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投資理財
銀行App讓擠兌超方便?國泰金總經理:轉帳也該有熔斷機制
1.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表示,美國矽谷銀行不到48小時被提走420億美元,這個規模放到台灣任何一家銀行都會掛掉。
2.李長庚指出,過去民眾是排隊擠兌,現在數位金融發達、手指間轉帳就瞬間擠兌,流動性管理將成為金融業很重要的議題。
3.股市交易有熔斷機制,李長庚認為,若銀行在面對流動性危機時,有類似熔斷機制的做法,也許能讓民眾想一下、暫時阻止擠兌狀況。
美國矽谷銀行48小時內遭民眾擠兌420億美元,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表示,現在數位金融發達,民眾手指滑一滑轉帳就可能發生擠兌,也許可以參考股市的熔斷機制,以即時因應銀行短期的流動性問題。
國泰金22日實體舉行2022年第4季法人說明會,近期美國矽谷銀行倒閉隨後接管,也有媒體關注壽險解約潮議題。
李長庚表示,去(2022)年10月確實有保單解約較多的狀況,不過有當時的背景因素,一是當時台美利差最多,二是新台幣當時貶到32元,匯差也大。民眾如果壽險美元保單解約,假設解約費用很低,或是解約後直接拿美元去買美債,收益率較高,或是換回新台幣也可以賺到匯差,因此當時解約金額各家業者都比較高。
李長庚表示,保險有安定基金,保單會100%確保,民眾如果保單提前解約可能會有費用損失,但存款領走不會有損失,頂多影響定存的利息,因為這樣的特性差異,因此過去台灣比較聽過的是銀行擠兌,幾乎沒聽過保險爆解約潮,畢竟保險就算被接管,相關保障也是100%確保。
回顧台灣過去金融發展史,李長庚直言,民眾過去如果排隊幾天擠兌幾百億元就是天下大事,但現在美國矽谷銀行不到48小時被提走420億美元,匯率換算大概是新台幣1兆2800億元,他坦言,這個規模放到台灣任何一家銀行都會掛掉。
李長庚指出,過去民眾是排隊擠兌,在數位金融發達下,現在是「手指間轉帳就能擠兌」,流動性管理會變成未來金融業管理很嚴肅的議題。根據金管會的資料,台灣銀行的流動性相對高,但現在數位時代網路社群媒體傳播快速,如何因應金融機構面對流動性危機,值得思考。
李長庚表示,股市交易有熔斷機制,銀行面對流動性危機時,有沒有類似熔斷機制的做法可以參考。主管機關討論後,也許觸及某些指標,有沒有可能熔斷2、3小時,讓民眾想一下、暫時阻止擠兌狀況等,有賴各界集思廣益,找到相應方式。
延伸閱讀:
瑞信、矽谷銀連環爆,還有未知錢坑!「新金融風暴」會來嗎?台灣壽險業也曝黑洞危機?
責任編輯:倪旻勤
【更多精彩內容】
商業周刊1845期
貪心致命 歐美銀行連環爆全解析
到處都是未知錢坑!矽谷銀、瑞信2週內爆雷,台灣壽險業陷解約潮
》矽谷銀行倒閉,一封求救信卻成最後稻草
》167年瑞信四折價賤賣內幕
》壽險業去年解約金逾1.2兆創新高,儲蓄險竟變大黑洞
財富自保:抓住利率修正期,布局債市最佳時刻
拆解最接近「新金融風暴」12天,專家:銀行問題不會停!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