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AI爆單做不完,「台積電很急!」3個月內喬攏銅鑼廠,不排除再找下個擴廠點
1.台積電證實,將於竹科銅鑼園區新設立生產先進封裝晶圓廠,預計2026年底完成、2027年第3季開始量產。
2.台積電現階段AI晶片已出現爆單,就算銅鑼廠蓋完,也只能解決現階段訂單需求,推估很快就須尋覓下一個地點。
3.台積電新廠的指標性意義在於:台灣具有量能承接AI需求,訂單不會外流,其次是今年內部投資偏冷,加碼蓋廠有望重振廠商投資信心。
台積電25日證實,將於竹科銅鑼園區新設立生產先進封裝晶圓廠,預計2026年底建廠完成、2027年第3季開始量產。官員透露,該廠應可滿足台積電現階段AI訂單需求,考量到AI強勁未來需求,不排除須尋覓下個擴廠地點。
據悉,台積電現階段AI晶片已出現爆單,即使透過製程調整也都無法滿足客戶需求,銅鑼園區封裝晶圓廠的前兩年都無法完整消化訂單;銅鑼廠蓋完後,月產能11萬片12吋晶圓的3D Fabric製程技術產能也僅能解決現階段訂單需求。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上周法說也提到,現階段有收到客戶強勁需求。台積電團隊預測,AI需求未來五年將以將近五成的年複合成長率增加,營收占比也將增加到11%至14%,顯示未來AI訂單燙手。
因此,按上述訊息,台積電僅仰賴銅鑼園區封裝晶圓廠要解決未來訂單量將出現不足,很快就須尋覓下一個地點。官員回應,台積電是否還要再找地須視國際需求;但按台積電過往作法,應會等到訂單到手才審慎評估擴廠。
知情人士透露,台積電當初開出尋地需求是「速度要快」及「科學園區」,前者是為了快速興建廠房,解決訂單燃眉之急;後者是因科學園區有統一窗口方便管理,又具有雙迴路可避免出現電力故障。
當時國科會有為台積電盤點四處土地,分別為竹科銅鑼園區、嘉義科學園區、高雄橋頭科學園區,以及屏東科學園區。
其中,嘉科在環評階段就排除晶圓製造,屏科也尚未完成開闢,因此兩園區未納入考量範圍。
橋科雖有5至10公頃的素地可開闢,但最終台積電選擇開發速度期程最快的銅鑼園區。
官員回顧,台積電此次找地真的很急。5月向經濟部王美花反映AI熱難以消化訂單。經濟部基於協助廠商投資,因此跟國科會討論土地問題,後來就上升到行政院層級。
透過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定期召開的「半導體重要議題會議」,國科會盤點各地土地,最終選擇銅鑼科學園區,前後僅不到三個月時間。
然而,該筆土地原本是口頭默契給力積電使用,最終在考量投資效益、落實投資建廠速度、投資量體等因素,決定交由台積電;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聽聞後也爽快讓地,政府後續會為力積電安排其他地點。
針對台積電在銅鑼園區蓋新廠有幾項指標意義,第一是因確保台灣具有量能承接AI需求,不會導致訂單外流到其他國外競爭對手;其次是台灣今年受到景氣影響內部投資偏冷,台積電加碼蓋廠有助於提升廠商投資信心。
※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台積電回應竹科銅鑼設新廠 估投資900億元、創造1500個就業機會
責任編輯:劉怡廷
經濟日報為台灣財經新聞媒體的領導品牌,1967年4月20日,隸屬聯合報系,也是國內發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提供工商業界新聞、展覽、論壇、刊物、講座、網路等多元服務,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擔負聯合報系財經數位平台的旗艦角色。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