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投資理財
比「學省錢」更有成就感!三個方法,我從沒買過一件讓自己後悔的東西
1.2020年很多人都過得煩心,但我卻在這樣的慘澹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度過了史上最勤儉持家的半年。當然,我學會了不少省錢技巧,但最讓我得意的,卻是3個看似簡單、實則重要的消費觀念。
2.「買資產,別買負債」、「花多少合適,隨薪鎖欲」、「買好的,注重獲得感」這3個觀念,讓我整個上半年,沒買下任何一樣令自己後悔的物件。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LinkedIn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2020年很多人都過得煩心,我也不例外,但這樣的慘澹中也有讓我獲得前所未有成就感的事情。曾無數次因控制不住買買買而痛不欲生的自己,剛剛度過了史上最勤儉持家的半年。
比如618購物節,我提前兩個月就把商品放入了購物車,為的是用無限延長的思考時間來反覆拷問自己是否真的非買不可。排列了至少3種購物組合,為的是能竭盡所能地拿點平台折扣。歐美電商平台也做活動,為了省下幾百塊,我甘願等20天,讓包裹慢悠悠漂洋過海。
但我最得意的,不是學會這些省錢技巧,而是整個上半年我都沒買任何一樣令自己後悔的物件。
買資產,別買負債
《窮爸爸,富爸爸》裡面有句話:富人買資產,窮人買負債。要買出水準,關鍵就看你買的東西預期會帶來利益流入還是流出。
讓我用一個例子來解釋。我一個做律師的朋友,工作9年,現在是一家大型外商的中華區法務總監。她剛畢業時工資不高,但很有投資意識,省吃儉用給自己買了2小間套房,那時月收入還不到人民幣1萬,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從那時起,她就很少約我逛街買衣服了。她說處處都要用錢,衣服就不買了,划不來。
但過了幾年,她又開始約我逛街,我很好奇是什麼讓她消費觀又轉變了。她說:「5年前,我只是個小職員,穿出花也沒人關注我,500、5000塊的衣服既不為我帶來收入,還迫使我更加省吃儉用,這錢花得不值。
現在我有一定職位,想不被關注都難,有時陪同談業務、處理糾紛,穿著有品質,能贏得更多體面和尊重,工作起來更順滑,錢是花得多,但創造的價值更多。」
她的決策過程完美貼合「資產」和「負債」的定義。能為我提供價值的,再貴都買;對我沒用的,再好看也不搭理,絕不跳進慾望的坑。衣服一直是衣服,但購買價值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定義。
當然大多數人真正的困惑在於:道理是懂了,可就是管不住手啊!那再學學她,買間房子吧!要是覺得還有揮霍的空間,咬牙買2間。當你看著每月房貸簡信提醒,馬上就清心寡欲了。也別覺得還款害自己生活苦,房子漲價的時候,等於1秒鐘送你十個Chanel,哪裡苦?
當然,人不是機器,不能純粹以經濟利益得失來評估每個行為的價值。比如購物可以解壓,有些商品雖然沒有實際價值,卻能給人帶來情緒價值,也不能完全否定。那就做個平衡:喜歡的5件裡面挑1件買;同時看上3樣心頭好,分3個月買;要是斷貨了怎麼辦?說明沒緣分啊!
