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買不起特斯拉,小米能做出「年輕人的第一輛電動車」嗎?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25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財經 | 商業趨勢

買不起特斯拉,小米能做出「年輕人的第一輛電動車」嗎?

買不起特斯拉,小米能做出「年輕人的第一輛電動車」嗎?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極客公園
獨立觀點 2021.02.20
摘要

1.中國國務院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這意味著,未來5年,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巨大的市場增量,由此也為相關產業鏈企業的估值奠定了底層基礎。

2.對小米來說,隨著智慧手機業務逐漸觸及天花板,估值難以進一步增長,因此必然要尋找在智慧領域全新的增長點。新造車正好為這一增長點提供了不二之選。

3.小米「毛利潤率不高於5%」的定價策略及其行銷能力在汽車行業也未必能夠奏效。

年輕人的第一輛電動車,可能就要來了?

2月19日,據《晚點LatePost》消息,小米已確定造車,並視其為戰略級決策,具體形式和路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一位知情人士稱,小米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

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也時不時有小米造車的傳聞爆出。早在去年年末,就曾有小米將聯合比亞迪推出新車的傳聞,但當時小米很快闢謠稱「沒有造車計畫」。

今日,小米確定造車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發廣泛關注,受該消息推動,小米港股收盤前大漲近10%。對此,小米集團就造車傳聞向媒體回應,給出的說法是「等等看看,暫時沒有」,更多消息則暫時不回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米早已佈局汽車領域

小米之所以造車傳聞不斷,與小米先前採取的諸多行動有關。

早在2013年,雷軍就曾兩次去美國拜訪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並表示了對於智慧汽車行業的好奇與關注。

隨後雷軍又在2015年和2016年通過其創立的順為資本投資了新能源造車公司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當時雷軍就曾與行業人士交流過造車想法,但回饋並不樂觀,因此沒有繼續推進。

2019年,在小鵬汽車的C輪融資名單上,小米集團的名字又一次出現。這一次的投資使小米與智慧汽車領域的合作更進了一步,雷軍曾表示:「小米集團和小鵬汽車在智慧手機和智慧汽車互通方面,已開展了深入的合作,並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希望通過本次戰略投資加深雙方在智慧硬體和loT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小米又再次拉近了和汽車行業的關係:投資車聯網企業上海博泰,註冊「小米車聯」的商標,與梅賽德斯—AMGF1車隊合作推出特別版小米米家電動滑板車Pro2,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將攜手梅賽德斯—賓士SUV等。

在研發投入上,小米從2015年起陸續申請了汽車定速巡航、能源補充、車輛操控、導航、輔助行駛和行車安全等汽車方向的發明專利。

抓住新造車的風口與機遇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不斷發展,市場需求逐漸變得更為廣闊,新造車已經成為新一代值得抓住的風口與機遇。

(編按: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這意味著,未來5年,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巨大的市場增量,由此也為相關產業鏈企業的估值奠定了底層基礎。

除此之外,智能電動汽車在股市中也備受追捧。2020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漲幅近7倍;去年年中上市的小鵬和理想,市值與IPO時相比最高漲幅達300%。就連在2019年跌入谷底的蔚來,也在去年一年內最高股價漲幅14倍,市值一度超過小米。

對小米來說,隨著智慧手機業務逐漸觸及天花板,估值難以進一步增長,因此必然要尋找在智慧領域全新的增長點。新造車正好為這一增長點提供了不二之選。

智慧電動汽車有著全新的商業模式,新造車公司除了製造汽車靠銷售賺錢外,還參與汽車全生命週期的服務,因此得以在全環節獲得更多的價值增長,獲得更高的估值。

不斷擴張的市場、巨大的增值潛力,再加上特斯拉等行業先行者積累的相對成熟的供應與管理經驗,如今加入新造車領域是絕佳的時間點。

新年伊始,蘋果造車的消息成為業內熱門話題。據報導,蘋果向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提出合作,雙方正就合作生產電動汽車並開發電池一事進行談判。

1月11日,百度丟出重磅消息,官宣正式組建一家智慧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面向乘用車市場。消息一出,百度股價一夜暴漲700億元(編按:人民幣)。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毋庸置疑,但隨著越來越多巨頭入局新造車,這條賽道勢必會愈發擁擠,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小米造車的未來

如今科技公司造車成風,與傳統車企合作,造車門檻似乎低了不少。但小米造車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2020年9月正式實施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中,雖然刪除了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降低了新造車入局門檻,但仍要求具備汽車生產能力。這意味著小米首先要和具有生產能力的車廠合作。

與此同時,造車對資本、管道、製造、服務等要求都高很多,遊戲規則與手機、數碼產品截然不同。特斯拉的超級工廠是其競爭力的一部分,蔚來汽車的換電體系是其核心競爭力,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摸索。

資金壓力是另一個挑戰。以低價建立優勢的小米,並不擅長製造利潤,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淨利潤率僅為5.7%,同期蘋果淨利潤率則接近20%。

小米「毛利潤率不高於5%」的定價策略及其行銷能力在汽車行業也未必能夠奏效,再加上已有五菱宏光2.88萬(編按:人民幣)起的MINIEV在前,小米造車要想生存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GeekPark),作者鱼三隹,轉載請聯繫極客君微信geekparker或zhuanzai@geekpark.net。原文:小米:要造車?還得再等等

責任編輯:易佳蓉

小米 電動車 年輕人的第一輛電動車 雷軍 特斯拉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