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投資理財
快改掉!讓你月薪卡在3字頭的思維

1.近年少子化、人力短缺,原本分散於各職位的工作,都可能集中於單一人力,負擔加重、加薪幅度小,工作的無力感只會越來越重。
2.要為自己加薪,除了投入時間與心力賺錢,更要有自省能力,從自我改變起是最實際的做法。
3.人無法賺到認知外的錢,要突破認知邊界,在於自己怎麼想。由思想帶動行為,就可能會改變存款數字。
許多人的薪資停留在一個階段無法突破。不論是我以前的職涯經歷也好、身旁朋友的經驗也好,許多人都遇過這樣的困境。
加上近年少子化、人力短缺,原本分散於各職位的工作,都可能集中於單一人力,負擔加重、加薪幅度小,工作的無力感只會越來越重。
但大環境不太可能變成我們心中期望的樣子,我觀察到要為自己加薪,金額從幾千元到超越正職薪水,除了投入心力,還要有自省能力。因此,從自我改變起是最實際的做法。
最近跟創作者朋友聊到一件很關鍵的事:「我們無法賺到認知外的錢」。要突破認知邊界,讓自己稍微有一點錢,我整理出4個我在這幾年領悟的觀點。
1.被取代性
市場商品的相似性高,就可能被其他商品的價格、品牌、行銷等因素影響,無競爭力的商品很容易被淘汰。
假設我們在人力市場上都是一個商品,我們與其他人的實質差異在哪?如何保有期望薪資,又能將自己行銷出去?這時個人品牌就顯得非常重要,不一定是成立自媒體,而是做出代表作,或把口碑有建立起來。
2.思維跨越
為何說是「跨越」?因為貧窮與富有,如字面般存在於兩極,中間存在一大段距離,並非單純只是存款的差距,而在於自己怎麼想,思想帶動行為,就可能會改變存款數字。
當我們無法試著轉換立場,思考有錢人如何看待事情,或理解賺錢的邏輯時,擁有的財富就會受限。
3.時間運用
我們無法藉由付出大量時間來致富。
每個人的時間有限,應該思考如何提高時間的價值,而非反覆出售勞動力換取薪水。一來不是長久之計,體力有一天會不再能負荷;二來是我們賺的薪水,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4.匱乏心態
內心的空虛、缺乏金錢,都可能讓我們尋求錯誤的方式來填補,好讓自己暫時獲得滿足。但追求填補可能會短視近利,或為了促成某個結果而不斷追逐。過程中可能錯過更重要的事、流失更多金錢,也形成另一種空虛感。
如何讓自己在忙碌的工作日常中,對未來保有期待?很重要的是自我提問,探詢內心真正渴求的,寫下心中目標並實踐它。
不論職場、人生,抱持定型心態(大環境就是這樣,躺平吧!)或成長心態(即便如此,我還是要精進能力,為自己加薪!),往往會成為發展是否順遂的關鍵。藉由自我覺察內在,我們能了解自己感受和想法,可善加利用自身的優缺點;覺察外在則可提升換位思考能力,越瞭解人性,就越接近成功。
無法調薪、改變現況的原因,很大部分是來自於心態停滯不前,或過於擔心各種大小事,卻沒有採取真正的行動。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