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iPhone機殼良率僅50%,蘋果供應鏈移師印度3大卡關
1.印度憑藉人口優勢,希望能複製中國過去20年的製造模式快速成長。
2.蘋果的印度供應商塔塔,負責生產的iPhone機殼良率僅有50%。專家分析印度供應鏈目前有3大問題,請見本文說明。
3.汽車大廠在過去5年間也紛紛撤掉印度產線,除了認為印度難以發展製造業外,也因為印度缺乏發展電動車的人才與基礎建設。
當製造商撤出中國,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寄望能循著中國過去20年的成長模式,快速起飛。其中,印度憑藉人口優勢,是最有可能取代中國的國家。但挑戰可能比企業主們想像的更多。最近傳出蘋果供應商塔塔 (Tata) 在印度南部的iPhone機殼工廠,生產的廢品率高達50%,專家指問題可能出在印度文化,推測印度可能更適合發展服務業,而非製造業。
蘋果從2017年開始在印度生產初階款iPhone,與印度政府共同推動製造業。蘋果一直在印度擴大布局,2022年更是大幅增加印度生產規模。iPhone 14推出不久,部分機型就在印度組裝生產。
但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金融時報》2月14日報導印度供應商Tata的機殼工廠,機殼良率只有50%,等於只有一半機殼可以送到富士康組裝。但蘋果手機機殼良率目標是100%,目前中國供應商已非常接近。
印度文化不利製造業發展
市場分析,問題出在文化。蘋果前員工指出,印度供應商的學習態度,遠比不上中國公司積極,同時也很難適應蘋果要求的產品標準。整體而言,蘋果與印度製造商的問題主要有3方面:
- 製造商對客戶的擔心反應遲緩,或需要調整時缺乏靈活性。
- 來自蘋果的問題,蘋果要求的保密文化與當地生產商有摩擦。
- 政府效率,印度官僚體系支離破碎,很難有與中國一樣的效率。
雖然印度的省級政府竭盡全力開發工業,聲稱能複製中國製造模式,但實際上還在嬰兒階段。專家認為目前看來,在其他國家建立蘋果供應鏈,都無法與中國數十年發展相比。印度供應商可能需3年時間達到穩定量產,屆時才能弱化以中國為主的生產地位。
汽車大廠紛紛退出印度製造
過去幾年製造業一直在印度碰壁,2014年~2021年11月期間,超過2700家外國公司及子公司關閉印度業務。尤其過去5年間,許多國際汽車製造商紛紛退出印度,普遍說法是印度是難以發展製造業的地方。
原因之一是監管環境非常不穩定。印度儲備銀行 (RBI)前行長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分析,雖然印度政府最近推出生產掛鉤激勵(PLI)計畫,承諾5年內補助13行業總計197兆盧比(依照2月17日的即期匯率,折合台幣約72兆3488億),有製藥、行動和電子元件製造等產業。
但計畫中太多加註的細則,對外國長期投資者而言更是阻礙重重。其中像是:要求公司5年內達一定營業額門檻,才能申請獎勵。但企業無法準確預測5年後產業和世界經濟,所以外國企業不會冒這種風險,而且印度也不是唯一能投資的國家。
此外,以前企業可以用廉價勞動力和稅收優勢賺錢,但隨著技術差距擴大以及高進口關稅壁壘,就不再適用同一種模式。例如汽車大廠押注電動車,可是印度缺乏先進技術人才與基礎建設,全球製造商便會將生產轉移到更有利可圖的國家。即使印度有人口優勢與政府支持,Rajan 仍認為,印度必須專注擴大服務業,而不是複製中國製造業主導的成長模式。
參考資料:金融時報、Appleinsider
延伸閱讀:
Google Bard 進入壓力測試,執行長要求全體員工參與
擴大當地產能,鴻海斥資 19 億買越南北江土地
*本文獲「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印度文化阻礙印度製造,發展服務業更適合
責任編輯:陳瑋紅
核稿編輯:倪旻勤
由多位喜好並擅長各種科技知識的朋友共同創立的「科技新報」。參與成員各有專精,網站內容涵蓋各式新科技訊息,從行動運算、醫療生技、網路,到科技產業、技術等多樣領域,期盼以自身的知識與經驗,帶給所有讀者未來市場與科技生活更多的啟發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