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投資理財
從巨大延票事件,學會看「賺錢公司」的財報哪裡有問題

1.本文藉由公開資料分析巨大財務狀況,解析巨大公司除了庫存水位過高,還可能有哪些問題。
2.觀察巨大公司近6年的營業額,每月、每季、每年都增加。但近2年庫存的增加趨勢,卻與營業收入趨勢相同,顯示進貨活動比銷貨更活躍。
3.巨大公司6年來現金流入只有150億元。2021年狀況特別嚴峻,營業活動的現金「淨流出」50億元,竟然還進行投資活動18億元、發放股利30億元。
很少有一家公司,國際知名、財務績效良好、股價長期超過200元,在發行公司債及辦理現金增資後,還要向供應商要求延長票期45天。
變異的財務績效
依據公開資料,巨大公司的「財務績效」自2017年到2022年(前三季),約6年的時間營業額、毛利額、稅前淨利及每股盈餘年年成長。但是,巨大的「財務狀況」卻嚴重背離,摘列資產負債表重要數據如下:

縱使該公司每股盈餘年年超過10元,但負債總額卻在6年後不減反增,總額增加320億元,該數額與流動資產增額相當。負債比率部分,從56%提高到64%。
巨大顯著的問題
巨大的問題無它,就是「現金」。多數報導都把巨大的問題,指向應收帳款及庫存,這個結論沒問題,但不夠全面。身為一位財務會計專業從業人員,我利用現存的有限資訊,分析巨大的財務狀況。
先從營業面、投資面及理財面3面觀察:
1.營業面
巨大優秀的財務績效,究竟能為企業帶來多少現金?用盈餘品質來看,盈餘品質高,表示公司盈餘大部分是由現金組成。
巨大公司的盈餘品質:

綜合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得出以上財務數據。顯示巨大公司近6年來的盈餘有260億元、折舊有95億元,理應有355億元的現金流入,然而實際產生的現金流入,卻只有150億元,盈餘品質指數只有42.2%。該比例在近2年更糟糕,分別為負數60.2%及正數16%。從數字來看,營業面問題使財務狀況惡化,是這2年的事。
近6年來,巨大的現金流入不如預期。應收帳款增加,使現金流入減少69億元;存貨增加,使得現金流出增加246億元;應付款項增加使現金流出減少87億元。主要影響發生在近2年。
造成巨大公司營業現金流量不如預期,其項目出現在「應收帳款增加」及「存貨」問題;其時間點發生在近2年。

2.投資面
企業的投資有本業及業外投資。巨大的投資現金流出如下表:

巨大近6年因投資,流出現金154億元,本業投資佔大宗。與折舊費用總數95億元相比,近6年來之超額換新,使現金淨流出49億元。從時間點觀察,超額換新並非這2年的事。
投資效益分析

6年來,本業投資144億元,與折舊費用相比,顯示「汰舊換新比率」為152%,又稱為「投資擴充倍數」。可能是這個投資的結果,使巨大營業額從2016年之572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900億元(估計),成長倍數為1.57倍,顯示投資擴充倍數與營業額成長倍數相當。
值得探討的是,其投資項目是否必要?預計的效益是否已完全發揮?因筆者非行業人士,有待專家評價。評價時,分年份、地區、項目及產品對照,也許可發現問題。
3.籌資面
巨大公司的籌資活動,包括現金股利發放及附息借款。
現金股利發放

