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投資理財
英國十年來最大罷工、婦女被迫賣身求生⋯為何落到這番境地?
1.英國國內罷工不斷,2月1日有近50萬人罷工,是10年來最大規模。而罷工的主要訴求,是要有更合理的薪資待遇,以讓他們面對通貨膨脹。
2.BBC發布「銅板價」線上食譜、學校把暖氣關小、社區開辦「大眾暖堂」⋯⋯都是通膨造成英國人生活的轉變,而這一切的源頭,與英國脫歐脫不了關係。
3.英國經濟衰退的案例,很值得台灣學習,台灣在地緣政治危機下不斷邊緣化,未來經濟要如何更好,直得深思。
最近看到報導,英國醫療體系正在崩潰邊緣,衛生官員預估,每週將有500位病患因延誤治療去世。醫療人員工作極長的時間,面臨流感、新冠病毒和猩紅熱等傳染病夾擊,醫療人員都得冒著染疫風險工作。
2月1日,英國人有近50萬人罷工,參與罷工行動的行業涵蓋教師、火車司機、公務員等,他們要求加薪以因應通膨壓力;英國政府面對調薪的訴求態度強硬,拒絕調薪以避免通膨加劇。
這週,醫護人員也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罷工,有十多萬名護理師和救護車人員6日同一天罷工、9日千名物理治療師罷工,10日約1.8萬名救護車人員將再次罷工。
通膨嚴重,英國人難度日
英國廣播公司(BBC)發布數十種主打「銅板價」的線上食譜,每種的價格都低於1英鎊(約新台幣36.2元);有學校把暖氣關小,有社區開辦「大眾暖堂」讓家裡無法取暖的民眾有地方待。英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在2022年10月飆升至11.1%,隨著能源與食物價格帶動通膨,讓低收戶受到重大衝擊。
此外,勞動力衰退的現象,也將英國整體經濟推向不可逆轉的頹勢。英國央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擔憂,因英國對醫療資源投資不足、對英國人造成的健康災難,可能會是工業革命以來最嚴重的境地。目前英國就業率排名在富裕的工業國家中落後,很可能成為就業率低於疫情前的發達國家。
英國的衰退,政治必須負很大責任,這也是民主的代價。脫歐(Brexit)在今天看起來是個錯誤的決定,彭博指出,脫歐使英國經濟每年損失1000億英磅。英國脫歐更帶動新一波反全球化浪潮,誠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所言,全球化已死。
英國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走民粹路線,提倡不現實的減稅政策,只做45天便下台一鞠躬,卻把英國打入黑暗深淵。隨著民間消費萎縮、商品貿易赤字擴大,英國央行在2022年11月的會議預期,經濟將進入1920年以來最長的衰退。高盛預測,英國經濟在G10國家中居末位,萎縮幅度與戰爭中的俄羅斯不相上下。
我在2022年底看到金融時報一篇整版特刊,報導英國由於經濟蕭條,許多婦女為了養家餬口,進入性工作產業。整版報導說明這不是少數個案。(BBC影音報導)
領導世界的經濟體洗牌,台灣有機會征服世界嗎?
當領導世界的經濟體殞落、被後進國家追上,人民一定心裡不會好受。香港首富李嘉誠10年前脫中入英,幾乎買下半個英國,2022年他開始拋售英國資產,轉往越南。30年前,台灣經濟水準超前中國,但現在台商被邊緣化。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美國身上。中國在很多地方超越美國,例如道路基礎建設、5G、電動車等。而美國制裁中國的武器就是掌握在台灣企業手中的晶片,台灣因而成為中美地緣政治焦點。
台灣產業正面臨被超車的挑戰,我們的競爭對手是南韓。台灣人或許覺得台積電大幅超越三星很自豪,但可能不知道,我們很多產業輸南韓。南韓力圖成為全球電動車前3大,電動車電池已是第2名。最值得重視的是南韓影視文化,從電視劇「魷魚遊戲」、男子樂團BTS,到女子天團Blackpink,全都征服世界。
25年前亞洲金融風暴時,南韓幾乎破產,如今卻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重點是南韓發展很平均,硬實力和軟實力並重。過去大家說南韓經濟被財團壟斷,但台灣中小企業雖多,卻被電子科技業大咖踩在腳下,資源分配嚴重不均。
看到英國的下場,很值得台灣借鏡。我們一向以民主價值自豪,台灣未來會不會因此而更好,值得每個人深思!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大中華地區金融界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家,投資銀行界的領軍者 ,具有超過30年投資銀行和創投經驗,曾主辦多件港股、紅籌股、H股、B股、台資企業股票上市、私募股權融資、企業兼併收購項目;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中國大陸併購公會理事,2008年度榮獲中國大陸併購公會"最佳併購交易獎",2010年度再獲台灣證交所最佳證券承銷商(海外組)。美國史丹福(Stanford)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現職: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新北市-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共同發起人/蔚藍華騰智慧顧問公司董事長/智門SmartGate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