
AI PC跟一般電腦在硬體上,到底差別在哪裡?
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但根據微軟的定義,算力40 Tops就可歸類為AI PC。1 Tops代表處理器每秒鐘可進行一兆次操作。目前,不論是AMD、英特爾、蘋果,市面上多數電腦的處理器算力都沒能達到40 Tops這個標準。
我們藉此可以想像,AI PC應該效能更快、散熱更強,使用上也更不耗能。更不至於AI跑個2小時,筆電電量就歸零。
目前華碩、宏碁、微星、技嘉都推出AI PC,硬體配置上,幾乎都主打最新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Intel Arc 顯示晶片,或獨家的AI引擎,強調會帶給使用者更好的AI體驗。
AI PC會像電競筆電那樣,是少數品牌的餅,還是大家都吃得到的商機?
就如同電競筆電,我們可以將AI PC視為一種新的高階產品線。不同之處在於,電競筆電利基小,部分科技公司如微星、華碩可以寡佔。但AI PC涵蓋範圍廣,消費者不會只集中在特殊品牌。無論是外觀設計出色,還是效能運算強大,只要有特色,品牌就可能在AI戰局中出線。野村投信副總經理張繼文表示,在AI戰國時期,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有把握。」
為什麼AI PC市場炒得火熱,消費者仍無感?
分析師普遍認為,消費者無感,就是因為殺手級應用尚未問世。無論華碩、宏碁,或是微星,他們所推出的AI PC,一台都要4萬元起跳,張繼文認為,大多數人仍在觀望,預估也要到2025年至2027年才可能引爆一波AI PC換機潮。
張繼文推算,2020年,疫情居家辦公潮購入PC的使用者,差不多5年後就會考慮汰換,屆時才是品牌爭鋒的戰場。另外,等到2025年AI PC出廠品牌多,價格有望下降,屆時AI PC可能會與傳統筆電價格不相上下。
AI PC在哪個領域最先有感?誰會買AI PC?
張繼文認為,AI PC對3大領域最有感:電子商務、教育、醫療。電子商務上,可以更精準的推播廣告給消費者。教育上更不需多說,未來寫報告再也不需要花時間蒐集資料,一鍵就能搞定。近期AI醫療夯,可以看見不少科技大廠如仁寶、廣達、宏碁都投入。
至於誰會買AI PC,分析師普遍認為比起消費端,AI PC會最先切入商用市場,預估到了2025年,8成商用筆電都將是AI PC。
AI PC對供應鏈而言是很大的機會嗎?
AI PC目前前景不明,除了運算效能要快,散熱能力強,資策會資深分析師黃馨認為,軟硬體磨合是關鍵。
至於是否會讓成熟的電腦供應鏈大洗牌?
有一派認為不會,即使殺手級應用出現,原先就具備高階零組件技術的廠商,依然有技術和能耐跟上潮流。
但也有一派認為,5成以內的廠商會升級,其餘傳統廠商如果沒跟上,就可能遭到淘汰。特別是,AI不像電競筆電只針對特定族群,若殺手級應用出現,將是全面性改革。
綜合專家說法,AI PC未來想像無極限,但就過往歷史來看,硬體往往先行於軟體,若沒有足以改變生活的軟體問世,要引爆換機潮,恐怕還得再等等。
責任編輯:吳中傑
核稿編輯:陳瑋鴻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