從數據觀察,巨大公司的現金股息配息率大約在58%,比率相當適中。
整體籌資活動

從數據可以觀察到,巨大公司的自有資金不夠用,必須依賴借款,才能發放股利。6年總計借入191億元,集中在最近2年。
負債問題

從上表可知,該公司6年來舉借附息借款191億元,加上其他營業負債,導致負債金額比2017年多增320億元。
巨大6年盈餘260億元,被存貨及應收帳款侵蝕之後,營業活動創造的現金流入150億元,根本不夠用。為了應付投資擴充及發放股利,只好舉債支應。
潛藏問題
1.進貨活動比銷貨活動更活躍
觀察巨大公司近6年的營業額,每月、每季、每年都增加。但,近2年庫存的增加趨勢,與營業收入趨勢相同。通常營業額成長,存貨水位應該呈現平穩或減少,巨大的庫存不減反增,代表進貨(或生產)活動比銷售活動更活躍。
這個現象是企業通病,不外乎幾項原因。一是對前景預測過於樂觀;第二,生產部門與銷售部門脫節,沒有做產銷協調;第三是,最高管理階層的治理出現問題,未掌握問題並適時處理。
2.毛利率雖有提升,但幅度不足
2017年的月均營業額46億元、毛利率20%,2022年的月均營業額78億元、毛利率23.2%。營業額成長幅度70%,但毛利率的「增幅」只有16%。在營業額高成長及設備超額換新的情況下,毛利率增幅似不理想。
3.營業費用(率)略有異常
營業額提高、毛利率上升,致營業利益的金額及比率皆呈上升趨勢,這很容易讓人忽略營業費用(率)之變動。
巨大公司之營業費用率一直在14%上下,不管營業額水位是2017年的552億元,或是2022年的900億元(推估)。在營業額增幅為63%的情況下,營業費用的增幅亦達56%。(2017年的營業費用為81億元,到2021年為127億元(推估),成長金額36億元,增幅為56%)。營業費用的增幅在最近2年度,特別明顯。
4.「超額換新」幅度大
6年來提列折舊費用為95億元,是對設備「折舊」事實的認定,同時期本業投資「換新」144億元,換新的速度明顯比汰舊快。「超額換新」的金額為49億元、幅度57%。
超額換新值得探討的面向至少有2個:第一,超額換新之比率為57%,帶來營業額成長幅度70%,是否合理?第二,在超額換新比率不低的情況下,營業額成長幅度也不低,但是毛利率增幅卻不特別明顯,值得更深入探討。
5.投資及理財(股利發放)政策的合理性
巨大公司6年來的現金流入只有150億元。其中以2021年特別嚴峻,營業活動的現金「淨流出」50億元,竟然還可以進行投資活動18億元、發放股利30億元。
這個情況,在2022年未有改善,營業活動的現金流入只有12億元,卻仍持續發放股利達37.5億元。
績效背後有巨大問題
巨大公司多年來的財務績效,令人欣羨。但優良的績效背後,卻存在不為人知的故事。
表面上的問題為應收帳款與庫存增加,使營業活動的現金流入不如預期。資產換新高於汰舊的速度,在缺乏資金下仍維持58%之配息率,致使必須舉債191億元調節。
其他潛藏的原因,也顯示著巨大公司的管理效率及文化問題不容小覷。如進貨(生產)活動比銷售活動更活躍、毛利率增幅沒有跟上營業額及超額換新的幅度、營業費用增幅緊追營業額增幅,董事會在現金入不敷出時仍發放股利。
最終導致的結果是,需辦理現金增資34億元做支應,且得公開請求供應商延長票期45天,這也讓巨大公司經營多年的商譽及人設,一次毀滅殆盡。
以上種種問題,多是企業通病,有的是文化問題、有的是管理問題。分析財務報表,對公司營運的幫助有限,其他的就只仰賴管理階層的智慧。
【巨大延票風暴解讀,都在《商業周刊》1832期】
商業周刊1832期
自信惹禍
巨大延票風暴全解讀
一封失敗溝通信、一場谷底接班的壓力,掀單車龍頭最大信任危機
協力廠商:「如果是標哥,一定站出來幫大家先扛起來」
資深會計師:「它等於拖了7個季度,才把事情爆出來」
台灣之光變了嗎?帶頭衝的模範企業,從利他轉向獨好
營收獲利創新高,卻輕忽溝通高庫存危機
巨大風波,埋下明年全球自行車營收掉2成伏筆
☛立即購買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