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鴻海布局含金量最高三電有何機會?
1.電控、電池、馬達(機電)等三電,是電動車關鍵零組件,是鴻海能否實現2023年電動車營收發酵的關鍵。
2.當中成本最高的電池來說,電池模組關鍵為電芯與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電池管理系統)。
電動車有一半以上成本在電控、電池、馬達(機電)等三電,是電動車關鍵零組件,也是電動車成本能否下降的重點所在,鴻海(2317)預期2023年電動車相關營收將明顯發酵,能否如期實現,當中佈局已久的三電進度成為關鍵,鴻海科技日甫落幕,本篇將說明鴻海目前三電發展進度。
電動車成本結構中,電池即佔3分之1以上,加上電控、馬達,三電合計佔成本一半以上,鴻海本身優勢在於電子零組件製造、供應鏈管理能力,而本身不足之處在於造車技術,此部分透過與裕隆(2201)合資成立鴻華先進有了發展基礎;此外電動車關鍵零件像是三電,目前透過與指標廠商合作、MIH平台整合、自行研發方式補齊,其中,自研技術更有利於降低成本,是未來鴻海拓展電動車市場的關鍵。
其中三電自製率提升,更是鴻海能否實現2023年電動車營收明顯發酵的關鍵所在。鴻海甫落幕的科技日所發表的三款自主開發電動車款:Model C休旅車、Model E轎車和Model T電動巴士,僅是向品牌客戶展示鴻海電動車整車解決方案的能力,但後續若進入在商言商的量產階段,各種關鍵零組件若能展現出成本與效能兼備特性,才能達到車廠量產條件與競爭力。因此鴻海三電的自研發展進度成為關鍵。
以當中成本最高的電池來說,電池模組關鍵為電芯與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電池管理系統)。
產業人士指出,特斯拉的作法,是先發展BMS、再去做電芯,特斯拉推出的4680電池,就是以這樣的路徑發展,BMS一旦出來,就能知道需要怎麼樣的電芯。
鴻海也將採取這樣的模式,鴻海已自行研發BMS,目前電芯透過MIH平台成員供應,透過這樣的模式,鴻海已具備供應電池模組,且市場認為,鴻海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降低電動車重量,之後不排除自行切入電芯生產。
目前生產電芯廠商眾多,鴻海競爭力為何?產業人士認為,鴻海自行研發電池材料技術已有一段時間,目前各家廠商發展電芯的競爭關鍵,在於使用更少的電芯但發揮相同的電池效能,讓單位使用電芯數量變少、汽車重量降低、成本下降,而這需要透過材料技術達成,鴻海目前已掌握相關材料技術,若後續獲得客戶採用,將具備競爭力。
至於更長遠的固態電池,目前市場還未發酵的原因在於量產設備不足,以及關鍵材料合成技術門檻較高,使得量產需要時間。以設備來說,目前設備技術掌握在少數廠商手中,目前有條件生產固態電池的像是Toyota、Volkswagen等,皆不願意釋出設備。而鴻海後續不排除自行開發生產設備,至於關鍵材料方面,目前鴻海也已掌握相關技術,預計克服量產約要2-3年時間。
另一方面,電控以及馬達等二電進度預計會比電池更快。以電控來說,主要構成包括負責網路訊息的中央網關模組CGW(Central Gateway),車用資訊娛樂系統IVI(In-Vehicle Infotainment),以及負責控制車用電子的VCU汽車控制單元(Vehicle Control Unit),目前鴻海電控系統已經開發完成。至於電機系統,鴻海機電系統則有約60%零件來自MIH,目前系統已符合台灣電動巴士要求。
市場人士指出,鴻海的三電發展具備技術基礎,是未來電動車營收能否發酵的關鍵所在,目前仍需在客戶端認證以及通過相關法規要求,預計自行研發的三電有機會明年首先導入電動巴士,2023年開始導入乘用車,未來鴻海三電導入客戶進度,值得持續關注。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責任編輯:陳宣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