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第一金還能存股嗎?存股族注意!2023銀行型金控2大逆風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投資理財

第一金還能存股嗎?存股族注意!2023銀行型金控2大逆風

第一金還能存股嗎?存股族注意!2023銀行型金控2大逆風
法人圈點名第一金、兆豐金、中信金等海外曝險、外幣資產占比較高的銀行,2023年恐遭2大逆風衝擊獲利。 (來源:商業周刊資料照)
撰文者:廖珮君
經濟日報 2023/01/09
摘要

1.法人提醒,2023年銀行型金控恐有2大逆風:一、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壓抑了銀行放款動能;二、景氣若持續惡化,資產品質現疑慮,信用成本增加,將重擊獲利。

2.法人提醒,當升息步入末階段時,銀行存款資金成本會逐步高於放款利率增幅,及當銀行轉做換匯交易時,也會壓縮淨利差增幅,甚至讓淨利差轉為下跌。

3.即便目前全體銀行業逾放比仍維持0.15%的史上新低水準,一旦景氣惡化持續、市場需求不彰,企業壞帳疑慮將起,恐會推升2023年銀行業信用成本。

2022年中實大戶搶進的第一金、華南金和合庫金3檔銀行型金控,2023年就穩了嗎?法人提醒,2023年銀行型金控恐有2大逆風,一、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壓抑了銀行放款動能;二、景氣若持續惡化,資產品質疑慮將起,信用成本(如呆帳提存)恐會增加,2大逆風都將重擊獲利。

法人說,2023年美國升息期間拉長、但升息幅度下降,預期銀行業淨利差雖持續成長、但增幅會減緩。其次,升息步入末階段時,銀行存款資金成本會逐步高於放款利率增幅;以及當銀行轉做FX Swap(換匯交易)時,也會壓縮淨利差增幅,甚至讓淨利差轉為下跌。

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低於3%時,全體銀行放款年增率也將從2022年8%降到5~6%,加上淨利差增幅趨緩,「放款量、價齊跌」將大舉壓抑銀行獲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家法人也說,過去經濟週期循環在經濟下行階段時,通常會伴隨銀行資產品質惡化、及信用成本走揚。

該法人說,即便目前全體銀行業逾放比仍維持0.15%的史上新低水準,一旦景氣惡化持續、市場需求不彰,企業壞帳疑慮將起,恐會推升2023年銀行業信用成本。

法人圈點名海外曝險、外幣資產占比較高的兆豐金、中信金、第一金等,即便資金成本較具優勢、淨利差減緩程度較低,但也需留意信用成本增幅影響獲利也可能高於同業,等於優劣勢參半,獲利與風險並存。

此外,也因2022年股債雙空,讓銀行型金控下的子銀行資本適足率大舉下滑,也需留意銀行型金控,如兆豐金、玉山金在2023年可能的增資需求,都會讓銀行型金控評價面臨下修挑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金控股2022年人氣王換人了!這檔小股東暴增近17萬人
中實戶最愛買甚麼?2022年擁抱這三檔金控股
第一金去年獲利 衝破200億
第一金去年賺逾200億創新高 14家金控唯一正成長
元大金去年賺214億 配息無虞

責任編輯:陳瑋鴻



兆豐金 銀行 升息 放款 存股 中信金 第一金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展開箭頭

經濟日報為台灣財經新聞媒體的領導品牌,1967年4月20日,隸屬聯合報系,也是國內發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提供工商業界新聞、展覽、論壇、刊物、講座、網路等多元服務,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擔負聯合報系財經數位平台的旗艦角色。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