這其實就是簡單的延遲滿足,但奏效的關鍵在於一定要堅持執行。一個長期為買買買剁手懺悔的人,通過堅持原則發現自己竟然也可以管住自己,那種成就感帶來的驅動力,別提多管用了。
花多少合適,隨薪鎖欲
如果2年前讓我來討論購物準則這個話題,我是沒臉說的。過早接觸了信用卡這個惡魔,我在年紀輕輕時就早早承受了那個年齡不該承受的的憂傷。
每月都過著超前透支,刀口舔蜜的生活,從未體驗過存款超5位數持續1年是什麼滋味。直到有一天,突然醒悟再不買房買不起了,但存款為零還欠著信用卡,狼狽至極。最後靠父母幫忙才搞定頭期款,開始過上每月掰手指還房貸的生活。
現實面前,所有瀟灑和大氣都是嘲諷曾經的無知。所謂 #新新人類、#活在當下,只不過是騙人騙己的陷阱。所以,購物準則之二,就是不要買現金購買力之外的東西。因為累加的還款壓力會讓心態失衡,而你根本就沒辦法兌現承諾:幹完這票立即把缺口補上。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月初就月光,因為工資一發就還信用卡。但這時,你看上了一個包,1萬出頭,想想每個月省1000人民幣就能擁有,也還好。於是你打開小紅書和微博,自我勸服800遍,激情下單同時暗自許願:接下來幾個月要少喝奶茶、少買口紅,把買包的漏洞填上。
然而花花世界並不給你喘氣的機會。1個月後,公司組織歐洲10日遊,全程五星酒店還只需3萬,關鍵:男神同事也去。又心動了。錯過這一回,再等一萬年。於是,月供1000變3000,快趕上別人還房貸了。2個月後,你穿梭於異國的Outlet和機場,終於在回國前成功把信用卡刷爆。現在每月要還人民幣7000了。至此,你終於明白,還款能力永遠跟不上慾望的膨脹速度,自己變成了疲於奔命的陀螺。
直到還不了款,尷尬著向老父親求助,才明白窩囊羞愧感覺不好受。還是要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這種古老的消費法則雖然老土,卻有效。不要覺得美好的事物都無法割捨,因為這也曾是我停不下買買買的藉口。
首先,10件非買不可的東西裡,有8件過一個月看都不過如此,後悔都要浪費時間和情緒。其次,每月25天都在為還錢憂傷,實在不值得,為此長出的皺紋還得用更貴的保養品來撫平。最後,沒體驗過包裡有錢的人,生活絕對是底盤不穩的,做很多事都沒有底氣。管你收入有多高,內在的底色依然是窮,生活的狀態是懸空的。
不要變成齋藤茂男的《飽食窮民》裡描述的那種人:「為什麼人們不顧自己的償還能力,也要從信貸公司借貸,或是用信用卡購物呢?這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虛榮心在作怪,而是出於一種人們在苦悶中試圖證明自己的心理,證明自己能夠融入這個社會,證明自己沒有落後,證明自己不低人一等……」
沒玩到那程度過,你都不知道老老實實按部就班的感覺有多可貴。當然,如果你能通過透支財富創造能夠cover成本的價值,那是另一碼事。
買好的,注重獲得感
最後,消費總量量體裁衣,消費質量要升級。這可不是為了矯情一句「愛自己」,能力範圍內給自己最好的。而是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社會,都該升級了。
根據2020麥肯錫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的數據,中低線城市消費新生代成為成長新動能。他們以二線及以下城市的年輕女性為代表,這一群體並不擔心生活成本或未來儲蓄問題,具有很強的購買意願。
引用這個數據是想說明,二線城市主力消費群體開始崛起,說明經濟發展階段已經不一樣,在逐漸靠近經濟轉型的臨界點:吃飽穿暖之後,下一步就是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當更多人將品質作為首要購買考慮因素而非價格,社會供給也會順應市場需求,商品價格和價值會逐漸趨同。
這個趨勢也同樣體現在報告趨勢中:本土高端品牌崛起。他們不再著眼於生產低價產品,而是努力升級產品品質,性能和價值。
再說,品質消費對個人有什麼實際好處呢?我個人的體驗是,在能力範圍內,買品質好的物件絕不是奢靡,而是讓自己的踏實奮鬥和獲得感能以實物形式體現在日常中,讓你感覺人間值得。每次稿子寫不下去了,我就打開重金砸來的音響,每個音符都在提醒你,付出會有收穫,再做2小時吧。
此外,購買有品質的物件帶給你的不只是物理上的舒適,還有心理上的齊整和積極。它幫助培養不將就,這樣人生的方方面面才不會將就。細節真的會決定成敗,不邋遢對待生活,生活才不會草率的敷衍你。當然,一切還是要在能力範圍內計劃,不能樣樣都追求高品質,擇優選擇能給自己提供最大情緒價值的那樣就好。
寫在最後
我想你看完後也許覺得,都不是什麼不得了的購物法則啊,真有用嗎?我測試過了,真的有用,因為能產出好結果的自律是會上癮的。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37度2,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李頤欣
LinkedIn (領英) 創建於2003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致力於向全球職場人士提供溝通平台。LinkedIn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層加入。2014年1月,LinkedIn宣布正式進入中國,並啟用中文名稱「領英」,努力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微信公眾號ID:LinkedIn-China